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邹江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瑞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石海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开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佩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任浩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浩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存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佳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桃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Tashiro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心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谢程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邵志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扈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阴彩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庆宝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冯守华

男, 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业领域

化学

学习/工作经历

1975年8月-1978年8月 吉林大学化学系 无机化学 本科
1978年9月-1983年8月 吉林大学化学系 助教
1980年9月-1983年7月 吉林大学化学系 无机化学 硕士研究生
1983年9月-1987年9月 吉林大学化学系 讲师
1984年8月-1986年12月 吉林大学化学系 无机化学 博士研究生
1987年10月-1989年7月 吉林大学化学系 副教授
1989年8月-1992年5月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 博士后
1992年10月-现在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教授
1993年10月-现在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博士生导师
1994年1月-1994年5月 英国阿伯丁大学(Aberdeen)高级访问学者
1994年 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6年10月-2001年5月 吉林大学无机水热合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9年 获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1年5月-2009年10月 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1年5月-2008年10月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200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年-现今 吉林省化学会理事长
2009年12月-2014年12月 吉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2013年-现今 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
2013年-2018年 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3年1月 第三届国际溶剂热与水热协会主席
2014年 国务院第七届学位委员会委员
2015年-2018年 中国化学会第29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017年2月 吉林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主席
2015年1月-现今 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长期从事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方面的研究。在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化学、新概念半导体合成、生物水热化学三个方面取得了创新和系统的研究成果。率先将水热化学应用于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合成,在具有代表性的功能复合氧化物与复合氟化物体系获得突破,系统地开发出三个系列二十余种全新微孔晶体;发展了功能无机材料的水热合成新路线,利用歧化反应制备了复杂的三重混合价态,发现了具有理想整流效应的原子尺度p-n结;模拟原始地球环境,从无机小分子出发实现有机生物分子的非生物合成,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进一步深入相关研究内容并开拓研究领域。提出复合材料整体电子态的改变是复合固体功能增强的关键因素,并以杂化轨道变化作为两相复合电子态的基本判据,为复合固体的性能增强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创新性地将分析化学的电喷雾电极化技术与合成化学结合,创造了全新的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为合成化学提供了全新的策略;改进了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实现癌症组织样品中代谢标志物分子的选择性在线无损提取,并成功应用于多种临床癌症样本的检测研究。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冯守华院士十分注重学科的发展建设。他于90年代初学成回国,即开始协助徐如人院士筹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机水热合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1993年10月正式成立。1995年,该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实验室评估验收,冯守华院士任实验室主任。2001年5月,科技部正式批准该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守华院士任首届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的研究团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并建成吉林大学第一支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冯守华院士曾担任两任化学学院院长,2005年至今,学院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2007年,化学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新增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根据学科良好的国际交流合作基础,积极打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在他的带领下,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2014年5月,吉林大学“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立项建设方案获教育部批准,并于2017年4月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成为国内首批建设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积极推动了化学-医学交叉合作研究,率先在吉林大学成立“化学—医学交叉创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该平台现已被批准为省级创新研究平台。
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2019-2022)理事,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1999年至今先后担任《无机化学学报》副主编及顾问编委。曾任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积极参与并很好的完成中国化学会下发的各项评审工作。全面负责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吉林省赛区工作,组织并指导化学竞赛管理委员会,推进、落实各项工作部署。承担中国化学会长春地区冬令营活动,组织竞赛学生培训工作。承办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新型前沿交叉化学”分会,担任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固态化学和无机合成学术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及第十六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大会主席、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主席、中国化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副秘书长、中国化学会2019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副主任。

代表性成果

1.论文
(1) Xiyang, Wang; Ziye, Pan; Xuefeng, Chu; Keke, Huang; Yingge, Cong; Rui, Cao; Ritimukta, Sarangi; Liping, Li; Guangshe, Li; Shouhua, Feng(*), Atomic-Scale Insights into Surface Lattice Oxygen Activation at the Spinel/Perovskite interface of Co3O4/La0.3Sr0.7CoO3, Ange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58(34) (2019), 11720-11725;
(2) Jian, Zhang; Jiawei, Wan; Jiangyan, Wang; Hao, Ren; Ranbo, Yu; Lin, Gu; Yunling, Liu(*); Shouhua, Feng(*); Dan Wang(*), Hollow Multi-Shelled Structure with Metal–Organic-Framework Derived Coatings for Enhanced Lithium Storage, Ange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58(16) (2019), 5266-5271;
(3) Yu, Sun; Zhongyuan, Liu; Wei, Zhang; Xuefeng, Chu; Yingge, Cong; Keke, Huang; Shouhua, Feng(*), Unfolding B-O-B Bonds for an Enhanced ORR Performance in ABO3-Type Perovskites, Small, 15(29) (2019), 1803513;
(4) Fangbing, Shi; Zhibin, Geng; Keke, Huang; Qingshuang, Liang; Yuan, Zhang; Yu, Sun; Jungang, Cao; Shouhua, Feng(*), Cobalt Nanoparticles/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 An Efficient Catalyst for Electrochemical Oxygen Evolution, Adcanced Science, 5(8) (2018), 1800575-1800575;
(5) Xiyang, Wang; Keke, Huang; Long, Yuan; Shibo, Xi; Wensheng, Yan; Zhibin, Geng; Yingge, Cong; Yu, Sun; Hao, Tan; Xiaofeng, Wu; Liping Li; Shouhua, Feng(*), Activation of Surface Oxygen Sites in a Cobalt-Based Perovskite Model Catalyst for CO Oxidation,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9(15) (2018), 4146-4154;
(6) Xiyang, Wang; Keke, Huang; Long, Yuan; Shuang, Li; Wei, Ma; Zhongyuan, Liu; Shouhua, Feng(*), Molten Salt Flux Synthesis, Crystal Facet Design, Characterization,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Perovskite Cobaltite,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10(33) (2018), 28219-28231;
(7) Zhibin, Geng; Yu, Sun; Yuan, Zhang; Yanxiang, Wang; Liping, Li; Keke, Huang; Xiyang, Wang; Jinghai, Liu; Long, Yuan; Shouhua, Feng(*), Jinghai, Liu; Architecture of Biomimetic Water Oxidation Catalyst with Mn4CaO5 Cluster like Structure Unit,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10(44) (2018), 37948-37954;
(8) Meng, Wang; Xiaofeng, Wu; Keke, Huang; Yu, Sun; Yuan, Zhang; Hua, Zhang; Jingjing, He; Huanwen, Chen; Jianhua, Ding; Shouhua, Feng(*), Enhanced solar water-splitting activity of novel nanostructured Fe2TiO5 photoanode by electrospray and surface F-modification, Nanoscale, 10(14) (2018), 6678-6683;
(9) Yu, Sun; Xiaofeng, Wu; Long, Yuan; Meng, Wang; Mei, Han; Liqun, Luo; Beining, Zheng; Keke, Huang; Shouhua, Feng(*), Insight into the enhanced photo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in reduced LaFeO3 film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53(16) (2017), 2499-2502;
(10) Zhibin, Geng; Yanxiang, Wang; Jinghai, Liu; Guangshe, Li; Liping, Li; Keke, Huang; Long, Yuan; Shouhua, Feng(*), delta-MnO2-Mn3O4 Nanocomposite for Photochemical Water Oxidation: Active Structure Stabilized in the Interface,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8(41) (2016), 27825-27831.
2.专利
(1)田戈,马明伟,曹靖劼,侯攀,刘辉,冯守华;碱式碳酸锆超低温催化糠醛到糠醇的方法;2018、CN201811006974.5;2019、CN 109694364 A。
(2)陈焕文,寇伟,张华,冯守华,黄科科,梁大鹏;一种中药蒸制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过程的在线质谱检测装置;2018、 CN201810111980.0 ;2018、CN 108414609 A。
(3)陈焕文,寇伟,张华,冯守华,黄科科,梁大鹏;一种中药蒸制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过程的在线质谱检测装置;2018、CN201820194578.9;2018、CN 207923779 U。
(4) 李春光,陈彩玲,于影,施展,冯守华;一种稀土离子掺杂钒酸镧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和防伪用途;2017、CN201710579477.3;2017、CN 107286936 A
(5)韩京,刘文杰,梁大鹏,黄科科,华树成,陈焕文,冯守华;一种快速分析人体体液样品的在线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检测装置;2016、201621440131.2;2017、CN 206411061 U。
(6)韩京,刘文杰,梁大鹏,黄科科,华树成,陈焕文,冯守华;一种快速分析人体体液样品的在线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检测装置;2016、201611215422.6;2017、CN 106645374 A。
(7)施展,陈彩玲,李春光,李计鑫,冯守华;钒酸钇纳米粒子和稀土离子掺杂钒酸钇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2016、201610242539.7;2016、CN 105733584 A。
(8)冯守华,王兴利,吴小峰,黄科科,袁龙,付蓉;一种原位自生长的超低反射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016、20160767489.4;2017、CN 106382757 A。
(9)袁宏明,李贺,张挺耸,张晨阳,冯守华;铁酸钾及其制备方法;2015、201510245772.6;2015、CN 104843797 A。
(10)施展,马鼎璇,李柏延,刘康,冯守华;一种铬金属有机骨架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015、201510490501.7;2015、CN 105170182 A。
3.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
(1)冯守华,Hydrothermal Syntheses of Advanced Materials,2018年8月,第六届国际溶剂热与水热协会大会(ISHA2018),日本。
(2)冯守华,Atomic-scale pn Junctions,1st Singapore EC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ergy Materials,2017年12月,新加坡。
(3)冯守华,New Materials in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tomic Scale p-n Junction Crystals of Perovskite Oxides with Three Oxidation States,9th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hemical Conference (SICC-9),2016年12月,新加坡。
(4)冯守华,Hydrothermal Syntheses of Advanced Materials”,第四届国际溶剂热与水热协会大会(ISHA2014),2014年10月,法国。
(5)冯守华,Atomic-Scale p-n Junctions of Manganese Perovskite Oxides from Hydrothermal Systems,第三届国际溶剂热与水热协会大会(ISHA2013),2013年1月,美国。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1)徐如人,庞文琴,冯守华,陈接胜,岳勇,裘式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993年度,省部级,一等奖。
(2)徐如人,庞文琴,冯守华,霍启升,李守贵, 陈接胜,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995年度,省部级,一等奖。
(3)冯守华,庞文琴,岳勇,安永林,徐跃华,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997年度,省部级,二等奖。
(4)徐如人,庞文琴,冯守华,陈接胜,霍启升,裘式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999年度,省部级,三等奖。
(5)冯守华,徐如人,庞文琴,施展,庞广生,教育部自然科学奖,2003年度,省部级,一等奖。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