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
第四十八分会:化学动力学
摘要
CuS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已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和催化剂等中。据报道,CuS纳米颗粒表面有高的硫暴露率,且有多硫化物存在的迹象,并将CuS优异的脱汞性能归功于多硫化物的氧化作用。众所周知,CuS是一种P型半导体材料,Cu缺陷的生成在CuS(尤其是纳米CuS)制备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那CuS表面的多硫化物是否与Cu缺陷有关?我们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含Cu缺陷的CuS(001)表面的稳定构型,发现多硫化物很容易通过Cu空位的聚集产生。同时基于CI-NEB方法对典型的多硫化物的生成及转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利用差分电荷密度图分析了多硫化物在CuS(001)面生成的原因。 本文选取了两个CuS(001)面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暴露Cu(1)、S(1)原子的面记为slab1,暴露Cu(2)、S(2)原子的面记为slab2。计算结果如下:1)经缺陷生成能的比较,发现多硫化物在含Cu缺陷的slab1上很容易生成,仅一个Cu空位便可在slab1上引入多硫化物。随着slab1表面Cu空位数目的增多,多硫化物的形式变得更为复杂和灵活;然而多硫化物却很难在含Cu缺陷的slab2上形成。2)CI-NEB计算结果显示,多硫化物在slab1上的生成和转化的能垒不超过60 kJ/mol。且Cu空位数目越多,多硫化物生成的驱动力越大,能垒越低。3)通过对特定结构进行差分电荷密度分析,找到了可通过Cu空位聚集在slab1上生成多硫化物却不能在slab2上实现的原因。多硫化物的生成可以平衡Cu空位缺陷的slab1表面的电荷分布,起到稳定表面的作用。而Cu空位造成的slab2表面的电荷失衡可以通过CuS晶格中固有的S-S键进行自我调节。
关键词
多硫化物;CuS;Cu空位;密度泛函
线上墙报仅限年会已缴费参会代表观看。
您还没有登录,请您先 点击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