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2日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
第三轮会议通知
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 (The 3rd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2 Utilization, NCCU-3) 定于2025年4月11-13日在河南省新乡市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将集中交流展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深入探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NCCU-3组委会诚邀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界专家学者齐聚盛会!
会议基本信息
会议名称:第三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 (NCCU-3)
会议主题:双碳目标下CO2资源化利用的机遇与挑战
会议时间:2025年4月11-13日 (11号报到)
会议地点:河南省 新乡市 国际会议中心雷迪森酒店(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东888号)
官方网站:https://www.chemsoc.org.cn/meeting/NCCU3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二氧化碳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
河南师范大学
承办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
协办单位: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GEE)
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 (GreenChE)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组织架构
大会名誉主席:何鸣元
学术委员会:
主席:韩布兴
委员:
曹荣、曹睿、陈晨、邓鹤翔、邓伟侨、丁维平、段昊泓、樊卫斌、方向晨、傅尧、高艳安、巩金龙、顾彦龙、郭少军、韩布兴、何静、何良年、何鸣元、何珍红、贺鹤勇、胡常伟、纪红兵、江海龙、江焕峰、景欢旺、井立强、兰亚乾、蓝兴英、李春山、李发堂、李浩然、李晋平、李明丰、李小年、李旭兵、李泽龙、廖培钦、刘海超、刘会贞、刘顺杰、刘昭铁、刘志敏、鲁统部、路勇、吕小兵、马丁、马隆龙、马新宾、牟天成、钱庆利、荣峻峰、佘远斌、石峰、孙晓甫、孙永福、孙予罕、孙振宇、唐勇、汪国雄、汪思波、王定胜、王峰、王慧勇、王集杰、王建国、王键吉、王帅、王双印、王心晨、王艳芹、王野、王勇、魏飞、魏伟、吴海虹、吴鹏、吴卫泽、吴宇恩、咸漠、席婵娟、谢海波、许群、许友好、薛东、薛玉瑞、杨为民、尹双凤、余达刚、曾杰、张兵、张帆、张建玲、张铁锐、张锁江、张香平、张志明、赵斌、赵晨、赵凤玉、赵震、郑耿锋、钟地长、周宝文、朱庆宫、祝艳、宗保宁、宗旭
组织委员会
主席:王键吉、鲁统部
委员:
白正宇、包晓光、曹锟、池彦伟、党治国、郭玉明、江智勇、李朝阳、李浩、李志勇、刘统信、聂毅、裴渊超、王曼曼、王蒙、徐元清、轩小朋、杨林、杨献光、张贵生、张志国、仉华、赵茜怡、赵扬、赵玉灵、卓克垒、朱安莲、钟地长
秘书长:王慧勇
秘书:樊亭亭、高帅其、娄飞健、史云磊、袁磊、万雯瑞、吴宇涵、杨晓冬
(以上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会议日程及会场安排
| 日期 | 时间 | 日程 | 地点 | ||||||
| 4月11日 (星期五) | 09:00-21:00 | 会议注册 | 酒店大堂一楼大厅 | ||||||
| 
 | 18:00-20:30 | 晚餐 | 一楼菲斯特餐厅 | ||||||
| 4月12日 (星期六) | 08:15-12:00 | 开幕式暨特邀大会报告 | 二楼 金穗大厅 | ||||||
| 
 | 12:00-13:00 | 午餐 | 一楼菲斯特餐厅、平原宴会厅 | ||||||
| 
 | 13:30-17:30 | 分会报告 | 分会场一 | 分会场二 | 分会场三 | 分会场四 | 分会场五 | 分会场六 | 分会场七 | 
| 金穗A | 金穗B | 金穗C | 和谐A | 和谐B | 茉莉厅 | 秀穗厅 | |||
| 
 | 17:30-18:30 | 墙报展讲 | 二楼布展区 | ||||||
| 
 | 19:00-21:00 | 欢迎晚宴 | 二楼 金穗大厅 | ||||||
| 4月13日 (星期日) | 8:00-12:00 | 分会报告 | 分会场一 | 分会场二 | 分会场三 | 分会场四 | 分会场五 | 分会场六 | 分会场七 | 
| 金穗A | 金穗B | 金穗C | 和谐A | 和谐B | 茉莉厅 | 秀穗厅 | |||
| 
 | 12:00-13:00 | 午餐 | 一楼菲斯特餐厅、平原宴会厅 | ||||||
| 
 | 13:30-17:00 | 特邀大会报告暨闭幕式 | 二楼 金穗大厅 | ||||||
| 
 | 18:00-20:30 | 晚餐 | 一楼 菲斯特餐厅 | ||||||
交流形式:
大会报告PL、主题报告K、邀请报告I、口头报告O、快闪报告S、墙报P。
报告须知:
交流形式:
大会报告PL、主题报告K、邀请报告I、口头报告O、快闪报告S、墙报P。
报告须知:
会议报告安排
开幕式和特邀大会报告(金穗大厅)
2025年4月12日 08:15-12:00
| 开幕式 | |||||
| 时间 | 事项 | 主持人 | |||
| 8:15-8:40 | 
 | 王键吉 | |||
| 特邀大会报告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8:40-9:10 | PL-01 | 何鸣元 | 华东师范大学/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碳氧化还原:从生命到能量 | 韩布兴 | 
| 9:10-9:40 | PL-02 | 李 灿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甲醇—实施双碳战略的重要路径 | |
| 9:40-10:10 | PL-03 | 陈小明 | 中山大学 | 金属-有机材料在CO2电催化还原中的应用 | 张锁江 | 
| 10:10-10:30 | 茶歇 | ||||
| 10:30-11:00 | PL-04 | 韩布兴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制备化学品和燃料研究 | 张锁江 | 
| 11:00-11:30 | PL-05 | 张锁江 | 河南大学 | CO2智能化工 | 卜显和 | 
| 11:30-12:00 | PL-06 | 李朝军 |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 Some CO2 Conversions with C-, N-, and O-Nucleophiles | |
特邀大会报告和闭幕式(金穗大厅)
2025年4月13日 13:30-17:00
| 特邀大会报告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13:30-14:00 | PL-07 | 宋春山 | 香港中文大学 | 分子篮吸附剂用于CO2捕集及等离子体催化转化CO2及SO2 | 杨 林 | 
| 14:00-14:30 | PL-08 | 罗 毅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规模化人工智能机器化学家系统 | |
| 14:30-15:00 | PL-09 | 巩金龙 | 天津师范大学 | 二氧化碳绿色转化 | 宋春山 | 
| 15:00-15:30 | PL-10 | 魏 伟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二氧化碳化学转化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评估 | |
| 15:30-16:00 | 茶歇 | ||||
| 16:00-17:00 | 闭幕式 1. 河南师范大学江智勇教授致闭幕辞 2. 优秀墙报、硕博论坛优秀奖颁奖 3. 下届主办方讲话 | 鲁统部 | |||
分会场一:二氧化碳捕集与分离 (金穗A厅) 召集人:张香平
| 2025年4月12日下午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13:30-13:50 | KA-01 | 金万勤 | 南京工业大学 | 基于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的分离膜设计与制备 | 张香平 | 
| 13:50-14:10 | KA-02 | 汪黎东 | 华北电力大学 | 化学吸收法捕集二氧化碳技术进展 | |
| 14:10-14:25 | IA-01 | 曾少娟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功能离子液体材料设计及CO2捕集应用 | 吴卫泽 | 
| 14:25-14:40 | IA-02 | 刘 蓓 | 中国石油大学 |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浆液气体分离技术研发 | |
| 14:40-14:55 | IA-03 | 高红霞 | 湖南大学 | 胺法捕获燃煤烟气二氧化碳机理解析与过程模拟 | 锁 显 | 
| 14:55-15:10 | IA-04 | 刘公平 | 南京工业大学 | 混合基质膜的构筑与应用 | |
| 15:10-15:20 | OA-01 | 于 锋 | 石河子大学 | 二氧化碳高温捕集材料与低温催化转化技术 | 代忠德 | 
| 15:20-15:30 | OA-02 | 赵 丹 |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聚合物基CO2气体分离膜研制 | |
| 15:30-15:50 | 茶歇 | ||||
| 15:50-16:10 | KA-03 | 李晋平 | 太原理工大学 | 低成本低能耗CO2捕集技术 | 金万勤 | 
| 16:10-16:30 | KA-04 | 徐 冬 | 国家能源集团 | 化学吸收法大规模碳捕集创新突破及工程实践 | |
| 16:30-16:45 | IA-05 | 吴卫泽 | 北京化工大学 | 功能化低共熔溶剂吸收低浓度二氧化碳及原位加氢转化 | 曾少娟 | 
| 16:45-17:00 | IA-06 | 代忠德 | 四川大学 | 膜法CO2捕集从实验室到工程放大的粗浅探索 | |
| 17:00-17:15 | IA-07 | 锁 显 | 浙江大学 | 离子聚合物结构调控及气体分离与捕集性能研究 | 刘公平 | 
| 17:15-17:25 | OA-03 | 陆诗建 | 中国矿业大学 | Mechanistic Study and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CO2 Absorption Using DEHA as a Viscosity Modifier in Biphasic Solvent Systems | |
| 17:25-17:35 | OA-04 | 殷小安 | 贝士德仪器 | CO2捕集-利用-封存全系列表征解决方案 | |
| 2025年4月13日上午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08:00-08:20 | KA-05 | 张香平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离子液体功能设计与CO2捕集应用 | 王从敏 | 
| 08:20-08:35 | IA-08 | 乔志华 | 天津工业大学 | 高性能MOF气体分离膜创制及放大 | |
| 08:35-08:50 | IA-09 | 郝广平 | 大连理工大学 | 亚纳米狭缝孔的创制与吸附法碳捕集 | 周 瑜 | 
| 08:50-09:05 | IA-10 | 何雪忠 |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 高效气体膜分离技术助力碳中和与氢能转型 | |
| 09:05-09:20 | IA-11 | 刘 毅 | 大连理工大学 | 跨尺度调控UiO-66膜结构用于高效二氧化碳捕获 | 方 煜 | 
| 09:20-09:35 | IA-12 | 朱家华 | 南京工业大学 | 微波驱动极化界面超低能耗碳捕集 | |
| 09:35-09:50 | IA-13 | 杨庆远 | 西安交通大学 | 多孔框架材料用于CO2等温室气体的捕获和分离 | 李立博 | 
| 09:50-10:00 | OA-05 | 胡佳玮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Material engineering of porous calcium oxide for boosting CO2 capture | |
| 10:00-10:20 | 茶歇 | ||||
| 10:20-10:40 | KB-06 | 王从敏 | 浙江大学 | 功能化离子液体直接空气碳捕集研究 | 乔志华 | 
| 10:40-10:55 | IA-14 | 周 瑜 | 南京工业大学 | 基于沸石分子筛的碳捕集材料 | |
| 10:55-11:10 | IA-15 | 李立博 | 太原理工大学 | CO2吸附分离工程 | 何雪忠 | 
| 11:10-11:25 | IA-16 | 方 煜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分子容器的精准合成、逐级组装与分离应用 | |
| 11:25-11:40 | IA-17 | 崔国凯 | 浙江工业大学 | 高效离子液体基低共熔溶剂强化直接空气捕集CO2 | 朱家华 | 
| 11:40-11:55 | OA-06 | 张晓春 |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离子液体/二维材料膜分离CO2的微观机理及分子设计 | |
| 11:55-12:05 | OA-07 | 娄飞健 | 河南师范大学 | 用于增强CO2吸附的多尺度工程化固体胺吸附剂 | |
分会场二:二氧化碳热催化转化 (金穗B厅) 召集人:刘志敏
| 2025年4月12日下午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13:30-13:50 | KB-01 | 何良年 | 南开大学 | 二氧化碳化学:CO2还原功能化策略 | 石 峰 | 
| 13:50-14:05 | IB-01 | 李 纲 | 上海交通大学 | CO2 Utilization in Organic Synthesis via Rh-catalyzed C–H Bond Activation and Photocatalysis | |
| 14:05-14:20 | IB-02 | 何 林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CO、CO2催化羰基化利用 | 李跃辉 | 
| 14:20-14:35 | IB-03 | 孙 剑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液态烃燃料的基础与工程化 | |
| 14:35-14:50 | IB-04 | 代兴超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二氧化碳选择性还原胺化 | 王 昉 | 
| 14:50-15:00 | OB-01 | 韩 峰 | 山东农业大学 | 生物质基离子液体催化CO2与环氧化合物的转化 | |
| 15:00-15:10 | OB-02 | 董 丽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离子液体强化CO2和乙二醇合成碳酸酯新过程 | 张光辉 | 
| 15:10-15:20 | OB-03 | 刘国亮 | 武汉科技大学 | 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醇催化剂活性界面构筑 | |
| 15:20-15:30 | OB-04 | 刘 庆 | 山东科技大学 | 页硅酸镍催化剂活性位点调控及其CO2加氢制甲烷催化机理研究 | |
| 15:30-15:50 | 茶歇 | ||||
| 15:50-16:10 | KB-02 | 石 峰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制含氮、氧化学品 | 何良年 | 
| 16:10-16:25 | IB-05 | 李跃辉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中间体调控的碳捕集与催化利用 | |
| 16:25-16:40 | IB-06 | 何珍红 | 陕西科技大学 | 二氧化碳氧化丙烷脱氢反应中Co基催化剂构筑 | 孙 剑 | 
| 16:40-16:55 | IB-07 | 王 森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CO2加氢制烃和含氧化学品高性能催化剂研制 | |
| 16:55-17:10 | IB-08 | 张光辉 | 大连理工大学 | Switching the Product Selectivity from Methane to Methanol in CO2 Hydrogenation via Cu-Modified Vacancy Engineering at MoS2 Edge Sites | 何 林 | 
| 17:10-17:20 | OB-05 | 叶闰平 | 南昌大学 | 稀土催化CO2加氢制燃料进展 | |
| 17:20-17:30 | OB-06 | 吴文龙 | 安徽工业大学 | CO2加氢反应中的可控合成纳米催化剂与反应机理研究 | |
| 2025年4月13日上午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08:00-08:20 | KB-03 | 江焕峰 | 华南理工大学 | 二氧化碳为羰基源的羧基化反应 | 刘志敏 | 
| 08:20-08:40 | KB-04 | 郭新闻 | 大连理工大学 | 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制化学品 | |
| 08:40-08:55 | IB-09 | 李泽龙 | 兰州大学 | 二氧化碳加氢关键中间物的耦合与转化 | 高 鹏 | 
| 08:55-09:10 | IB-10 | 伍广朋 | 浙江大学 | 二氧化碳和环氧烷烃共聚物的无金属化合成 | |
| 09:10-09:25 | IB-11 | 刘艳荣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CO2与N2温和活化转化 | 程海洋 | 
| 09:25-09:40 | IB-12 | 林丽利 | 浙江工业大学 | 反相催化剂CO2加氢及工程化研究 | |
| 09:40-09:50 | OB-07 | 张 亮 | RIKEN | Catalytic Functionalization of Diverse Chemical Bonds with CO2 | 王占东 | 
| 09:50-10:00 | OB-08 | 贵永远 | 四川师范大学 | 过渡金属催化CO2参与的不对称催化转化反应研究 | |
| 10:00-10:20 | 茶歇 | ||||
| 10:20-10:40 | KB-05 | 刘志敏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二氧化碳资源化转化利用 | 江焕峰 | 
| 10:40-10:55 | IB-13 | 高 鹏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二氧化碳加氢高效催化剂研制与应用 | |
| 10:55-11:10 | IB-14 | 程海洋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CO2加氢耦合N-甲基化反应多相催化剂的研究 | 李泽龙 | 
| 11:10-11:25 | IB-15 | 徐 菲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基于离子液体的光学级聚碳酸酯合成新过程 | |
| 11:25-11:40 | IB-16 | 王占东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在能源转化研究的应用 | 刘艳荣 | 
| 11:40-11:55 | IB-17 | 竺 宁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硫元素活化CO2合成多种含羰基精细化学品的方法研究 | |
| 11:55-12:05 | OB-09 | 王 嘉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CO2加氢合成高碳醇催化剂设计 | |
分会场三: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 (金穗C厅) 召集人:王双印
| 2025年4月12日下午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13:30-13:50 | KC-01 | 张建玲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离子液体调控电催化CO2还原制多碳产物研究 | 李发堂 | 
| 13:50-14:05 | IC-01 | 张黎明 | 复旦大学 | 模型电催化剂界面化学 | |
| 14:05-14:20 | IC-02 | 王 欢 | 南开大学 | 界面梯度层调控低浓度CO2电催化还原 | 夏 川 | 
| 14:20-14:35 | IC-03 | 朱庆宫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制低碳醇 | |
| 14:35-14:50 | IC-04 | 郭 巍 | 华中科技大学 | 二氧化碳电解 | 杨震宇 | 
| 14:50-15:00 | OC-01 | 李宏平 | 郑州大学 | 花状氧化亚铜高效电催化二氧化碳为甲烷的研究 | |
| 15:00-15:10 | OC-02 | 倪文鹏 | 湖南大学 | 二氧化碳电还原电解液设计 | 郭 巍 | 
| 15:10-15:20 | OC-03 | 陈春俊 | 华东师范大学 | 多位点协同促进电催化CO2还原 | |
| 15:20-15:30 | OC-04 | 聂伟轩 | 西湖大学 | 构筑非酸性表面环境促进酸性溶液中高效电催化CO2还原 | |
| 15:30-15:50 | 茶歇 | ||||
| 15:50-16:10 | KC-02 | 王定胜 | 清华大学 | 原子尺度精准合成 | 张建玲 | 
| 16:10-16:25 | IC-05 | 孙晓甫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电解液调控CO2/NO3-转化 | |
| 16:25-16:40 | IC-06 | 夏 川 | 电子科技大学 | 金属铋催化的高效二氧化碳还原制甲酸 | 张黎明 | 
| 16:40-16:55 | IC-07 | 杨震宇 | 浙江科技大学 | 泡沫镍的拓扑转变制备成型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在CO2电还原中的应用 | |
| 16:55-17:10 | IC-08 | 彭 丽 | 厦门大学 | 高稳定性多孔芳香骨架/聚合物选择性回收金及在二氧化碳电还原中的应用 | 朱庆宫 | 
| 17:10-17:20 | OC-05 | 马 明 | 西安交通大学 | 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电解液的影响 | |
| 17:20-17:30 | OC-06 | 袁 磊 | 河南师范大学 | 离子液体调控的CO2电催化转化 | |
| 2025年4月13日上午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08:00-08:20 | KC-03 | 曹 睿 | 陕西师范大学 | 金属卟啉电催化能源分子转化 | 康欣晨 | 
| 08:20-08:35 | IC-09 | 王功伟 | 武汉大学 | 电极/聚合物电解质界面催化CO2还原 | |
| 08:35-08:50 | IC-10 | 傅佳驹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界面物种协同作用促进二氧化碳串联电催化还原 | 项 顼 | 
| 08:50-09:05 | IC-11 | 高敦峰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膜电极体系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 | |
| 09:05-09:20 | IC-12 | 白正宇 | 河南师范大学 | 微生物电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 | 王功伟 | 
| 09:20-09:30 | OC-07 | 周 锋 | 华东师范大学 | 二氧化碳参与的高选择性电羧化反应研究 | |
| 09:30-09:40 | OC-08 | 赵 强 | 太原理工大学 | Cu基催化剂结构调控用于电催化CO2还原 | 傅佳驹 | 
| 09:40-09:50 | OC-09 | 薛玉瑞 | 吉林大学 | 金属原子的可控组装与高效二氧化碳转化 | |
| 09:50-10:00 | OC-10 | 常方方 | 河南师范大学 | 定制多价态铜位点促进电还原CO2生成C2+产物 | |
| 10:00-10:20 | 茶歇 | ||||
| 10:20-10:40 | KC-04 | 王双印 | 湖南大学 | 电催化碳氮偶联 | 白正宇 | 
| 10:40-10:55 | IC-13 | 康欣晨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绿色溶剂调控电催化CO2还原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 | |
| 10:55-11:10 | IC-14 | 项 顼 | 北京化工大学 | CO2捕获耦合活化生成多碳产物的反应路径调控 | 高敦峰 | 
| 11:10-11:25 | IC-15 | 张志成 | 天津大学 | 铜基纳米复合材料电还原CO2制多碳产物 | |
| 11:25-11:36 | OC-11 | 张玲玲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关键酶的电催化研究 | 周 锋 | 
| 11:35-11:45 | OC-12 | 徐 航 | 南开大学 | 簇基MOFs合成及其在电催化CO2还原中的应用 | |
| 11:45-11:55 | OC-13 | 樊亭亭 | 河南师范大学 | p区催化剂的原位重构及其CO2电还原制甲酸性能研究 | |
分会场四:二氧化碳光催化转化 (和谐A厅) 召集人:兰亚乾
| 2025年4月12日下午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13:30-13:50 | KD-01 | 曹 荣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多孔框架基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材料 | 姜建壮 | 
| 13:50-14:10 | KD-02 | 江海龙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面向光/电催化CO2高值转化的金属有机框架基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 | |
| 14:10-14:25 | ID-01 | 景欢旺 | 兰州大学 | 人工光合成之仿生光电催化研究 | 赵 斌 | 
| 14:25-14:40 | ID-02 | 高 超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碳基小分子转化的人工光合成系统 | |
| 14:40-14:55 | ID-03 | 韩治际 | 中山大学 | 蒽醌光敏分子的合成及光催化 | 钟地长 | 
| 14:55-15:10 | ID-04 | 张志明 | 天津理工大学 | 异金属团簇基人工光合体系 | |
| 15:10-15:20 | OD-01 | 张世超 | 三峡大学 | 耦合CO2捕集增强原位光催化CO2还原到甲烷 | 焦星辰 | 
| 15:20-15:30 | OD-02 | 陈凯宏 | 南京大学 | 离子液体促进的CO2光催化还原反应 | |
| 15:30-15:50 | 茶歇 | ||||
| 15:50-16:10 | KD-03 | 姜建壮 | 北京科技大学 | Tetrapyrrole-bas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and beyond | 曹 荣 | 
| 16:10-16:30 | KD-04 | 余达刚 | 四川大学 | 二氧化碳参与的有机合成化学 | |
| 16:30-16:45 | ID-05 | 钟地长 | 天津理工大学 | 超分子光催化剂 | 高 超 | 
| 16:45-17:00 | ID-06 | 黄远标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液态多孔材料催化CO2转化 | |
| 17:00-17:15 | ID-07 | 王瑞虎 | 河北工业大学 | 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二氧化碳光催化转化 | 张志明 | 
| 17:15-17:30 | ID-08 | 焦星辰 | 江南大学 | 光还原CO2中的活性位点设计及调控 | |
| 17:30-17:40 | OD-03 | 陈辛夷 | 厦门大学 | 多重活性在光还原二氧化碳过程中的耦合适配性 | |
| 2025年4月13日上午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08:00-08:20 | KD-05 | 朱永法 | 清华大学 | 有机半导体可见光催化产氢及二氧化碳还原研究 | 鲁统部 | 
| 08:20-08:35 | ID-09 | 刘天赋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面向生物医用的氢键框架材料 | |
| 08:35-08:50 | ID-10 | 庄桂林 | 安徽师范大学 | 光照下模拟催化CO2还原制备C2化学品的机理研究 | 黄远标 | 
| 08:50-09:05 | ID-11 | 袁国赞 | 安徽工业大学 | 面向CO2还原的分子光催化剂合成 | |
| 09:05-09:20 | ID-12 | 杨述良 | 厦门大学 | 压力调控结合导电聚合物修饰协同增强金属有机框架CO2光催化性能 | 张占辉 | 
| 09:20-09:30 | OD-04 | 郭 颂 | 天津理工大学 | 人工光合敏化剂 | |
| 09:30-09:40 | OD-05 | 贾爱忠 | 河北工业大学 |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高值转化利用 | 杨述良 | 
| 09:40-09:50 | OD-06 | 贾长超 | 青岛科技大学 | 催化活性位点设计及微环境调控增强光催化CO2还原研究 | |
| 09:50-10:00 | OD-07 | 高帅其 | 河南师范大学 | 三嗪类COF膜的仿生设计及CO2光还原性能 | |
| 10:00-10:20 | 茶歇 | ||||
| 10:20-10:40 | KD-06 | 鲁统部 | 天津理工大学 | 双原子协同催化剂的创制 | 朱永法 | 
| 10:40-11:00 | KD-07 | 兰亚乾 | 华南师范大学 | 异基元分子结光催化剂 | |
| 11:00-11:15 | ID-13 | 杨建军 | 河南大学 | 长寿命分离态电荷Cu-Fe双金属MOF提高CO2光还原为CH4的选择性 | 刘天赋 | 
| 11:15-11:30 | ID-14 | 王慧勇 | 河南师范大学 | 共价有机框架的设计及其光催化CO2还原性能 | |
| 11:25-11:40 | ID-15 | 王嘉蔚 | 中山大学 | 分子光催化还原CO2体系的设计 | 袁国赞 | 
| 11:40-11:50 | OD-08 | 李克艳 | 大连理工大学 | 高结晶氮化碳高效光催化CO2转化 | |
| 11:50-12:00 | OD-09 | 董 鸿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金属基COFs用于人工光合成低浓度CO2转化 | |
分会场五:二氧化碳计算化学 (和谐B厅) 召集人:陈雪波
| 2025年4月12日下午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 13:30-13:50 | KE-01 | 谢代前 | 南京大学 | 小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面与动力学 | 陈雪波 | |||
| 13:50-14:10 | KE-02 | Franz Michael Dolg | 北京师范大学 | Energy-consistent Relativistic ab initio Pseudopotentials. Adjustment, Calibration and Application | ||||
| 14:10-14:25 | IE-01 | 闫东鹏 | 北京师范大学 | 光催化二氧化碳转化制备醇类化合物 | 赵宇飞 | |||
| 14:25-14:40 | IE-02 | 汪志祥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催化二氧化碳转化机理的理论计算研究 | ||||
| 14:40-14:55 | IE-03 | 李全松 | 北京理工大学 | 太阳能电池中电子传输材料的理论设计 | 戚孝天 | |||
| 14:55-15:10 | IE-04 | 柯卓锋 | 中山大学 | 低碳利用合成反应的人工智能设计 | ||||
| 15:10-15:20 | OE-01 | 谢 静 | 北京理工大学 | 调控金属卟啉基共价有机框架还原CO2的理论研究 | 麻娜娜 | |||
| 15:20-15:30 | OE-02 | 崔乘幸 | 河南科技学院 | 通过机器学习光谱法定量了解电场对CO2电催化的影响 | ||||
| 15:30-15:50 | 茶歇 | |||||||
| 15:50-16:10 | KE-03 | 李亚飞 | 南京师范大学 | CO2电化学还原产物选择性的机理探索与调控 | 谢代前 | |||
| 16:10-16:25 | IE-05 | 赵宇飞 | 北京化工大学 | LDH太阳能驱动CO2转化 | ||||
| 16:25-16:40 | IE-06 | 戚孝天 | 武汉大学 | 自由基缓冲成键模式理论研究 | 李全松 | |||
| 16:40-16:55 | IE-07 | 彭 谦 | 南开大学 | 稀土元素有机配合物壳层结构 | ||||
| 16:55-17:10 | IE-08 | 曹中艳 | 河南大学 | 惰性亲电试剂单电子活化及新反应开发研究 | 汪志祥 | |||
| 17:10-17:20 | OE-03 | 魏东辉 | 郑州大学 | 氮杂环卡宾催化二氧化碳转化反应机制与指标计算 | ||||
| 17:20-17:30 | OE-04 | 王红娟 | 天津理工大学 | 过渡金属配合物光催化CO2还原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 柯卓锋 | |||
| 17:30-17:40 | OE-05 | 刘 磊 | 武汉纺织大学 | 表面受阻路易斯酸碱对构筑及其活化小分子的机理研究 | ||||
| 17:40-17:50 | OE-06 | 杨文静 | 太原理工大学 | 基于计算-实验-数据融合策略探究 单电子还原CO2体系设计准则 | ||||
| 2025年4月13日上午 (和谐B厅)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 08:00-08:20 | KE-04 | 周 震 | 郑州大学 | Simulating CO2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Reaction in Realistic Environments | 李亚飞 | |||
| 08:20-08:35 | IE-09 | 申 林 | 北京师范大学 | 光催化剂的理论研究:机器学习与电子结构计算 | ||||
| 08:35-08:50 | IE-10 | 牟天成 | 中国人民大学 | 数据驱动分析解读双原子催化剂的电催化机理:迈向优化性能的整体设计方法 | 王艳磊 | |||
| 08:50-09:05 | IE-11 | 王 丽 | 河南大学 | 数据驱动辅助的CO2电催化剂设计-制备-性能协同优化 | ||||
| 09:05-09:20 | IE-12 | 廖荣臻 | 华中科技大学 | 过渡金属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机制理论研究 | 牟天成 | |||
| 09:20-09:35 | IE-13 | 柏 䶮 | 河南大学 | 高效铋基催化剂的构筑及其电催化CO2还原性能研究 | ||||
| 09:35-09:45 | OE-07 | 钟文辉 | 河南省科学院智慧创制研究所 | 单原子中的自旋催化 | 申 林 | |||
| 09:45-09:55 | OE-08 | 张学鹏 | 陕西师范大学 | 高翘曲构型对金属卟啉电子结构的调控机制 | ||||
| 10:00-10:20 | 茶歇 | |||||||
| 10:20-10:40 | KE-05 | 蓝 宇 | 郑州大学 | 二氧化碳活化与转化的调控机制 | 柏 䶮 | |||
| 10:40-10:55 | IE-14 | 王艳磊 | 中国人民大学 | 纳米限域离子液体强化的CO2优先渗透机制与分离过程 | ||||
| 10:55-11:10 | IE-15 | 刘亚伟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析气电化学反应纳米气泡演化与调控研究 | 王 丽 | |||
| 11:10-11:25 | IE-16 | 麻娜娜 | 河南师范大学 | 均相催化选择性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机理研究 | ||||
| 11:25-11:35 | OE-09 | 苏 浩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酶催化二氧化碳固定机理的计算化学研究 | 刘亚伟 | |||
| 11:35-11:45 | OE-10 | 宋金帅 | 郑州大学 | 分子构象生成与性质预测的机器学习模型研究 | ||||
| 11:45-11:55 | OE-11 | 刘太丰 | 河南大学 | ZnZrOx固溶体CO2加氢还原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以及光谱研究 | 汪志祥 | |||
| 11:55-12:05 | OE-12 | 苏小方 | 河南师范大学 | 多酸复合材料催化C1分子(CO2, CO)转化的理论研究 | ||||
分会场六:青年学者论坛 (茉莉厅+秀穗厅) 召集人:钟地长
| 2025年4月12日下午 论坛I 茉莉厅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13:30-13:40 | QO-01 | 付廷俊 | 太原理工大学 | 低值芳烃与CO2/H2高效烷基化转化制高附加值芳烃 | 常海波 | 
| 13:40-13:50 | QO-02 | 张振洲 | 郑州大学 | 非金属重构铁基对CO2加氢产物调控的分子剪切机制 | |
| 13:50-14:00 | QO-03 | 刘会敏 | 辽宁工业大学 | Plasmonic Cu-assisted In2O3 photothermal catalysts for directional hydrogenation of CO2 to desired methanol product | |
| 14:00-14:10 | QO-04 | 李 旭 | 电子技术大学 | 纳米岛催化剂用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研究 | 付廷俊 | 
| 14:10-14:20 | QO-05 | 常海波 | 河南大学 | 环氧/环酸酐植物油共聚增强增韧聚碳酸亚丙酯 | |
| 14:20-14:30 | QO-06 | 史显磊 | 河南理工大学 | 用于CO2清洁高效转化的纤维负载催化体系 | |
| 14:30-14:40 | QO-07 | 田海锋 | 西北师范大学 | ZnZrOx/中空管状HZSM-5分子筛串联催化CO2加氢制对二甲苯 | 张振洲 | 
| 14:40-14:50 | QO-08 | 李迪迪 | 郑州大学 | 铜基甲醇重整制氢催化剂金属-载体界面的调控 | |
| 14:50-15:00 | QO-09 | 周中高 | 赣南师范大学 | 过渡金属催化原位捕获和活化的二氧化碳高效转化 | |
| 15:00-15:10 | QO-10 | 张利君 | 安微工业大学 | 二氧化碳加氢直接合成对二甲苯 | 史显磊 | 
| 15:10-15:20 | QO-11 | 吴智磊 | 河北大学 | 基于非贵金属MOFs绿色催化CO2合成2-噁唑啉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 |
| 15:20-15:30 | QO-12 | 涂维峰 | 郑州大学 | CO2加氢制α-烯烃Fe基催化剂结构解析与调变研究 | |
| 15:30-15:50 | 茶歇 | ||||
| 15:50-16:00 | QO-13 | 孙洪满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二氧化碳捕集及转化利用集成技术研究 | 周中高 | 
| 16:00-16:10 | QO-14 | 苏暐光 | 宁夏大学 | In2O3催化剂制备及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机理研究 | |
| 16:10-16:20 | QO-15 | 石 颖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类三角形有机配体构筑多孔MOFs催化CO2绿色转化 | |
| 16:20-16:30 | QO-16 | 孟 旭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CO2衍生过氧碳酸氢盐HCO4-氧化体系的构建 | 孙洪满 | 
| 16:30-16:40 | QO-17 | 李 媖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ZnO催化剂的晶面定向构筑及其在CO2环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机制研究 | |
| 16:40-16:50 | QO-18 | 康晓敏 | 内蒙古大学 | 簇基MOFs的可控构筑与CO2催化转化性能调控 | |
| 16:50-17:00 | QO-19 | 侯胜利 | 南开大学 | MOFs在二氧化碳多元反应中的催化应用研究 | 孟 旭 | 
| 17:00-17:10 | QO-20 | 党闪闪 | 郑州大学 | 单原子Co@In₂O₃催化剂在CO₂加氢制甲醇中的结构敏感性 | |
| 17:10-17:20 | QO-21 | 陈 飞 | 郑州大学 | 简便的机械研磨法快速合成Cu@ZIF-8衍生的Cu/ZnO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制甲醇 | 侯胜利 | 
| 17:20-17:30 | QO-22 | 王康洲 | 宁夏大学 | CO2加氢合成丁二烯催化剂设计 | |
| 17:30-17:40 | QO-23 | 任鹏超 | 河南理工大学 | CO2加氢制甲醇Cu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性能研究 | |
| 2025年4月12日下午 论坛II 秀穗厅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13:30-13:40 | QO-24 | 蔡东仁 | 华侨大学 | 原子层沉积技术修饰纳米催化剂用于CO2热催化加氢研究 | 钟家伟 | 
| 13:40-13:50 | QO-25 | 柏家奇 | 安徽大学 | Cu-ZnO/TiO2催化芳胺、芳香硝基化合物、芳香腈与CO2/H2 N-甲基化性能和机理研究 | |
| 13:50-14:00 | QO-26 | 孙 昊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生物碳基催化剂及二氧化碳加氢转化研究 | |
| 14:00-14:10 | QO-27 | 丁 靖 | 南京工业大学 | 基于双碳背景下的CO2催化转化研究 | 柏家奇 | 
| 14:10-14:20 | QO-28 | 柯振刚 | 石河子大学 | CO2及生物质醇催化胺化机理研究 | |
| 14:20-14:30 | QO-29 | 钟家伟 | 华南农业大学 | Combined stream and dry reforming of methane to syngas over highly stable Ru nanosub-nano catalysts | |
| 14:30-14:40 | QO-30 | 刘猛帅 | 青岛科技大学 | 金属/共价有机框架多位点耦合设计及其催化CO2转化研究 | 柯振刚 | 
| 14:40-14:50 | QO-31 | 张祥宇 | 西华师范大学 | 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构筑及催化CO2环化转化研究 | |
| 14:50-15:00 | QO-32 | 王 岩 | 四川大学 | 基于乳液化学的CO2催化转化催化剂的研发 | |
| 15:00-15:10 | QO-33 | 王文行 | 聊城大学 | 氧空位介导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于CO2加氢性能研究 | 孙 昊 | 
| 15:10-15:20 | QO-34 | 孙书桩 | 郑州大学 | 二氧化碳捕集与催化转化一体化:材料设计与挑战应对 | |
| 15:20-15:30 | QO-35 | 柳淑娟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多相铜催化邻苯二胺与CO2/H2环化合成苯并咪唑 | |
| 15:30-15:50 | 茶歇 | ||||
| 15:50-16:00 | QO-36 | 刘馨雨 | 苏州国家实验室 | 超薄氧化物-金属界面限域的CO2加氢催化剂精准制备和性能研究 | 张 鹏 | 
| 16:00-16:10 | QO-37 | 刘唐康 | 武汉科技大学 | K-ZrO2载体界面促进CO2加氢制低碳醇反应研究 | |
| 16:10-16:20 | QO-38 | 高炜哲 | 山西大学 | 二氧化碳加氢制对二甲苯催化剂设计 | |
| 16:20-16:30 | QO-39 | 支云飞 | 昆明理工大学 | 三聚氰胺基有机多孔材料的设计与修饰及其催化CO2环加成的研究 | 刘 毅 | 
| 16:30-16:40 | QO-40 | 何东城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表-界面位点调控CO2选择性还原胺化 | |
| 16:40-16:50 | QO-41 | 刘 松 | 东北林业大学 | 单原子催化剂上二氧化碳电化学升级转化 | |
| 16:50-17:00 | QO-42 | 张 鹏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CO2化学-生物耦合催化的界面设计与协同调控 | 刘 松 | 
| 17:00-17:10 | QO-43 | 易颜辉 | 大连理工大学 | 等离子体催化C1分子高效转化 | |
| 17:10-17:20 | QO-44 | 赵聪聪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多酸及其衍生物催化CO2转化反应机制的理论研究 | 易颜辉 | 
| 17:20-17:30 | QO-45 | 李 腾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铜基催化剂催化CO2转化和酰胺选择性合成的机理研究 | |
| 17:30-17:40 | QO-46 | 刘 毅 | 昆明理工大学 | 三嗪基有机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催化CO2环加成反应研究 | |
| 2025年4月13日上午 论坛III 茉莉厅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主持人 | 
| 08:00-08:10 | QO-47 | 于笑笑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簇基MOFs合成及其在电催化CO2还原中的应用 | 淡 猛 | 
| 08:10-08:20 | QO-48 | 王 敏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分子催化剂与铜纳米材料串联催化提升二氧化碳电还原体系中多碳产物的选择性 | |
| 08:20-08:30 | QO-49 | 郭新月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构筑活性氢产生位点,促进电催化CO2还原制甲酸(盐) | |
| 08:30-08:40 | QO-50 | 王昭荻 | 洛阳师范学院 | 铜单原子/纳米团簇双活性中心协同助力CO₂电催化还原为甲烷 | 于笑笑 | 
| 08:40-08:50 | QO-51 | 淡 猛 | 太原理工大学 | 碳中和背景下海水清洁资源化转化与利用 | |
| 08:50-09:00 | QO-52 | 张雅琼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钌CNC钳形配合物光催化CO2还原为甲酸的反应机理研究 | |
| 09:00-09:10 | QO-53 | 时海南 | 辽宁师范大学 | 光催化CO2转化中铜单原子催化剂的设计及构效关系研究 | 王 敏 | 
| 09:10-09:20 | QO-54 | 陈义峰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基于“分离难度”与“吸收能力”的CO2分离成本普遍化预测 | |
| 09:20-09:30 | QO-55 | 代振宇 |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 催化裂化烟气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过程关键影响因素的分子模拟研究 | |
| 09:30-09:40 | QO-56 | 赵志军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H2S/CO2在改性绿色溶剂中的溶解和选择性能研究 | 陈义峰 | 
| 09:40-09:50 | QO-57 | 刘安华 | 大连理工大学 | 高容量、低粘度的非水单组分碳捕集吸收剂的结构设计 | |
| 09:50-10:00 | QO-58 | 闵照军 | 河南师范大学 | 构建促进H2O参与电催化CO2还原的三原子位点 | |
| 10:00-10:20 | 茶歇 | ||||
| 10:20-10:30 | QO-59 | 李 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界面电子转移调控及其光热催化CO2还原应用研究 | 代振宇 | 
| 10:30-10:40 | QO-60 | 宋玉洁 | 海南大学 | Photosynthesis of ratio-tunable syngas from CO2 and H2O via double Lewis pairs on Ce doped ZnIn2S4 nanosheets | |
| 10:40-10:50 | QO-61 | 宋楚乔 | 浙江工业大学 | 光响应强化的Ni基反相催化剂用于高效光热CO2甲烷化 | |
| 10:50-11:00 | QO-62 | 魏济时 | 河南大学 | “无损”锌掺杂构筑原子弥散式CO2光还原催化剂 | 宋玉洁 | 
| 11:00-11:10 | QO-63 | 王慧锋 | 阜阳师范大学 | 双核配合物及其框架材料的构建及其光催化CO2还原 | |
| 11:10-11:20 | QO-64 | 刘 洋 | 河南大学 | 光电催化有机小分子氧化的催化剂设计及反应机理研究 | |
| 11:20-11:30 | QO-65 | 吴宇涵 | 河南师范大学 | 跨尺度调控非对称单原子配位环境提升催化剂选择性 | |
会场七:硕博论坛 (秀穗厅) 召集人:王慧勇
| 2025年4月13日上午 主持人:高红帅、崔萌、郑昕、姚开胜 | ||||
|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 08:00-08:05 | FS-01 | 张景顺 | 河南大学 | 无机盐催化CO2保护环氧化合物水合反应合成二醇 | 
| 08:05-08:10 | FS-02 | 吕 帅 | 河南大学 | 一步法合成Cu基双金属催化剂用于CO2电还原—CuIn合成气与CuBi乙烯双产物体系构建 | 
| 08:10-08:15 | FS-03 | 汪宝林 | 河南大学 | Cu/Cu2O异质结双活性位点协同实现高效CO2电还原制乙烯 | 
| 08:15-08:20 | FS-04 | 孙欣怡 | 河南大学 | CuIn/BP催化CO2电还原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研究 | 
| 08:20-08:25 | FS-05 | 刘乐园 | 河南大学 | CuBi双金属颗粒电催化还原CO2为乙烯的反应机理研究 | 
| 08:25-08:30 | FS-06 | 王建华 | 兰州大学 | 模拟植物细胞的双p-n异质结TiO2@NC-nanospheres用于光电热催化CO2还原—热电子量子隧穿效应 | 
| 08:30-08:35 | FS-07 | 李 鑫 | 河南师范大学 | 阴离子柱撑金属有机框架对C2H2/CO2的选择性分离 | 
| 08:35-08:40 | FS-08 | 王冰珂 | 河南科技大学 | 超薄PdCu纳米片高效催化CO2合成苯丙炔酸 | 
| 08:40-08:45 | FS-09 | 李雯雯 | 河南师范大学 | 光响应型螺吡喃离子液体微乳液用于CO2捕集与光控释放 | 
| 08:45-08:50 | FS-10 | 余柏呈 | 清华大学 | 硫氧化物对碳捕集耦合原位甲烷干重整性能影响及机理分析 | 
| 08:50-08:55 | FS-11 | 张潔允 | 兰州大学 | CO2加氢耦合二甲胺制备DMF催化剂构建及反应机制研究 | 
| 08:55-09:00 | FS-12 | 耿嘉龙 | 西北大学 | 路路通衍生氮掺杂生物质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与CO2吸附性能研究 | 
| 09:00-09:05 | FS-13 | 石 莹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无溶剂法制备核壳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制备对二甲苯 | 
| 09:05-09:10 | FS-14 | 任方煜 | 南开大学 | MOFs孔道限域效应调控多组分反应路径以高效催化低浓度CO2 | 
| 09:10-09:15 | FS-15 | 倪红岩 |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利用聚合物原位捕获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环状碳酸盐 | 
| 09:15-09:20 | FS-16 | 张永康 | 南开大学 | 吡啶硫醇铁催化体系驱动的CO2光还原 | 
| 09:20-09:25 | FS-17 | 孙 利 | 河南理工大学 | 原位Na负载促进Cu-ZnO-La2O3界面优化富CO2合成气制甲醇 | 
| 09:25-09:30 | FS-18 | 闫林雪 | 天津科技大学 | Thermodynamic phase equilibrium study of lithium precipitation mother liquor carbonation | 
| 09:30-09:35 | FS-19 | 邓云静 | 河南师范大学 | 调控COF纳米片中Co的微环境用于太阳光驱动的CO2还原制备合成气 | 
| 09:35-09:40 | FS-20 | 赵 兰 | 南开大学 | 芳基三氮烯与CO2的电化学羧基化反应 | 
| 09:40-09:45 | FS-21 | 万 朋 | 山东农业大学 | 银盐/四氮配体催化炔丙醇与二氧化碳的羧化环化反应 | 
| 09:45-09:50 | FS-22 | 周 游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用于高效捕集CO2的功能化低共熔溶剂的实验及分子模拟研究 | 
| 10:00-10:20 | 茶歇 | |||
| 10:20-10:25 | FS-23 | 娄 昊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Ni/CeO2催化剂在CO2加氢中的尺寸-性能关系研究 | 
| 10:25-10:30 | FS-24 | 王笑涵 | 河南大学 | 马来酰亚胺基聚合物微球催化CO2转化为环状碳酸酯 | 
| 10:30-10:35 | FS-25 | 刘 娜 | 大连理工大学 | CO2加氢反应中钴铁合金碳化物的构筑与调控 | 
| 10:35-10:40 | FS-26 | 张 倩 | 河南师范大学 | 内建电场策略提升亚胺类COF光还原CO2制备CO的性能研究 | 
| 10:40-10:45 | FS-27 | 王 楠 | 河南师范大学 | 亚胺类共价有机框架锚定Cu-In双位点电催化CO2和NO3-共还原合成尿素 | 
| 10:45-10:50 | FS-28 | 孙明明 | 河南师范大学 | 富含氧空位的TiO2锚定Ag单原子催化剂用于CO2电还原 | 
| 10:50-10:55 | FS-29 | 魏新煜 | 宁夏大学 | α-,β-,γ-Ga2O3催化CO2加氢制备不同产物过程的微观机理研究 | 
| 10:55-11:00 | FS-30 | 朱浩林 | 中山大学 | 铜多氮唑配合物在二氧化碳电还原领域中的应用 | 
| 11:00-11:05 | FS-31 | 姚凯利 | 昆明理工大学 | 电催化工业烟气中CO2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研究 | 
| 11:05-11:10 | FS-32 | 王艳霖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柠檬酸钠修饰的Cu2O实现安培级电流密度下CO2电还原生成C2+产物 | 
| 11:10-11:15 | FS-33 | 王建发 | 宁夏大学 | N掺杂In2O3催化CO2催化加氢制甲醇 | 
| 11:15-11:20 | FS-34 | 宋凌霄 | 宁夏大学 | 通过具有新型梯度涂层结构的无定形NiZnSx-CS助催化剂提升光催化性能 | 
| 11:20-11:25 | FS-35 | 米宏磊 | 宁夏大学 | Zr掺杂Ni基催化剂DIW-3D打印制备及对二氧化碳甲烷化的催化性能的影响 | 
| 11:25-11:30 | FS-36 | 王名媛 | 山东农业大学 | 生物质基多孔液体用于低压下催化二氧化碳转化为环状碳酸酯 | 
| 墙报 二楼展区 12号下午17:30-18:30 | |||
| 序号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 P1 | 杨轶凡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EGME+ 1,2-PDA DESs体系理化性质和CO2吸收性能研究 | 
| P2 | 栗 粟 | 华东理工大学 | 通过调控镍铁合金的 d 带中心,打破在碳酸盐重整反应中催化活性与积碳之间的权衡关系 | 
| P3 | 王 伟 |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Boosted Efficiency of Fe2O3 for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via Engineering Fe−O−Ti Bonding | 
| P4 | 吴 伟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Expanding the Structural Topologies of Rare-Earth Porphyrin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through Ligand Modulation | 
| P5 | 马明亮 | 宁夏大学 | 液相低温甲醇合成Cu/ZnO/Al2O3催化剂前体影响 | 
| P6 | 娄艺晓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A Two-In-One Strateg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onic Olefin-Linked Metal-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Additive-Free CO2 Cycloaddition | 
| P7 | 齐大岗 | 北京化工大学 | 基于生物来源酚类物质的低共熔溶剂用于CO2吸收 | 
| P8 | 姚向阳 | 南开大学 | 基于丰产金属的可见光催化体系实现CO2选择性还原 | 
| P9 | 徐庆强 | 南京工业大学 | 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促进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吸收CO2的动力学研究 | 
| P10 | 丁 杰 | 南开大学 | 镍催化二氧化碳参与的羧化环化反应 | 
| P11 | 尹浩然 | 南京林业大学 | 用于CO2/CH4分离的竹基活性炭/1-己基-3-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混合吸收剂 | 
| P12 | 李团辉 | 河南大学 | Atomically Dispersed High-Density Active Sites Constructed via a Dual-Strategy for Efficient CO2 Cycloaddition | 
| P13 | 张玉琦 | 厦门大学 | Pd单原子与Zn空位协同促进光催化纯水分解 | 
| P14 | 关 钰 | 河北师范大学 | 共价三嗪骨架负载铜(I)/离子液体催化体系用于室温条件下炔丙基胺与CO2的环化反应 | 
| P15 | 刘自玲 | 河南大学 | 负载型双咪唑聚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在CO2环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 
| P16 | 任睿锋 | 河南大学 | Bi NPS负载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促进CO2电催化转化 | 
| P17 | 吴婉婉 | 河南大学 | 多孔Ta2O5原位生长无铅钙钛矿Cs3Bi2Br9及其光催化还原CO2的研究 | 
| P18 | 乔胤旗 | 河南大学 | 石墨炔负载金属锌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转化 | 
| P19 | 王宁雅 | 河南大学 | Mn单原子催化剂用于电催化CO2还原 | 
| P20 | 姜小杰 | 河南大学 | Ni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还原CO2性能研究 | 
| P21 | 庄新诚 | 南京师范大学 |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固态无溶剂制备与性能研究 | 
| P22 | 董许成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 PVP和木薯淀粉对CO2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的影响 | 
| P23 | 陈 婕 | 赣南师范大学 | 构建原子级铜基固体受阻路易斯酸碱对用于低浓度CO2的活化和转化 | 
| P24 | 章青港 | 赣南师范大学 | 多位点三配位钯纳米颗粒催化低浓度CO2的捕获、活化与转化 | 
| P25 | 马 云 | 河南师范大学 | 三嗪基共价有机框架的共轭结构对光催化CO2还原的调控 | 
| P26 | 万雯瑞 | 河南师范大学 | 仿生硅基三嗪框架异质结用于高效光电催化CO2还原 | 
| P27 | 戈兆铭 | 天津理工大学 | 在石墨烯氧化物共价锚定的共价有机框架上以高选择性促进CO2光还原成甲酸盐或CO | 
| P28 | 戚春宇 | 杭州师范大学 | 构筑新型海胆状COF用于光酶耦合CO2固定 | 
| P29 | 李文强 | 天津理工大学 | 调控平面结构单/双核钴(II)配合物的配位环境用于光催化CO2转化 | 
| P30 | 刘 宁 | 河南师范大学 | 碳载铜银金属簇串联催化剂用于电催化C-N偶联合成尿素 | 
| P31 | 邵阳雪 | 河南师范大学 | 羧酸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纳米片用于光催化CO2还原 | 
| P32 | 李杰浩 | 河北科技大学 | α-Bi2O3@BiOAc异质结提高光催化CO2还原性能研究 | 
| P33 | 高海洋 | 河北科技大学 | BiOCl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活性表面-边缘动态协调机制 | 
| P34 | 郭莹莹 | 河南师范大学 | 质子化剥离共价有机框架及其光催化CO2合成C2H6 | 
| P35 | 秦 玮 | 天津科技大学 | 普鲁士蓝基电化学活性材料用于高矿化度盐湖卤水中铷离子的选择性电化学提取 | 
| P36 | 周圆圆 | 天津科技大学 | Highly efficient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carbon dioxide by electrochemically synthesized catalysts in ionic liquid system | 
| P37 | 关业军 | 华东师范大学 | Efficient and green development of rubidium resources from Salt Lakes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 P38 | 俞子豪 | 天津科技大学 | Fabrication of Sulfonated St-co-DVB-Grafted PVDF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s and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for Hypersaline Organic Wastewater Desalination | 
| P39 | 赵晶晶 | 郑州大学 | Pt-In2O3/ZrO2/SAPO-34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CO2加氢制烯烃反应研究 | 
| P40 | 葛豪杰 | 天津科技大学 | 烷基金属锡硫化物复合微球高效、可再生回收地热水 | 
| P41 | 丁慧茹 | 郑州大学 | SAPO-34分子筛酸度的调控及其对二氧化碳加氢性能的影响 | 
| P42 | 王垒金 | 天津科技大学 | Direct LiFePO4 Spinning Material Under Neutral Conditions for Efficient Recovery of Lithium From High Mg/Li Salt Lake Brines | 
| P43 | 邓欣妍 | 河南大学 | Theoretical computation of C-C coupling reactions by different C1 intermediates at Cun and Cun-1Ag clusters supporting on TiO2 | 
| P44 | 张 寒 | 河南师范大学 | N掺杂石墨烯负载Fe-Pd双金属原子催化CO2还原反应的理论研究 | 
| P45 | 陈思宇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ZnZrOx-HT/SAPO-18上实现CO2加氢制丙烯和丁烯 | 
| P46 | 熊大珍 | 河南师范大学 | CO2响应的苯硼酸类离子液体水凝胶 | 
| P47 | 赵玉灵 | 河南师范大学 | PEI/COF复合材料选择性吸附CO2的作用机理 | 
| P48 | 张 倩 | 河南师范大学 | 双金属级联策略提升Cu-Mo协同光还原CO2制备乙烷的性能研究 | 
| P49 | 邓云静 | 河南师范大学 | 调控COF纳米片中Co的微环境用于太阳光驱动的CO2还原制备合成气 | 
| P50 | 王 楠 | 河南师范大学 | 共价有机框架中锚定Cu-In双位点调控C-N偶合模式增强尿素电合成 | 
| P51 | 孙明明 | 河南师范大学 | 富含氧空位的TiO2锚定Ag单原子催化剂用于CO2电还原 | 
| P52 | 李 鑫 | 河南师范大学 | 金属有机框架对CH4/C2H2/CO2的选择性分离 | 
| P53 | 李雯雯 | 河南师范大学 | 螺吡喃类离子液体微乳液体系对CO2的可逆捕集 | 
| P54 | 周 瑞 | 河南师范大学 | CO2响应的MOF基Pickering乳液 | 
| P55 | 王 雷 | 河南师范大学 | 卤素掺杂铜基催化剂调控CO₂电还原制C₂+产物 | 
| P56 | 裴晓燕 | 信阳师范大学 | CO2诱导Pickering乳液相行为的可逆变化 | 
| P57 | 常 冰 | 河南科技学院 | 部分还原的二维导电铜基MOF膜中受限的Cu+位点用于CO2电催化生成C2产物 | 
| P58 | 黄艳杰 | 河南农业大学 | CO2响应型离子液体微乳液体系调控制备空心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纳米材料及其降解有机染料的研究 | 
| P59 | 王松林 | 河南科技学院 | 多金属氧酸盐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性能研究 | 
| P60 | 穆季平 | 河南师范大学 | 羟基功能化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NH3/CO2的选择性分离 | 
| P61 | 田东杰 | 河南农业大学 | 有机阳离子之间H质子共享对有机盐CO2吸附的影响 | 
会议注册与重要日期
1. 会议注册方式
(1)登录会议网站https://www.chemsoc.org.cn/meeting/NCCU3/
(2)在会议网站首页点击相应通道按钮,按要求填写会议注册信息,注册成功后可进行投稿、缴费、酒店预订等相关事宜。(备注:本次注册采用实名认证,请填写正确的电话、邮箱等联系信息以保证您顺利注册。)
2. 会议注册费用标准
| 参会人员类型 | 会前缴费 | 会上缴费 | 
| (2025年03月25日前) | (2025年03月26日起) | |
| 正式代表 | 2500元 | 3000元 | 
| 中国化学会会员代表 | 2000元 | 2400元 | 
| 学生代表 | 1700元 | 2000元 | 
退费政策
在2025年3月21日(含当日)-3月31日(含当日)之间进行退费申请:扣费30%。
在2025年4月1日(含当日)之后进行退费申请:不予退款。
3. 费用支付方式
(1)扫二维码支付(扫码付款时请务必备注:单位名称+姓名,字符数不够时,单位可简写)

(2)现场支付(微信/支付宝/pos机)
(3)银行汇款
账户:河南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有限公司
账号:41050163285400000939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新乡河师大支行 备注:汇款单必须标注“单位名称+姓名”
会议交通与住宿信息
会场交通信息
会议地点:
河南省新乡市国际会议中心雷迪森酒店(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东888号)

火车
新乡东站(请注意不要乘车到新乡南站)
新乡站
飞机
新郑国际机场
会议住宿信息
本次会议推荐酒店已展示在会议网站上,参会代表可通过会议网站预定优惠酒店,或自行通过其他网络平台预订,住宿费用由参会代表自行结算。
会议推荐酒店:
(1) 新乡国际会议中心雷迪森酒店
地址:新乡红旗区金穗大道东888号新乡商务中心西区
价格:商务双床\大床房 330元(含早);豪华双床房 420元(含早)
电话:0373-6339999
(2) 新乡荷塘月色假日酒店
地址:新乡红旗区金穗大道与新中大道东400米路北(雷迪森酒店对面,步行约5分钟)
价格:商务双床\大床房 280元(含早)
电话:0373-3788888
(3) 新乡诚城智臻酒店(新乡高铁东站店)
地址:新乡红旗区向阳路与东明大道交叉口(距雷迪森酒店1.6公里,步行约20分钟)
价格:商务双床\大床房 330元(含早)
电话:0373-2889999
会议联系方式
组委会
王慧勇:13938739826,邮箱:hywang@htu.edu.cn
李志勇:13409239753,邮箱:yli@htu.edu.cn
相关事务联系人:
高帅其:15517322063,邮箱:gaoshuaiqi@htu.edu.cn,会议注册、投稿、墙报、日程安排
史云磊:18790591072,邮箱:shiyunlei@htu.edu.cn, 缴费、发票、会议赞助
袁 磊:15660693642,邮箱:yuanlei@htu.edu.cn,会议住宿
第三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组委会
2025 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