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资讯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诚聘英才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4日 来源:中国化学会
一、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概况
中山大学化学发轫于1924年建校之初,肇基于百端丛集、内外交困之际。更址改制,而弦歌不辍;分合无时,而传承自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代代化学人秉承为社会福、为邦家光之理想,恪守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校训,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守正创新,踵事增华。历经百年,中山大学化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中外思想,育天下英才,致家国多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植基既固,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
经过百年的积淀与发展,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打造雄厚师资队伍,组建起由院士、国家杰青等高等次人才组成的名师阵容。落实“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培养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培养全面发展、引领未来的高水平人才。学院现有教职工158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现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8人次,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化学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院下设三个系(化学系、应用化学系、高分子与材料科学系)、七个所(无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分析科学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所、环境化学研究所、化学生物学研究所)。
百年来,学院坚守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为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中大化学智慧。2017年,化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两大学科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全球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第五轮学科评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多项综合指标评估进入世界前50强。学院现拥有12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科研平台。2016年以来发表Science 论文3篇,Nature 论文1篇,Nature、Science子刊及三大化学刊物论文295篇。9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6人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材料、环境、化工类榜单。
站上百年新起点,中大化学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严治党,搭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二、招聘岗位及要求
学科方向
无机、有机、分析、物化、高分子等传统二级学科及环境化学、生物化学、材料工程及化学工程等交叉学科。
岗位1:教研型教师
①长聘教授(教授二级/三级岗位)
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公认的标志性重大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突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
②长聘副教授(教授三级/四级岗位)
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创新性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保持本学科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成为本学科领域独立学术带头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③预聘副教授(副教授一级/二级岗位)
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高水平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具有成为本学科领域学术带头人或优秀学者的发展潜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④预聘助理教授(副教授二级/三级岗位)
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活跃的创新思维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取得较高水平的专业成果;学术发展潜力较大。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岗位2:教学型教师
①教学型教授
应热爱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获得教学型副教授职务满5年,或教学型副教授与教学研究并重岗副教授职务合计满5年,教育教学效果好,在教育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②教学型副教授
应热爱教学,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讲师职务满2年,或讲师与助理教授职务合计满2年,能较好地承担重要基础课或公共课的教学,完成要求的教学工作量。在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方面有较好的成果。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③讲师
应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热爱教学,有较好的教学能力,能够承担重要基础课或公共课的教学。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在教学能力、教学成果等方面特别突出者,申请相应教学型教师岗位时,其年龄或岗位工作年限等方面要求可视情况适当放宽。
岗位3:逸仙博士后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有世界一流大学博士经历,或博士学位所属学科为业内公认的世界一流学科。学校为“逸仙博士后”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用人成本不低于50万元/年。
三、引进支持的特点与优势
①预聘期给予稳定充分的发展支持
教研岗系列职位实施“预聘-长聘”制(Tenure-track system),为人才提供稳定且充分的支持,6年的预聘期(Tenure-track)有利于青年学者在职业发展关键期安心治学。
②作为独立“PI”引进
学校按“PI”标准为教研岗教师配置资源,支持青年人才独立开展工作,开创新的研究领域。
③优厚的薪酬待遇
提供有全球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和科研经费支持。学院通过多种方式提供仪器设备支持,特别优秀者可一事一议。
④研究生招生指标保障
教研岗教师入职即认定研究生导师资格,除统筹分配的招生名额外,聘期前2年单独提供2-3名博士招生指标。
⑤高水平科研平台
1个国家自然科学中心基础科学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教育部联合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实体科研机构“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为青年学者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⑥稳定的优质生源
学生生源好,现有本科生522人,研究生769人。积极支持招收博士后。
⑦办学及居住空间充足
学校提供人才公寓,供教职工及博士后租住。学院提供充足的办公及科研场地。
⑧医疗保健资源丰富
学校有10家国内一流的附属医院,为人才的健康保驾护航。
⑨高水平的附属中小学
三校区均建有高水平的附属中小学,提供优质的子女教育资源。
⑩良好的校园文化
学校历史底蕴深厚,校园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行政服务高效。
四、常年接受申请
以上岗位常年接受申请,申请人可通过邮件联系我院,并提供个人学术简历及发表论文(或其他相关成果)清单。
申请博士后人员可直接与我院科研团队联系。岗位需求及联系方式详见招聘需求表:
https://docs.qq.com/sheet/DYnZZaFlrWXpIdGFH?tab=BB08J2
招聘启事及申请材料详见网页:
https://ce.sysu.edu.cn/zh-hans/article/8393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王老师
Email:wangxdy3@mail.sysu.edu.cn
联系电话:+86-20-39339801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化学材料综合楼A218
邮政编码:510006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材料综合楼
信息来源:中国化学会理事单位——中山大学化学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