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邹江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瑞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石海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开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佩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任浩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浩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存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佳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桃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Tashiro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心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谢程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邵志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扈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阴彩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庆宝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孙世刚

男, 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业领域

电化学

学习/工作经历

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厦门大学化学系电化学专业(77级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2年7月至1986年9月,法国巴黎居里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86年9月至1987年10月,法国科学研究中心(CNRS)界面电化学研究所,博士后
1987年12月至1989年11月,厦门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88年12月至1991年11月,厦门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1991年12月至今,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

1988年12月至1989年8月,1992年5月至1992年8月,1994年11月至1995年2月, 2001年7月至9月, 加拿大奎尔夫大学化学与生物系,访问教授
1996年1月至1996年6月,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Croucher Foundation Visiting Fellow
1998年7月至1998年9月,日本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美国乔治城大学化学系,Royden B. Davis, S.J.讲座教授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长期从事电催化、谱学电化学和能源电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199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973”计划课题等重要科研项目。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界面电化学”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 已在包括Science,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Chem. Commun., J. Phys .Chem.,《中国科学》等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587篇,他引2万3千多次,H-Index 78。获发明专利授权14项(含1项国际发明专利)。主编出版Elsevier英文科技著作“In-Situ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Adsorption at the Electrode and Electrocatalysis” 、化工出版社《电催化》和《电催化纳米材料》专著,应邀为19本科技著作撰写22专章。 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于2017和2015年当选国际电化学会会士和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目前担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应聘担任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Functional Materials Letters, ACS Energy Letters, 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 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和《应用化学》等学术刊物编委, Electrochimica Acta,《化学学报》,《化学教育》和《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电化学》主编。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长期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主讲化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物理化学》,并将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主编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20)和“十二五”(20)国家级规划教材《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出版社)。
牵头主持研究并完成中国科学院学部“电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7-2018),提交中国科学院“加强基础研究和产学研合作,推进我国电化学能源和电子电镀工业创新发展”咨询报告。
担任中国化学会第26届理事会(1998来临)、第27届理事会(2003年)理事会,第28届理事会(2008年)理事会理事,中国化学会第29届理事会(2013年)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化学会第30届理事会(2018)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担任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副主任(2007-2010)、主任(2011-2015)。
担任中国化学主办学术期刊《化学教育》副主编,《化学学报》副主编和《电化学》主编。
作为大会执行副主席和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成功组织召开了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2010年,厦门)。
通过承担上述工作并取得成效,为中国化学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性成果

1.Yanfen Wen, Jingjing Fan, Chenguang Shi, Peng Dai, Yuhao Hong, Ruixiang Wang, Lina Wu, Zhiyou Zhou, Juntao Li, Ling Huang, Shi-Gang Sun*, Probing into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Mg versus Co in enhanc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P2-Type layered composit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Nano Energy, 60(2019), 162-170.
2.Neng-Fei Yu, Na Tian*, Zhi-You Zhou, Tian Sheng, Wen-Feng Lin*, Jin-Yu Ye, Shuo Liu, Hai-Bin Ma, Shi-Gang Sun*, Pd Nanocrystals with Continuously Tunable High-Index Facets as a Model Nanocatalyst, Acs Catalysis, 9(2019), 3144-3152.
3.Na Tian, Zhi-You Zhou, Shi-Gang Sun*, Yong Ding, Zhong Lin Wang*, Synthesis of tetrahexahedral platinum nanocrystals with high-index facets and high electro-oxidation activity, Science, 316 (2007), 732-735.
4.Yan-Xin Chen, Sheng-Pei Chen, Zhi-You Zhou, Na Tian, Yan-Xia Jiang, Shi-Gang Sun*, Yong Ding, Zhong Lin Wang, Tuning the shape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Fe nanocrystals from Rhombic dodecahedra and tetragonal bipyramids to cubes by electrochemistry, J. Am. Chem. Soc., 131 (2009), 10860-10862.
5.Neng-Fei Yu, Na Tian*, Zhi-You Zhou, Long Huang, Jing Xiao, Yu-Hua Wen, Shi-Gang Sun*,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Tetrahexahedral Rhodium Nanocrystals with Extraordinarily High Surface Energy and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ngew. Chem. Int. Ed., 53 (2014), 5097-5101.
6.Guo-Zhen Wei, Xia Lu, Fu-Sheng Ke, Ling Huang, Jun-Tao Li, Zhao-Xiang Wang, Zhi-You Zhou, Shi-Gang Sun*, Crystal Habit-Tuned nanoplate material of Li[Li1/3–2x/3NixMn2/3 –x/3]O2 for high-rate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Adv. Mater., 22 (2010), 4364-4367.
7.Zhi-You Zhou, Na Tian, Jun-Tao Li, Ian Broadwell, Shi-Gang Sun*, Nanomaterials of high surface energy with exceptional properties in catalysis and energy storage. Chem. Soc. Rev. (Critical Review), 40(7) (2011), 4167-4185.
8.Jun-Tao Li, Zhi-You Zhou, Ian Broadwell, Shi-Gang Sun*, In-situ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Acc. Chem. Res., 45(2012), 485–494.
9.Shi-Gang Sun (Editor-in-chief), Paul A. Christensen and Andrzej Wieckowski, In-Situ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Adsorption at the Electrode and Electrocatalysis, Elsevier, 2007, Amsterdam.
10.孙世刚(主编),《电催化纳米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2017年, 北京。
11. 孙世刚 等著,《电化学测量原理和方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21年,厦门。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1、孙世刚;Brian Conway奖章;2010年,国际电化学会(IS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lectrochemistry)奖项。
2、孙世刚;周志有, 田娜, 陈声培, 姜艳霞;电催化的表面结构效应、设计合成和反应机理研究;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3、孙世刚;终身成就奖;2018年,国际车用锂电池协会(IALB: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Lithium Battery Association)奖项。
4、孙世刚;中国光谱成就奖;2018年,中国光学会、中国化学会奖项。
5、孙世刚;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年,国务院奖项。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