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官方网站 ★

理事候选人简介

 

李象远

男,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1978-1982:湖南大学化工系,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

1982-1985:四川自贡东新电碳公司,技术员

1985-1988:成都科技大学化学系,硕士研究生,量子化学

1988-现在:成都科技大学化学系、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教授

1992-1995:四川大学化学系,博士研究生(在职),量子化学

早期从事理论化学研究,论证了Marcus溶液中电子转移理论的基本错误,建立了新的非平衡溶剂化理论;2007年起,带领团队走向国防建设,研究发动机燃烧的化学问题,成功实现了化学动力学与计算流体力学和发动机工程学科交叉;推动了“燃烧化学”交叉学科建立。

担任化学会“燃烧化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理论化学专委会委员、国家某飞行器科技重大专项指导专家组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值发动机”项目负责人、“发动机湍流燃烧”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负责人,国家级“航空动力”特色学科负责人、四川省燃气轮机燃烧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物理化学学报》等杂志编委、四川大学化学工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

一、燃烧动力学研究

高超声速打击系统,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突破是关键。李象远基于化学动力学原理,聚焦发动机燃料裂解和燃烧化学反应,在国内率先开展发动机燃烧和冷却技术研究。

化学研究服务于国家目标和经济建设是我国化学的长期任务,由李象远发起,2017年化学会批准成立“燃烧化学专业委员会” 二级分支机构,并任首届主任委员,“燃烧”列为2018年中国科协公布的数理化基础学科5个科学难题之一。

承担“某飞行器”和“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专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近空间飞行器”和“发动机湍流燃烧”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和集成项目。主要成绩包括:

1)发展燃烧反应机理,建立我国首个燃烧动力学建模和数据库共享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

2)牵头高性能计算专项“数值发动机”项目,打造我国百万核级航空发动机数值软件平台。

3)牵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动机湍流燃烧”重大研究计划“发动机燃烧建模和数据库”集成项目,打造我国自主燃烧数据库平台和建模体系。

4)提出超燃冲压发动机主动冷却的一种新概念,突破了燃料化学热沉和结焦瓶颈,创新技术进入地面实验。

4)发明航空燃料高温裂解的化学热沉、密度、流速等原创性测试方法,解决了高温燃料物性测试的国际难题,支撑了发动机冷却换热设计。

二、理论化学研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量子化学重大项目课题(1998-2003,课题负责人)支持下,经十年努力,澄清了Marcus电子转移理论(1992年诺贝尔化学奖)在计算非平衡自由能时采用不可逆电功积分的理论错误,基于约束平衡原理建立了新理论,解决了Marcus理论高估重组能的历史问题。

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第一署名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发表论文230余篇。

参加中国化学会事务情况:1.2017年起担任中国化学会“燃烧化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长期担任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专委会委员 2.担任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理论与计算化学”分会主席(2012) 3.担任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燃料与燃烧化学”分会主席(2014) 4.担任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燃烧化学”分会主席(2016) 5.担任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燃烧化学”分会主席(2018) 6.担任中国化学会第一届“燃烧化学学术年会”主席(2015) 7.第28、29、30、31届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理事候选人/代表登录

请输入姓名和会员证号后6位

 

相关下载

 中国化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知

 关于推荐中国化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三十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的通知-化会字(2018)28号文-学科专业委员会

 关于推荐中国化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三十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的通知-化会字(2018)29号文-女委会、青委会

 关于推荐中国化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三十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的通知-化会字(2018)30号文-地方学会

更多

联系我们

王以菲:

电话:010-82449177-811;

E-mail:wangyifei@iccas.ac.cn

王亚茹:

电话:010-82449177-886;

E-mail:wangyr@ic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