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青年创新学术讲座奖揭晓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2日 来源:中国化学会

根据《“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青年创新学术讲座奖”条例与实施办法》相关办法与程序,经专家推荐、评审委员会投票评审、全体委员投票,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决议授予三名学者“2024年度(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青年创新学术讲座奖”。

2024年度(第届)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青年创新学术讲座奖获奖者名单

(按姓名拼音排序)

丛欢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韩英锋

教授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颜徐州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丛欢

丛欢,男,2006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1年在波士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1-2015年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工作,任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刚性多环超分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发展了多种合成刚性共轭多环结构的新方法,精准构建了一系列串联、并联和互锁的多环超分子拓扑结构,发掘了其优于相应单独大环分子的特色性质。获国家青年人才项目资助(2015),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9),获中国科学院引进人才终期评估优秀(2019)、获得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23)等荣誉。

 

韩英锋

韩英锋,男,2009年在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博导,2016年调入西北大学,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功能导向的有机金属化学、超分子化学、自由基化学及智能化学研究。在基于金属-碳键/金属-金属键基元的超分子体系构筑及其性能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建立了金属卡宾/金属-金属键导向的功能分子合成路线,提出并验证新型碳自由基发光机制,构建了蓝/绿光碳自由基分子库。曾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7,结题优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20);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以第一完成人获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1)、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奖-特等奖(2024)。 

 

颜徐州

颜徐州,男,2009年在浙江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2018年分别在美国犹他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9月入职上海交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互锁聚合物,在含高密度机械键的机械互锁聚合物网络的高效合成、理解机械互锁聚合物的构效关系、以及利用机械键对应力集中敏感的材料体系性能强化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曾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1),并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2022)和东方学者计划(2018)。

“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青年创新学术讲座奖”是由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设立的奖项,旨在提升我国超分子化学研究的原创性,激励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扩大超分子化学学科的影响。其奖励对象为获奖当年(12月31日)不满45周岁、在超分子化学各研究领域中取得原始创新研究成果的优秀学者。奖励每一年为一届期,每届期奖励0-3人。获奖人将于获奖年在我国高校或科研院所做2次“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青年创新学术讲座”,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将在讲座现场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励,或在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的“超分子化学”分会上宣读两年中的获奖人名单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励。

更多有关“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青年创新学术讲座奖”相关事宜,可在中国化学会官方网站查询(https://www.chemsoc.org.cn/Awards/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