奖励中心
相关链接

所在位置:中国化学会> 奖励中心 > 推荐委员会

孙俊奇

孙俊奇

男,吉林大学,教授

1992.09-1996.07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理学学士学位 高分子化学专业;

1996.09-2001.07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理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2002.01-2003.08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博士后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2003.09-现在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2012.12-2017.02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

2013.12-2015.01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5.01-现在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7.02-现在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孙俊奇,生于1975年,2003年9月受聘吉林大学教授,2010年受聘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于2003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2007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入选2015年度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2018年度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自2013-2015年任Langmuir杂志编委。现在担任《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和《科学通报》编委。主要从事聚合物膜及自修复与可循环利用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包括:聚合物膜的界面组装新方法、多功能集成膜材料、自修复与可循环利用聚合物材料,等。主要学术成绩如下:

1、发展了基于聚合物复合物的多组分、多层次的层层组装膜的动态构筑方法,并实现了层层组装聚合物膜的动态功能。最先实现了以溶液中预组装的聚合物复合物为构筑基元的层层组装膜的快速构筑,为拓展层层组装膜的新功能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利用聚合物复合物的动态特性,发展了多组分、多层次的层层组装膜的动态构筑方法。该方法将传统的静态层层组装发展为动态层层组装。基于层层组装膜,制备了高效的促动器,实现了促动器内响应信号的高效传导。

2、制备了系列自修复/可修复的聚合物膜,实现了聚合物膜从结构到功能的修复

(1)制备了具有自修复功能的超疏水涂层,解决了人工超疏水涂层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在超疏水聚合物膜中负载疏水的有机分子修复剂,实现了受损的超疏水功能的自发修复。进一步,制备了具有自修复超疏水/超疏油与阻燃、染色、导电及电磁屏蔽相结合的功能性膜材料。

(2)制备了划痕修复的聚合物膜,阐明了修复的机制,发展了高强度自修复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层层组装膜内的穿插与扩散,既实现了聚电解质膜的快速构筑,又赋予聚合物膜的划痕自修复能力。

(3)提出并实现了修复功传导的概念。基于此概念,制备了自修复导电膜和具有防污能力的自修复聚合物膜。系统发展了修复功能传导的概念,为自修复膜和自修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

3、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自修复/可循环利用聚合物材料。发展了基于氮配位的硼氧六环的可逆动态共价键,并成功用于制备室温下具有自修复和可循环利用性能的高强度聚合物材料。进一步制备了高拉伸、高弹性、高机械强度和高韧性的自修复/可循环利用聚合物材料。其中,制备了可以自发修复深达基底的裂痕的基于超分子聚合物的原子氧防护涂层,该涂层在近地轨道可自发修复抗原子氧涂层上的机械损伤,恢复其抗原子氧性能。制备了可修复机械损伤并恢复质子传导率、甲醇阻隔能力及电池性能的本征型自修复质子交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