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官方网站 ★

理事候选人简介

 

丁奎岭

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1.09--1985.09 郑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学生

1985.09--1987.09 郑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09--1990.10 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0.10--1992.11 郑州大学化学系讲师

1992.11--1995.12 郑州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其间: 1993.09--1994. 09日本龙谷大学访问学者)

1995.12--1998.12 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其间:1997.09--1998.09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化工系UNESCO访问学者)

1998.12—现在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课题组长

2009.05—现在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所长

丁奎岭,1985年郑州大学化学系毕业,1990年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1998年12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先后担任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结构与功能导向的新物质创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共同首席科学家、“分子合成科学卓越中心”主任等。现任中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以及第29届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等,曾在Angew. Chem. Int. Ed.、Acc. Chem. Res.、Cat. Sci & Tech.、Chem. Commun.、Eur. J. Org. Chem.、Adv. Synth. Cat.、ChemPlusChem、Asian J. Org. Chem.等十多个国际化学刊物担任编委、顾问编委,担任Chem. Eur. J. 共同主席和 Org. Lett副主编。是IUPAC导向有机合成的金属有机化学国际会议(OMCOS)、国际金属有机与催化国际会议(OM&Cat)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丁奎岭目前主要从事基于有机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和绿色化学研究。针对不对称催化反应选择性和效率的核心科学问题,提出并成功实践了手性催化剂设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建立了“组合不对称催化”方法,发展了一系列高效、高选择性手性催化剂并阐明了催化机制;提出了手性催化剂“自负载”概念,实现了不对称氢化等多类反应的非均相催化和催化剂的循环再利用;发展了具有特色骨架的新型手性配体与催化剂,为多类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和药物中间体等的合成提供了高效方法,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多项专利成果授权企业应用并实现了产业化。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9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8年)、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2011年)、上海市科技精英(2011年)、Eli Lilly Scientific Excellence Award in Chemistry (2011年)、中国化学会第六届“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2014年)和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2014年)、日本国际有机化学基金会(IOCF)吉田奖(Yoshida Prize)(2015)和德国洪堡研究奖(Humboldt Research Award )(2016年)等荣誉称号。2013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当选中国化学会会士。

参加中国化学会事务情况:1)担任29届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积极参加中国化学会的各项活动; 2)担任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积极参加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的各项活动; 3)创办中国化学会与RSC刊物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担任中国化学会刊物有机化学主编、化学学报副主编,不断提升刊物影响力; 4)积极参与中国化学会学术奖励推荐或评审; 组织或参加科普活动,包括超过50场的“合成创造未来”科普报告和制作“我们需要化学”的科普视频(6集共90分钟),受到广泛好评。

理事候选人/代表登录

请输入姓名和会员证号后6位

 

相关下载

 中国化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知

 关于推荐中国化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三十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的通知-化会字(2018)28号文-学科专业委员会

 关于推荐中国化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三十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的通知-化会字(2018)29号文-女委会、青委会

 关于推荐中国化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三十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的通知-化会字(2018)30号文-地方学会

更多

联系我们

王以菲:

电话:010-82449177-811;

E-mail:wangyifei@iccas.ac.cn

王亚茹:

电话:010-82449177-886;

E-mail:wangyr@ic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