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五届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的授奖决定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8日

根据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条例,经化学贡献奖评审委员会审议,决定授予包信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曹湘洪(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陈洪渊(南京大学)、江明(复旦大学)四人第五届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本会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谨向获奖者及其单位表示衷心的祝贺!

获奖人及其成果介绍

包信和院士(1959年8月出生)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包信和院士是我国催化科学和能源化学领域优秀的科学家之一。长期从事新型催化材料的创制和能源清洁高效转化过程的研发,在催化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新催化剂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建立的“限域催化”新概念已初步形成了理论体系,对单原子活性中心、一维碳纳米管和二维氧化物/金属界面等催化体系的系统研究引领了纳米催化发展新方向。以此概念为指导,带领团队发展出了高性能的一氧化碳选择氧化催化剂;创制晶格限域的单铁催化剂,实现了甲烷无氧转化直接制烯烃和高值化学品;首创氧化物和分子筛纳米复合催化剂和催化过程,成功实现煤基合成气一步转化直接制低碳烯烃。为碳基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在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形成了重大影响。

曹湘洪院士(1945年6月出生)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曹湘洪院士一直致力于石油化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及科研管理工作。在合成橡胶领域,参与开发顺丁橡胶、溶聚丁苯橡胶及丁基橡胶技术,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同类产品水平,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推动了中国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在乙烯领域,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大胆尝试新技术,参与国内第一套引进的乙烯装置扩能改造,引发了中国其它乙烯装置的技术改造,相隔6年后完成的第二次乙烯装置扩能改造更在世界上得到推广应用。提出并组织的大型釜式聚合反应器、卧式螺旋离心机、回转干燥机、挤压造粒机等装备国产化研制的成功,不仅大幅降低投资,而且结束了石油化工重大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在挖潜增效、资源优化利用方面,提出并组织开发的减压渣油催化裂化工艺,生产优质乙烯原料的减压瓦斯油中压加氢裂化工艺等多项技术,拓宽了炼油装置的原料来源,优化了化工装置的进料品质,成果应用于我国油化企业。在科研管理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推进产学研结合,注重国内国际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了中国石化创新能力,提升了中国石化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的石油化工工业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洪渊院士(1937年12月出生) 南京大学

陈洪渊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和教育家,致力仪器分析特别是电分析化学的科研和教学50多年,在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的多个前沿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微电极理论和应用方面,解决了一系列复杂体系电流的求解问题;阵列微带电极的理论成果被写入以IUPAC电化学委员会名义总结的“技术报告”;开创了在场效应管绝缘栅界面的纳米组装,研制成国际上第一支纳米粒子桥联的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建立了一系列核酸、蛋白质(酶)、辅酶等生物分子高灵敏、高选择的分析法;发明的芯片电泳安培法既检测电活性物质又检测非电活性物质,拓宽了芯片实验室的应用范围。在分析化学学科面临发展瓶颈和严重挑战的年代,率先提出“生命分析化学”新理念,策划创新群体,创建了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国内这一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如今他老骥伏枥,仍矢志不移地工作在科研和培养人才第一线,迎接精准测量时代的到来。

江明院士(1938年出生) 复旦大学

江明院士主要从事多组份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与相容性以及大分子自组装研究。他提出和证实了嵌段共聚物和相应均聚物相容性的链构造效应和氢键相互作用导致不相容/相容/络合转变等新概念。在大分子组装方面,建立了系列聚合物胶束化的新途径,获得了核/壳间由非共价键连接的聚合物胶束(NCCM)和空心纳米球,形成了胶束化的“非嵌段共聚物路线”。江明院士以独特的学术思路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形成系统的原创性科学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同和应用。2010年在英国举行的第43届IUPAC世界高分子大会上,江明院士就大分子自组装为主题做大会报告,他是首位受邀为该系列会议作大会学术报告的中国科学家。近年来,江明院士年事渐高,但仍在为推动我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和培养青年学者,为颂扬我国前辈科学家的爱国和科学精神,为良好道德学风的建设,孜孜不倦、不懈努力。

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共同设立,表彰在化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或重要进展,在学术上列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卓越建树,推动了本学科或者相关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卓越化学家。奖励每两年为一届期,每届期奖励不超过4人,并予10万元/人奖金鼓励。目前,已进入第五届期(2015-2016年),总计产生18位获奖人。本届化学贡献奖于2015年12月启动,经化学贡献奖评审委员会审议,最终决定授予包信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曹湘洪(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陈洪渊(南京大学)、江明(复旦大学)四人。授奖仪式将于2016年7月1日的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同期举办,以表彰4位获奖人在化学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中国化学会

2016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