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揭晓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9日 来源:中国化学会

根据《中国流变学青年奖评选条例(修订)》,第十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评选揭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文玲博士、河海大学肖锐博士、华东理工大学林宇博士获得此项殊荣。

10月22日下午,在第十四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闭幕式上举行了颁奖典礼。本届(第八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强教授、第五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罗迎社教授、第六及第七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晓鹏教授分别为获得者颁奖。

 

颁奖嘉宾与获奖人合影

 

中国流变学青年奖是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力学学会系列奖励之一,由中国化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组织评选,每两年评选一次,奖励在流变学研究和推广普及中取得突出成绩、年龄不超过35岁的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会员。

 

第十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获奖者介绍

张文玲,女,1986 年 6 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高性能电/磁流变智能流体制备体系及其流变学机理。她设计、制备了特定仿生形貌的电/磁流变液体系,成功地将氧化石墨烯复合物体系应用于电/磁流变领域,解决了制备体系单一的难题,获得了高性能的电/磁流变智能流体;提出了不同于经典宾汉流变模型的非牛顿流体剪切屈服应力变化的归一化流变模型,可以清楚地解释电/磁流变特性机理。

肖锐,男,1987 年 1 月生,现任河海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非晶态高聚物力学性能测试和本构建模研究。(1)建立了用于测量结构松弛谱的新实验和理论方案,并用所得的结构松弛谱准确预测了实验观察到的高聚物物理老化对流变学行为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等效温度的热力学理论,提供了热力学框架来表述高聚物的多种非平衡态热力学行为。(2)建立了基于分数阶理论的六参数粘弹性模型,能描述热塑性高聚物在整个玻璃态区间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和应力松弛行为;在分数阶 Zener 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Eyring 模型,以较少的参数准确模拟实验中测得的热固性高聚物在玻璃态转变区间的粘弹性行为以及玻璃态时的粘塑性行为,包括恒定应变率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应力松弛和蠕变行为等。

林宇,男,1986 年 11 月生,华东理工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多相多组分高分子材料微结构与流变学、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在高分子共混物聚集态结构与相行为、纳米复合材料界面调控与性能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多项创新性成果,揭示了高分子共混材料加工制备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凝聚态结构对宏观性能的影响机制,阐明了纳米复合体系界面作用自由能对粒子空间分布、界面层链段弛豫及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了自修复导电复合材料中导电填料网络自修复动力学取决于高分子基体的末端松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