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
第五分会:生物分析化学
摘要
输卵管作为精卵受精的场所,其微环境是精子受精的必经之路[1]。受精前,精子附着在输卵管上皮细胞表面,只有少部分精子能够逃离表面到达卵子附近。为了研究精子从输卵管表面的逃离行为,我们使用纤连蛋白模拟输卵管上皮细胞,并利用微流控芯片构建了稳定的孕酮(Progesterone)浓度梯度,以模拟输卵管微环境[2]。在构建的输卵管芯片中,实时记录了精子在粘附表面的动态行为,发现了三种精子运动模式——锚定旋转模式(Anchored spin mode)、脱离-锚定旋转模式(Run-and-spin mode) 和逃离模式 (Escaped mode)。为了揭示精子的逃离机制,我们提出了一种动力学模型,验证了粘附精子头部的旋转动能决定了其能否从表面脱离,并证实了这种行为可通过改变孕酮浓度进行调节。该研究揭示了精子在受精前从上皮细胞表面逃离的真实过程,为探究精子如何通过输卵管微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微流控;输卵管芯片;精子行为
线上墙报仅限年会已缴费参会代表观看。
您还没有登录,请您先 点击这里登录
王影 西北工业大学 共1人点赞了这篇线上墙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