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刘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建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邹永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明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文正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路丹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马姣姣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亚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雪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锦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沈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柏诗妍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汪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向焌钧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丁宗琴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振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魏昊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舒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陈洪渊

男,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业领域

分析化学

学习/工作经历

1956.09—1961.07 南京大学化学系放射化学专业 本科
1961.09—1978.09 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 助教
1978.10—1985.09 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 讲师
1981.10—1984.02 Mainz Univ. Germany, 访问学者, 获DFG、DAAD & VW-Stiftung奖学金
1985.10—1988.10 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 副教授
1988.11—至今 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 教 授
2001.11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陈洪渊教授2001当选为中科院院士,2017当选为美国化学会士(ACS Fellow)。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何梁何利科技奖及其它省部级奖。荣获:中国侨联科技进步带头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2016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2015国际Nature集团杰出导师终身成就奖; 2019中国化学传感器首届雷磁终身成就奖等。 陈洪渊院士近六十年来,始终致力于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在超微电极与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生物电化学与仿生催化、新型纳米仿生界面的构建与生物传感、微流控芯片等涉及生命分析化学研究领域均卓有建树;先后主持并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基金委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博士点项目,“973”、“863”课题,国际合作和其他项目计40多项,发表论文850多篇,迄今他引31500多次,H-Index 93。他创建了南京大学分析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植了团结奋进凝聚力强的创新群体,进而形成了以分析化学学科为核心,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强大的研究团队;他不仅为南京大学分析化学学科,而且也为我国分析化学的跨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当分析化学在南大校内处于最困难的时期,担任该专业主任的陈洪渊带领大家力挽狂澜,保住了重点学科,并得以快速发展。他在担任10余年的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学部主任期间,维护和稳定化学领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使化学各分支学科在科技奖项、教育部化学类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等有很大数量的增加和发展;组织化学家撰文,主编“10000个科学难题”;利用国际化学年的机会,克服人们“惧化”和“退化”的倾向;与国家自然基金委化学部联合呼吁,力推在边远地区高校化学化工学科、特别对弱势分析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审时度势,率先提出了“生命分析化学”的概念,并首先于2003年在南京大学创建教育部“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并进而将这一理念在全国宣传推动,以适应学科向前沿发展和国内的需求。基于成果的积累和工作的进展,遂于2012年创建了《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理念和举措已被国内外同行所接受,进而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目前已有多个直接涉及《生命分析化学》命名的或有相同内涵的教育部和中科院重点实验室成立。在提出和阐明生命分析化学的重要性和内涵之后,相应的科学研究更加深入、系统地开展,推动和引领了这一领域科研的进程, 为人类健康的“精准测量” 与“个体化医疗”奠定了基础。
陈洪渊教授是中国化学会3届连任的常务理事、分析化学委副主任,质谱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化学化工学会第9、10、11届理事长(2004-2018),2018-至今任名誉理事长;2018年获江苏化学化工/戴安邦化学成就奖。上世纪90年代,他受中国化学会推荐,担任IUPUC国家代表(1991-1994),扩大了当时中国化学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在江苏任理事长期间,积极推动国际化学“奥赛”活动;并且历年向中学生和社会作“化学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等的科普报告,勉励中学生积极报考化学专业,大声呼吁报考大学理工科,化学应列入必考科目;在教育部科技委任职期间,组织化学各分支学科专家撰稿,主编了《10000个科学难题》(化学版)等等,加强了中国化学会在国内有关领域的作用和影响。

代表性成果

1.编委会主任陈洪渊,“10000个科学难题”化学卷,科学出版社,2009,北京
2.Pei Song, Jian-Hua Wang, Miao Zhang, Fan Yang, Hai-Jie Lu, Bin Kang, Jing-Juan Xu, Hong-Yuan Chen, Three-level spaser for next generation luminescent nanoprobe, Sci Adv 4 (2018), eaat0292.
3.Wei-Wei Zhao, Jing-Juan Xu and Hong-Yuan Chen, Photoelectrochemical bioanalysis: the state of the art, Chem Soc Rev, 44(2015), 729-741
4.Peng Wu, Xiandeng Hou, Jing-Juan Xu, and Hong-Yuan Chen, Electrochemically-generated versus Photo-excited Luminescence from Semiconductor Nanomaterials: Bridging the Valley between Two Worlds, Chem Rev, 114 (2014), 11027–11059
5.Wei-Wei Zhao, Jing-Juan Xu and Hong-Yuan Chen, Photoelectrochemical DNA biosensors, Chem Rev, 114(2014), 7421−7441
6.Jing-Juan Xu, Wei-Wei Zhao, Shi-Ping Song, Chun-Hai Fan and Hong-Yuan Chen, Functional nanoprobes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biomolecules: an update, Chem Soc Rev, 43(2014), 1601-1611
7.Yizhong Shen, Yidan Sun, Runqi Yan, Erquan Chen, Huan Wang, Deju Ye, Jing-Juan Xu, Hong-Yuan Chen, Rational engineering of semiconductor QDs enabling remarkable 1O2 production for tumor-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Biomaterials, 148 (2017), 31-40
8.Shan-Shan Li, Qi-Yuan Guan, Mengmeng Zheng, Yu-Qi Wang, Deju Ye, Bin Kang, Jing-Juan Xu, and Hong-Yuan Chen,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multiple endogenous biothiols in single living cells by plasmonic Raman probes, Chem Sci, 8 (2017), 7582 - 7587
9.Bing Kang, Shan-Shan Li, Qi-Yuan Guan, Ai-Ping Chen, Pan-Ke Zhang, Li-Bin Zhang, Ji-Wu Wei, Jing-Juan Xu, Hong-Yuan Chen, Plasmon-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ic metrics for in situ quantitative and dynamic assays of cell apoptosis and necrosis, Chem Sci, 8 (2017), 1243 - 1250
10.Zheng-Yuan Ma, Fei Xu, Yu Qin, Wei-Wei Zhao, Jing-Juan Xu, and Hong-Yuan Chen, Invoking Direct Exciton–Plasmon Interactions by Catalytic Ag Deposition on Au Nanoparticles: Photoelectrochemical Bioanalysi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al Chem, 88(2016), 4183–4187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1. 高 鸿,陈洪渊 《近代极谱电流理论》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委
2. 陈洪渊,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
3. 陈洪渊、徐静娟,《功能界面修饰与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
4.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
5. 陈洪渊,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 2016年
6. 陈洪渊,2015年度国际Nature集团杰出导师终身成就奖, 2016 年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