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日期
  • 会议注册截止
    2023年5月15日
  • 论文投稿截止
    2023年3月31日
  • 提前缴费优惠截止
    2023年4月30日
  • 首页 > 线上墙报
    构建铜纳米团簇/MnO2纳米片的荧光传感平台,用于丁酰胆碱酯酶活性检测和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筛选
    李依琪 陈思涵 黄臻臻 贾琼*

    分会

    第四分会:纳米传感

    摘要

    在过去的十年里,由几十个铜原子和各种保护配体(硫醇化合物、蛋白质、聚合物等)组成的铜纳米团簇(CuNCs),在化学/生物传感技术中已经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荧光探针。迄今为止,已经建立了许多基于CuNCs的荧光方法,如用于金属离子、阴离子、药物分子和生物分子的测定等。[1],[2]最近,通过将CuNCs与氧化石墨烯和玻姆石纳米片结合,还设计了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检测,这拓宽了CuNCs在传感领域的应用。[3]丁酰胆碱酯酶(BChE)是胆碱酯酶的重要成员,它与阿尔茨海默症(AD)、帕金森综合征、心血管疾病有关,特别是发现BChE的活性异常与AD高度相关。AD患者血清中BChE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所以BChE抑制剂被认为是缓解AD症状的很有前途的药物。因此,开发一种检测BChE活性测定和抑制剂筛选的传感方法,对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聚乙烯亚胺覆盖铜纳米团簇(PEI-CuNCs)与MnO2纳米片的BChE检测方法。MnO2纳米片可以通过内滤效应显著猝灭PEI-CuNCs的发射。随着BChE的加入,碘化丁酰硫代胆碱的水解产生具还原性的硫代胆碱,可以将二氧化锰MnO2纳米片还原为Mn2+,从而导致PEI-CuNCs的荧光恢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BChE活性测定的荧光“开启”传感平台,检测限为2.26 U/L。该传感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人血清样本中的BChE,并识别正常人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表明其在肝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筛选BChE抑制剂,这是一种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有前途的药物。

    关键词

    铜纳米团簇;MnO2纳米片;丁酰胆碱酯酶;荧光;抑制剂

    线上墙报仅限年会已缴费参会代表观看。

    您还没有登录,请您先 点击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