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会2014年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0日

抓住机遇,夯实基础,提升学会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实现中国梦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姚 建 年

(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审议稿,2014年12月6日,云南昆明)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化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美丽的昆明隆重开幕了,我代表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八届理事会,向各位代表、各位朋友致以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受二十八届理事会委托,我现在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本届理事会工作回顾

本届理事会于2010年11月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到现在执会已整四年。过去的四年是中国化学会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四年,屡逢历史难得机遇,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四年来,学会紧密团结广大会员和全国化学工作者,以国际化学年、中国化学会成立八十周年、中国科协实施的“学会能力提升专项”、“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试点项目为切入点,着力抓好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奖励、期刊编辑等各项工作,不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大力推进学会创新发展,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2012年学会荣获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二等奖”,以此为重要契机,学会在服务化学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服务社会和政府和自身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加强,为推动化学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不负重托,承担“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组织工作,提升化学形象

2011年是联合国“国际化学年”。作为联合国设立“国际化学年”的积极推动者,学会肩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和中国科协所托重任,承担了“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的策划、宣传和组织工作,组织和发动了广大会员和全国化学工作者,各分支机构、地方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和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学会、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等有关部门和兄弟团体,开展了系列“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的庆祝、宣传、科普和学术交流活动。学会直接主、承办的大型“国际化学年在中国”庆祝和科普活动20余项。“国际化学年在中国”启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时任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等出席启动仪式,和来自全国的化学工作者、大、中学生代表共同开启了“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随后,“乐以化学”大型音乐会、“化学百年回顾与展望”报告会、“触摸化学 感受魅力”全国趣味化学实验设计大赛、全国中学生水质测量体验活动等系列活动陆续举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宣传化学和提升化学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会发动、支持各地方学会、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举办各类科普活动150余项,使得“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活动贯穿全年,遍地开花,多项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前任理事长白春礼院士总结“国际化学年在中国”“高潮迭起、精彩不断”,既是对“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学会组织工作的巨大鼓励。在各项活动组织过程中,学会积极与相关社会团体、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活动,发挥各自所长,既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克服了活动经费的困难,也在活动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显著拓展了中国化学会的工作渠道,为今后深化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成立八十周年为新起点,推动学会发展迈向新台阶

2012年,中国化学会迎来八十华诞。刘延东国务委员特地发来贺信,勉励学会以成立八十周年为新的起点,团结动员广大会员和化学工作者,瞄准世界科学前沿,立足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化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加强化学科普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化学创新人才,深化化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提升我国化学研究和应用水平,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4月,在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期间,学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与到会的5500名代表,共同欢庆学会八十华诞。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时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陈希,50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到会祝贺。时任IUPAC主席发来贺信,对中国化学会在国际化学界的影响和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英、美、日、韩以及在中国台北的化学会派团参加了庆典,祝贺中国化学会八十华诞,并与学会交换了纪念品。

为隆重纪念中国化学会八十华诞,学会组织编撰了《高速发展的中国化学,1982-2012》一书,全面总结了近30年来中国化学的发展,从多角度反映了中国化学所取得的骄人成就及其在国际化学界的学术地位和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堪称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化学典藏,受到化学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和普遍欢迎。会刊《化学通讯》出版了纪念专刊,刊载纪念文章、收集整理了会史、学会大事记、历届理事会等翔实史料;专门拍摄了以“砥砺奋进八十年”为题的宣传影片,邀请学会历任理事长共同回顾了学会的往昔岁月,畅谈了对学会未来发展的愿景。

回顾八十年的光荣历史,弘扬学会的优良传统,是八十华诞庆祝活动的主旋律。以八十华诞为新的起点,学会更加紧密团结和依靠会员和全国化学工作者,着眼大局,夯实基础,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三)以扩大学术影响为主线,学会服务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提升“服务创新能力”是中国科协实施“学会能力提升”项目的重要目标。学会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会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就是指进一步提升学会在化学领域的地位,提升学术影响力、号召力,为会员和化学工作者提供更加面向前沿、更加能够碰撞智慧、激发思想火花的交流平台,在服务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打造学术交流品牌,引领高端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学术团体的立会之本,是凝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抓手。作为一个成熟科技社团的重要标志,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本届期内,2012年在四川大学举办了第28届学术年会,2014年在北京大学举办了第29届学术年会。本届理事会努力探索符合现代化学特点的学术交流规律,着力提升学术年会的学术交流质量,不断加强年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第29届年会规模已达到8000余人。在会员和全国化学工作者的支持下,在各学科专业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学术年会已经成为国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交流成果最为丰富的化学领域学术盛会,成为一张名副其实的中国化学会“名牌”。

2011-2014年,学会及分支机构共举办学术会议129项,其中国际、双边或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活动18项,参会人次超过5万。大部分学科系列会议已经形成传统,定期举办,成为国内重要学术交流品牌。为支持提升学术交流质量,集中展示学会学术交流优势,学会上线了内容丰富的“学术会议”网页,开发了学术会议管理系统。学会主办的会议使用统一平台进行会议发布、报名、论文提交和会务管理,提升了整体形象,强化了品牌效应,获得了广大会员和全国化学工作者的好评。

中国化学会和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日本化学会、德国化学会共同发起并轮流主办“化学科学与社会峰会”(CS3),组织五国的顶尖化学家,为解决能源、污染等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提供化学新方案和路线图。CS3峰会已经成功举办五届,是学会参与主办的国际性高端学术交流活动,也是学会提升国际影响力重点平台。学会高度重视,邀请具有代表性的顶尖中国化学家参与其中,并于2011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峰会。学会副秘书长帅志刚教授全面负责CS3中方的协调和联络工作,并组织翻译CS3白皮书。白皮书向全国的化学工作者和民众进行传播,在《化学通讯》、《中国化工报》等媒体刊登报道,并送达相关政府部门作为决策参考,得到良好的反馈,有力地发挥了学会的决策咨询作用。

2、梳理学科发展,连续完成《化学学科发展报告》

受中国科协委托,学会连续编著、出版《化学学科发展报告》。在理事会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学会发动各学科、专业委员会以及各领域专家,共同回顾梳理学科进展,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本届期连续完成2010-2011、2012-2013两期化学学科发展研究工作。基于对该项工作的认可,2014年,中国科协再次委托学会开展《化学学科发展报告2014-2015》的研究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通过连续组织编撰《化学学科发展报告》,学会得以不间断跟踪、梳理化学各重要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升了学会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为推动化学科学进步和科技创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化学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3、放眼国际,学术期刊呈现上升势头

学术期刊是学会发挥学术交流平台作用的重要载体。本届期,在全国化学工作者的支持下,学会的期刊工作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学术期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学会共主办或联合主办学术期刊24种,其中SCI收录期刊达到15种。在学会传统期刊中,继2011年《催化学报》率先跨过SCI影响因子1的门槛,至2013年,《高分子科学》、《中国化学快报》和《中国化学》影响因子相继超过1,实现历史性突破。中国化学会参与主办的《亚洲化学杂志》(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已成为国际上一流的学术期刊;2013年,清华大学《纳米研究》(Nano Research)加入中国化学会期刊大家庭;2014年,《有机化学前沿》(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和《无机化学前沿》(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创办,这些国际化期刊进一步带动了学会的整体期刊水平,为发挥学会的学术影响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2年起,中国科协启动“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投入近亿元打造我国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我会期刊《中国化学快报》、《纳米研究》、《中国化学》和《高分子科学》先后获得支持。获奖各刊在经费支持下,勇于探索国际化期刊运作模式,通过建立国际化编委队伍,聘请期刊专业人才,扩大期刊宣传等途径,显著提升了期刊质量,扎扎实实向期刊的国际化跨了一大步。

2013年,中国化学会与北京大学,中科院有机所和英国皇家化学会(RSC)合作出版《无机化学前沿》和《有机化学前沿》。合作单位按照投入比例,共同享有期刊的所有权,共同参与期刊的推广和发展,共同享有期刊的收益,是学会在期刊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创新模式。新刊立足国际化,通过引入国际化编委团队,吸引优秀国际稿源。两本期刊首期分别于2014年1月和2014年2月正式出版,在国际化学领域和学术期刊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4、发挥学会民间优势,奖励杰出化学人才

发掘杰出人才,激励化学创新是学会的重要职能之一。目前,学会共设各项学术奖励13项,形成了覆盖老、中、青的全面奖励体系,在过去的四年中共奖励杰出化学工作者119人。本届期,学会新设立了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中国化学会化学基础教育奖、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中国化学会化学动力学奖等多个学术奖项。学会加大奖励的宣传,拓宽推荐渠道。近年来,各项奖励候选人数大为增加,超过历年、历届;获奖者的学术质量和水平也显著提高。

2013年,学会与法国化学会共同设立“中法化学讲座奖”,2014年至2017年,中国化学会和法国化学会将每年交替奖励一名中国和法国的杰出化学家,并资助其到对方国家科研单位进行交流访问,以期寻求更深入的合作。

随着学会学术奖励项目的增多,尤其是近些年来许多分支机构也已经或筹备在所属领域内设置奖励。为此,学会秘书长班子专门制定《学术奖励管理办法》,对现有的奖项进行整理规范,对新的学科专业委员会设立奖项审核备案,致力于打造学会的学术奖励品牌,并通过奖励进一步提升学会的学术影响力和学科引导力。

(四)以人为本,服务会员和化学工作者能力显著提升

团结、凝聚和服务化学工作者是学会的核心任务。本届期,学会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丰富了服务会员和化学工作者的内容和手段,有力提升了学会的凝聚力。

1、努力发展会员,提升会员服务信息化水平

本届期学会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会员发展、健全会员管理办法,努力夯实会员基础,提升为会员服务水平。一是理顺会员发展、会籍管理和会员服务流程,建立了由中国化学会统一进行会籍管理,由学会和所属地方学会共同为会员提供服务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会员数据库,新会员加强信息核验,确保联络渠道畅通,并投入精力,对信息不充分或不准确的原有会员进行逐一核实更新,使得会员库信息更加准确。二是加强会员服务信息化建设,重新设计并上线了学会的官方网站,增设并上线了化学奥林匹克、个人会员、团体会员等多个二级网页,使得网站信息量更加充实;开发出会员的邮件群发系统,进一步畅通了会员联络渠道;实现了会员会费的在线缴纳,以及即将过期会员的提醒与延续会籍邀请,定期为即将过期会员发送通知,并提醒通过续费延长会员有效期,使得会员会籍保持率得到显著提升。三是进一步保障会员权益,享受会员与会会议费优惠制度。近年来,学会加强对学会主办的各学术会议要求,强调对会员参会必须优惠;会刊《化学通讯》坚持免费向会员赠送,并不断创新,创办出一些受到会员欢迎的栏目。

通过以上措施,学会吸纳会员人数逐年增多。以本年度为例,自2014年1月至11月,新入会会员就超过9500余人,说明了学会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显著提升。

2、夯实学会基础,大力发展团体会员

团体会员是中国化学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会开展工作的基石。本届期,团体会员的发展与服务工作也得到显著进展。学会印刷宣传资料,加大宣传力度;上线了团体会员的专门网页,对学会团体会员单位进行统一展示,并开通了团体会员的在线入会申请。本届期新发展团体会员单位50余个,达到109家。

3、认真开展化学领域人才奖励举荐

学会认真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奖、基金委创新群体以及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等国家及相关部门人才和项目奖励推荐工作。所承担的两院院士提名推荐工作,根据中国科协反馈,入选人数和入选率均居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之首,得到中国科协的高度肯定。2012年起,学会成为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的首批试点单位,获得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直接推荐资格。

4、推动我国化学工作者在国际组织任职

作为民间学术交流的主渠道,随着我国化学实力的持续提升,中国化学会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更加活跃,在国际学术组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3年,学会副理事长周其凤院士连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执行委员,13名国内化学工作者在该组织中担任国家代表以上职务,为可持续发挥中国化学会在该组织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主席和执委等人多次访问学会,显示出国际化学领域对中国化学会的重视,加深了我会和国际组织的相互了解。

5、设立“荣誉会士”,引入国际高端智力

学会自2009年设立了中国化学会最高荣誉-荣誉会士称号。本届期,学会进一步理顺了荣誉会士的提名、选举流程,建立了流畅的工作办法,鼓励理事提名的积极性。目前荣誉会士总数已达33人,均为世界知名的化学领域科学家。通过邀请荣誉会士访问及参加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等方式,学会积极引入高端智力,促进与国内科技工作者的深入互识与交流。

(五)追求社会价值,服务政府与社会能力明显提升

党的十八大之后,学会等社会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得到进一步肯定,也给学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学会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围绕社会和政府需求,开创学会新的工作领域,使学会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得到明显提升。

1、探索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

作为科技部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中国化学会承担了2014年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学会严格按照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要求,制定了科学细致的工作方案。为稳妥有序推动工作进展,确保评估高效有序进行,专门成立了由理事长领衔的领导小组和秘书长领衔的工作小组,分工合作,落实到人。评估整体安排紧凑有序,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呼应,确保了评估工作稳妥有序开展和评估结果的公平合理。

评估包括初评、现场考察和综合评议三个阶段。自5月份正式发出评估通知,至8月下旬完成综合评议,历时4个月。9月上旬,中国化学会向科技部正式提交了评估报告,评估工作圆满完成,得到了科技部和各个方面的高度评价。此次评估是中国化学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崭新探索,也是对学会“承能”能力的全面考验。通过本次评估的成功实施,我们进一步强化了“承能”的信心,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发挥学会优势,开拓学会产学研及社会服务

本届期,学会面向化学和化工领域产学研需求,以产学研工作委员会为平台,设立“产学研论坛”,针对科研人员普遍关心和关注的技术成果转化模式、对外合作模式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等,开展针对性研讨。目前已成功举办3次论坛活动。

学会承担环境保护部社会公益项目“化学品危害诊断、分类、暴露预测及名录研究”项目,完成近3万种化学物质结构式的绘制,并参与编制化学物质分类技术规范、标识技术规范、《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修订程序等技术文件,收到良好反响。

3、稳中求变,化学竞赛活动取得创新发展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会面向青少年的传统活动品牌,也是中国科协的五大学科竞赛之一。根据国家对学科竞赛政策的调整,学会对化学竞赛的有关程序、方法和要求进行了适时改进,确保了竞赛的平稳过渡。为增强社会传播度,强化“奥林匹克”内涵,提升社会对化学竞赛的认可,并与国际竞赛保持一致,2013年起,“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正式更名为“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同时,学会也对竞赛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改革,竞赛试题采取电子传输取代以往的纸质邮寄,进一步提升了试题的安全保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官方合作伙伴,自2013年起,连年对该活动提供赞助,有力的促进了化学竞赛活动的提升与发展。

4、探索新模式,科普水平显著提高

本届期,科普工作也在以往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加强。在理事和会员的积极支持和响应下,学会每年组织若干场专家科普报告,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为树立化学积极正面形象做出应有的贡献。2012和2013年,学会与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联合主办全国高校化学视频大赛,发挥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学科优势,创作具有传播力的视频作品。视频借助网络传播,受到广泛关注,是学会探索借助新媒体开展科普工作的有益尝试。在北京大学举办的29届学术年会上,学会首次设立“化学嘉年华”综合性科普活动,设置了趣味表演、互动小实验等环节,向青少年展示化学的独特魅力与奥妙,使青少年了解化学知识,提升学习热情。首次“化学嘉年华”参加者自由报名,达到700余人,受到公众的高度赞扬,也为学会进一步探索有效科普形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以高效规范为目标,自身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打铁还需自身硬,组织建设是学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科技社团始终是学会的奋斗目标。本届期,学会加强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和民主建设,自身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扶持人才发展,成立女委会青委会

促进人才成长是中国化学会宗旨。作为学会人才工作的重要举措,2014年1月,学会正式成立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和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女委会”旨在展示女化学工作者风采,搭建女化学工作者共同进步的平台。“青委会”搭建专门开展青年工作的平台,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两个委员会成立后,已开展多次人才成长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青委会”还获得中国科协资助,2014年9月在兰州首次举办了“青年科学家论坛”,并与IUPAC取得联系,积极推荐国内青年化学家参与到IUPAC事务,成为推动青年化学工作者成长的有力平台。

2、夯实学会基础,分支机构和海外分会取得良好发展

学会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前瞻,经过认真研究论证,本届期先后成立公共安全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纳米化学、化学动力学、质谱分析化学和手性化学6个专业委员会,使得学会学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学会已设7个学科委员会和24个专业委员会。为提升学会整体水平,学会加强分支机构的管理要求,对分支机构民主建设和工作质量提高要求,跟踪管理。自2013年起,设立“优秀分支机构”、“优秀学术交流组织奖”等奖项,鼓励分支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学会英国分会和比利时分会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成立。海外分会是学会组织建设和会员服务领域的探索性工作。目前,中国化学会拥有3个海外分会。通过海外分会,学会凝聚了一批海外的华人学者和学生,拓宽了学会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了学会的影响力。

3、民主办会,发挥学会集体领导作用

作为社会团体,公益化和社会化是学会工作的特点。学会领导绝大多数是兼职,甘于无私奉献,乐于服务大家。本届期学会定期举行常务理事会,对学会重大事务严格审议,集体表决,充分发挥了学会集体领导的作用。本届理事长领导集体对学会的改革和创新给予高度重视,把握学会发展脉络,承担重大事务,有力促进了学会各个领域的提升发展。本届秘书长集体思想活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杨振忠秘书长领导下分工协作,为学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4、补充专职力量,加强秘书处办事能力

秘书处是学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一支充满活力和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职化队伍,对于推动学会发展必不可少。本届期,在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学会秘书处先后补充5名专职工作人员,改善了学会专职人员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显著提高了学会秘书处的工作能力和整体水平。秘书处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加强工作要求,并对办公环境进行改造,树立了崭新的专职机构面貌,得到了学会理事和会员的高度肯定。

 

二、开展工作的几点体会

各位代表:

在过去的四年里,我们抓住机遇,围绕服务创新、服务会员和化学工作者、服务政府与社会、服务自身发展“四个能力”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开创学会新局面。学会是由科技工作者自发组织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学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会员、理事们的无私奉献。本届理事长集体把握学会发展脉络,承担学会重大事务;常务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坚持“民主集中”原则,商讨学会重大决策;秘书长班子思想活跃、身体力行,承担了大量具体工作,策划发展方案、组织重大活动,对学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回顾四年的工作,我们有几点体会: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学会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民间科技交流的主要渠道。学会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主动把学会工作放到化学学科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局中来,发挥学会独特优势,呈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会工作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得到社会的认可,学会工作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二)坚持改革创新是推动学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推进学会事业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化学工作者之家”理念,动员和依靠会员及广大化学工作者,发挥学会中立优势、专家优势、跨领域地域优势,更加有效集成学会组织系统内、外部资源,才能不断推动学会事业的攀升。

(三)坚持以会员及化学工作者为本是学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会员服务是学会发掘和聚集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始终将服务广大会员和化学工作者作为学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时俱进、主动发掘会员需求,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活动内容,不断增强学会的凝聚力,才能得到会员和化学工作者的认可和拥护,真正实现办会的意义。

(四)找准定位和重心是推进学会事业发展的关键。依据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同时体现基础性学会特点,坚持发挥学会桥梁纽带、交流平台、科普宣传、建言献策四大作用。要以促进化学原始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学会工作的主导方向,全面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和自身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学会的整体功能,推动学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打造学会活动品牌是提升学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随着化学的发展,学会学术交流主渠道作用面临挑战。面对这种形势,学会需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学术交流活动组织管理,提高学术交流活动的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学术活动由过去的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努力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推动科学家之间的交流,推动科学家和决策者、社会公众的交流,启迪创新思维,促进自主创新,以高质量的品牌活动提高学会影响力。

 

三、未来四年工作的建议

各位代表: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主体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学会组织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新一届理事会即将产生,学会事业发展即将拉开全新序幕。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对未来四年的工作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是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为学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学会是社会组织的重要一员,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要通过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如: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制,保障会员和团体会员权益;强化理事的义务和学会事务参与度,形成规范有序的专业管理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推动学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抓住政府职能转移重要机遇,着力推动学会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决策。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拓展学会功能,强化学会职能,提升学会服务能力,是新时期新形势对学会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2014年,学会作为中国科协首批政府职能转移试点单位,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取得圆满成功,证明了学会具备“承能”的能力。作为我国化学领域历史最悠久、会员覆盖面最广的科技团体,学会应不断强化学会功能,拓展职能,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增强服务能力方面走在前列,凸显作用。

三是要紧紧围绕科技创新搭建平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化学会是化学事业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人才成长的重要依托。学会应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打造学术交流精品,在推动原始创新上有所作为;应着力加强科普建设,开展具有吸引力的科普活动,开发具有传播度的科普作品,为树立化学积极正面形象发挥作用;应完善人才和成果评价机制,在培育创新人才、科技人才举荐,为科技人才成长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上发挥作用;应进一步加大期刊建设,在推进我国化学期刊国际化进程中有所建树。

四是要大力加强学会资源建设和实力建设。要着眼“资源强会”,加大力度建设学会独有资源,如整合期刊资源,力争建立化学期刊集群,促进学会期刊整体发展;基于会员和团体会员需要,发挥学会专业优势,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发挥学会优势开发学会原创性科普和继续教育资源,扩大学会影响,更好的为化学事业服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第二十八届理事会尽职尽责,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我坚信新一届理事会一定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团结一心,开拓进取,谱写中国化学会新篇章,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助力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