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吕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熊三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晓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付瑞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魁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邓修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卢明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沈宝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蒋志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于海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邓远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齐汝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文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哲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帅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蔡建兵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庆富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庄乾坤

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

专业领域

电化学、质谱分析、羽毛球

学习/工作经历

1983.9-1987.7 南京大学化学系大学本科;1987.9-1993.6 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 硕士、博士;1993.7-1995.6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博士后;1995.7-2002.7 北京大学化学院 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其中1997-1999 获洪堡奖学金,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留学;2002.7-至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 分析化学学科主任、环境化学学科主任,国务院政府特贴获得者。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主要从事生命电分析化学、纳米电化学、稀土农用、超微电极、固体电化学等研究工作。国家七五、八五重大研究项目及九五重点研究项目的主要参加者,曾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面上研究项目各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各1项,国家烟草局重点研究项目1项。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57篇,参编2部。获得1995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甲类)三等奖(3/4)1项和1997年度分析测试协会CAIA 一等奖(1/4)1项。同时,本人在博士论文中提出的“稳态反应-扩散层”新概念(Zhuang Q.K, Chen H.Y*, J. Electroanal. Chem.,346(2) (1993)471-475),在2003年被国际公认的经典教科书《Electrochemical Method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第二版,作者:Allen J.Bard & Larry R.Faulkner,2003)所引用, 至今本书已发行3版,但我国从事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引进其中的,仍然仅此一例。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曾任IUPAC化学教育中国国家代表 和《中国稀土学报》、《分析化学》、《化学传感器》、《环境化学》等多家期刊编委。自2003年以来,多次受邀在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和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学术大会上做大会报告。(1) 创建“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会议”:2006年3月24-26日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来自海外和全国各地的500余名学者参加了大会,其中院士9名、海外学者6名;2008年和2010年又连续召开了两届,极大推动了中国生命分析化学的发展。(2) 开创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作为大会主席(中方)连续组织召开了3届“中国加拿大双边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2007年8月18-24日在加拿大Edmonton市召开了第一届,2009年10月14-1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第三届于2011年8月27-31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2010年10月6-10日在美国普渡大学胜利召开了“首届中美双边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美国NSF分析化学负责人K.Cook教授以及Anal. Chem.主编R. Murray教授和4位副主编等在内的34位美方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第二届中美双边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9月14-15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代表性成果

(1) Qian-kun Zhuang and Hong-yuan Che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steady-state reaction-diffusion layer to a study of the electrode processes with multistep reactions at microelectrodes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J. Electroanal. Chem., 346(1) (1993) 29-51.
(2) Qian-kun Zhuang, Hong-yuan Chen*: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of the second order EC' reactions at microelectrodes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11(4) (1993) 308-315.
(3) Qian-kun Zhuang and Hong-yuan Chen*: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reaction layer to the study of the multistep- electrode processes at microelectrodes. J. Electroanal. Chem., 346(2) (1993) 471-475.
(4) Qian-kun Zhuang and Hong-yuan Chen*: The i-E equations of steady-state voltammograms at microdisk electrodes.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y, 9(2) (1993) 110-115.
(5) 庄乾坤, 陈洪渊*, 微电极的温度效应及其在动力学测定中的应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7(2) (1996) 224-226.
(6) 庄乾坤, 陈洪渊*, 微电极对多步电极反应(EE反应)稳态过程的研究. 化学学报, 54 (1996) 807-812.
(7) 庄乾坤*, 高小霞, 钒-卟啉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中国科学 (B辑), 27(1) (1997) 42-50.
(8) Qian-kun Zhuang, Fritz Scholz*, Fritz Pragst: The voltammetric behaviour of solid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 microparticles.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1 (1999) 406-410.
(9) Qiang Zhao, Zhennan Gu, Qian-Kun Zhuang*, Electrochemical Study of Tetra-phenyl Porphyrin on the SWNTs Film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6 (2004) 83-86.
(10) Peilin Yang, Qiang Zhao, Zhennan Gu, Qian-Kun Zhuang*,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Hemoglobin on SWNTs/DDAB Film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Electroanalysis, 16(1-2)(2004)97-100.
(11) Zhen-Hai Gan, Qiang Zhao, Zhennan Gu, Qian-Kun Zhuang*: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as Nanometre-Sized Activators in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Analytica Chim Acta, 511( 2) (2004) 239-247 .
(12) Qiang Zhao, Dongping Zhan, Hongyang Ma, Meiqin Zhang, Yifang Zhao, Ping Jing, Zhiwei Zhu, Xinhua Wan, Yuanhua Shao and Qian-Kun Zhuang*: Direct proteins electrochemistry based on ionic liquid mediated carbon nanotube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Frontiers in Bioscience, 10(1) (2005) 326-334.
(13) 庄乾坤,《稀土农用与电分析化学》(高小霞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pp.151-164,191-203
(14) 庄乾坤,《分析化学新进展》(汪尔康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pp.32-40.
(15) 梁文平,庄乾坤 主编, 《分析化学的明天—学科发展前沿与挑战》,科学出版社,2003.
(16) 庄乾坤、刘虎威、陈洪渊 主编,《分析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科学出版社,2012。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1)2008年10月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科技奥运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2005-2010年当选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
(3)获1995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甲类),三等奖(第三完成人);
(4)获1997年度分析测试协会CAIA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5)论文“钒-卟啉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中国科学(B辑),27(1) (1997) 42-50], 获2000年北京化学会优秀论文, 第一作者;
(6)获95-96年度和96-97年度北京大学“分析化学”基础课教学优秀奖(校级,集体奖);
(7)获1999-2000年度北京大学“岗松奖”奖教金。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