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刘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晴羽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赵馨缘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兴威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昆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黄圣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利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梦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满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陶占良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史晓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雒京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庆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翟华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马泽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郑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崔冰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雷炳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杨金龙

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业领域

物理化学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物理
1985年9月至1988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固体物理
1988年2月至1991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博士学位,凝聚态物理
工作经历:
1990年10月至1991年7月,意大利Padova和Calirali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
1991年10月至1997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讲师、副教授(1993年10月)、教授(1996年12月)。
1993年11月至1994年11月,意大利Padova和Calirali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
1997年10月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
1997年10月至2017年11月,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98年10月至1999年4月,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
2004年9月至2017年11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理论与计算科学学部主任
2009年2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
2017年11月至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理论与计算科学学部主任。
2018年4月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杨金龙教授长期致力于应用量子化学研究,在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模拟、表面单分子量子行为的表征与调控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和系统性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已发表SCI收录论文540余篇(第一和通讯作者280篇),其中Science 3篇、Nature 5篇、Nature子刊 10篇、J. Am. Chem. Soc. 31篇、Angew. Chem. Int. Ed. 13篇和Phys. Rev. Lett. 14篇。论文被他引16000余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和大会报告120余次。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Fellow)。在新型功能材料设计与模拟方面,提出了双极磁性半导体的概念,提出了红外光光解水制氢机制,提出了认定电子阴离子化合物的理论判据。在表面单分子量子行为的表征与调控方面,与实验合作,利用单分子选键化学实现了单分子磁性自旋态控制,利用单分子手术实现了双功能单分子器件。另外,还发展了一系列的线性标度电子结构算法,在此基础上开发了HONPAS程序包。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杨金龙教授关心化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严谨,科教并重,已培养出博士41名,其中2人获得全国优博论文奖,1人获提名奖。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期间,注重学科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大幅提高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整个化学学科的水平。杨金龙教授还担任中国科学中学生英才计划化学学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致力于提高中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一批对化学有兴趣的优秀中学生。
杨金龙目前为中国化学会理事、理论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中国化学会的各项工作,多次作为分会主席组织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中的“纳米体系理论与模拟”分会,曾作为副主任参与理论化学专业委员会和化学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多次为中国化学会各项奖励推荐候选人和作为评审专家对候选人进行评选。

代表性成果

1.论文:作者:Zhao AD, Li QX, Chen L, Xiang HJ, Wang WH, Pan S, Wang B, Xiao XD, Yang JL,* Hou JG,* Zhu QS;题目:Controlling the Kondo effect of an adsorbed magnetic ion through its chemical bonding;期刊名称:Science;卷(期)(年):309(5740)(2005);起止页码:第1542页至第1544页。
2.论文:作者:Cao LN,# Liu W,# Luo QQ,# Yin RT, Wang B, Weissenrieder J, Soldemo M, Yan H, Lin Y, Sun ZH, Ma C, Zhang WH, Chen S, Wang HW, Guan QQ, Yao T, Wei SQ,* Yang JL,* Lu JL*;题目:Atomically dispersed iron hydroxide anchored on Pt for 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CO in H2;期刊名称:Nature;卷(期)(年):565(7741)(2019);起止页码:第631页至第635页。
3.论文:作者:Li XX, Wu XJ, and Yang JL*;题目:Half-Metallicity in MnPSe3 Exfoliated Nanosheet with Carrier Doping;期刊名称: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卷(期)(年):136(31)(2014);起止页码:第11065至第11069页。
4.论文:作者:Xiang HJ, Yang JL,* Hou JG, Zhu QS;题目:One-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benzene sandwich polymers: Possible ideal conductors for spin transport;期刊名称: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卷(期)(年):128(7)(2006);起止页码:第2310页至第2314页。
5.论文:作者:Kan EJ, Li ZY, Yang JL,* Hou JG;题目:Half-metallicity in edge-modified zigzag graphene nanoribbons;期刊名称: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卷(期)(年):130(13)(2008);起止页码:第4224页至第4225页。
6.论文:作者:Li XX, Li ZY, and Yang JL*;题目:Proposed Photosynthesis Method for Producing Hydrogen from Dissociated Water Molecules Using Incident Near-Infrared Light;期刊名称:Physical Review Letters;卷(期)(年):112(1)(2014);起止页码:第018301页至第5页。
7.论文:作者:Li ZY, Yang JL,* Hou JG, Zhu QS;题目:Is mayenite without clathrated oxygen an inorganic electride?;期刊名称: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卷(期)(年):43(47)(2004);起止页码:第6479页至第6482页。
8.论文:作者:Xiang HJ, Yang JL,* Hou JG, Zhu QS;题目:Linear-scaling density matrix perturbation treatment of electric fields in solids;期刊名称:Physical Review Letters;卷(期)(年):97(26)(2006);起止页码:第266402页至第4页。
9.论文:作者:Pan S, Fu Q, Huang T, Zhao AD, Wang B, Luo Y, Yang JL,* Hou JG*;题目:Design and control of electron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ingle molecules;期刊名称: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s;卷(期)(年):106(36)(2009);起止页码:第15259页至第15263页。
10.论文:作者:Li XX, Yang JL*;题目:First-principles design of spintronics materials;期刊名称:National Science Review;卷(期)(年):3(3)(2016);起止页码:第365页至第361页。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1.侯建国、杨金龙、王海千、王兵、朱清时,用扫描隧道显微学对单分子结构的理论和实验研究,2005,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侯建国、杨金龙、王海千、王兵、朱清时,用扫描隧道显微学对单分子结构的理论和实验研究,2003,安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侯建国、王海千、杨金龙,单分子的扫描隧道显微术,2001,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奖,特等奖。
4.侯建国、杨金龙、王兵、董振超、王晓平、罗毅、赵瑾、李震宇、赵爱迪、李斌,单分子尺度的量子调控研究集体,2014,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5.杨金龙,2006,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