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邹江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瑞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石海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开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佩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任浩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浩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存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佳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桃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Tashiro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心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谢程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邵志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扈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阴彩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庆宝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专业领域
围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包括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系统地开展相关的电催化反应过程与机理、有机小分子电极动力学过程途径和相关电子转移理论基础、关键材料批量制备技术、核心部件电解质膜/催化电极复合体(MEA)制备工艺、反应流场内多尺度传递优化、燃料电池堆整体结构与组装、发电系统集成与控制等关键问题和技术、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等。
学习/工作经历
1983.09~1987.07,浙江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士,学生
1987.07~1990.07,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电源实验室,电化学,研究实现员
1990.08~1995.07,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博士研究生
1995.07~1996.0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电源实验室,电化学,助理研究员
1996.03~1999.02,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电化学,科技顾问
1999.03~20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电源实验室,电化学,副研究员
2001.1至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电源实验室,研究员,氢电能量转化,主任
2001.01~2001.06,日本关西科技研究中心,燃料电池,访问学者
2003.03~2003.09,丹麦技术大学,燃料电池与电解水,访问学者
2008.09~2009.03,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燃料电池研究所,燃料电池,访问学者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创新成果聚焦于质子交换膜(PEM)氢-电能量转化基础和应用:设计开发高活性负载型低Ir催化剂,发现氧物种动态迁移促进性能的新机制,突破贵金属利用率与耐久性瓶颈;提出库仑力、氢键等耦合影响催化界面状态的新策略,开发高效三相界面结构膜电极的制备技术,突破低贵金属载量下膜电极分散均一性与结构稳定性瓶颈;专利成果已转移到多家企业推广;领衔开发的PEM电解水制氢系统国内领先并在企业形成系列产品销售,三年内创出产值超过3亿。先后主持/完成数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兆瓦级电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电解堆技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MW 级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水制氢技术”(结题绩效评价为A:催化剂和膜电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电解槽和系统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十二五”863主题项目“先进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结题评优),多项基金委重点基金项目结题评优。获省部级科技奖一(R1)、二等奖2项(R1)。作为通讯作者在JACS,NC,Angew等发表SCI论文>300篇,他引>24000次,H因子75,多篇高被引论文,撰写(合著)专著4部,专利60余项,转让多项。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任职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委会主任/副主任期间,全力推动我国电化学事业发展。主持完善了规章制度和奖励条例;在中国化学会指导下,作为主席组织二次3000人规模的“全国电化学大会”、多次承办中国化学会年会的两个电化学分会、打造出中国化学会“电化学能量转换”和“电催化与电合成国际研讨会”专业性精品学术会,为电化学产学研各界提供高质量的沟通交流平台;组织撰写电化学学科发展报告,参与凝练“电化学十大科学问题”;组织电化学同仁参与全国科普周、科学进校园、夏令营等,线上、线下数十万人参加。作为化学领域以及同行专家,积极参与国家项目指南建议工作;长期担任科技部、基金委、科工局、军科委各类评审专家,能够客观公平完成相关任务。担任国际/国内多个杂志编委和资深审稿人,做到始终如一地以科学的标准判定同行工作的价值并给出专业建议。为国家培养了多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杰青、万人及四青人员),获得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在氢能助力双碳方面,积极为国家地方献言献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完成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提出“吉林省氢能高质量发展”报告,得到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其布局氢能聚力攻坚专项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代表性成果
1.论文:
(1)Liting Yang, Jingsen Bai, Nanshu Zhang, Zheng Jiang, Ying Wang,* Meiling Xiao,Changpeng Liu, Siyuan Zhu,* Zhichuan J. Xu, Junjie Ge, and Wei Xing,Rare Earth Evoked Subsurface Oxygen Species in Platinum Alloy Catalysts Enable Durable Fuel Cells,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315119;
(2)Liyuan Gong. Zhang, Hao. Ying Wang. Ergui Luo. Kui Li. Liqin Gao. Yuemin Wang. Zhijian Wu. Zhao Jin. Junjie Ge. Jiang, Zheng. Changpeng Liu. Wei Xing,Bridge Bonded Oxygen Ligands between Approximated FeN4 Sites Confer Catalysts with High ORR Performance,ANGEW CHEM INT EDIT. 2020, 59(33): 13923-13928;
(3)Zhaoping Shi, Ji Li, YiboWang, Shiwei Liu, Jianbing Zhu , JiahaoYang,Xian Wang, JingNi, Zheng Jiang, Lijuan Zhang, YingWang ,Changpeng Liu, Wei Xing,Customized reaction route for ruthenium oxide towards stabilized water oxidation in high-performance PEM electrolyzers,Nature Communications | ( 2023)1 4:843;
(4)Zhaoping Shi. Ying Wang. Li, Ji. Xian Wang. Yibo Wang. Yang Li. Weilin Xu. Jiang, Zheng. Changpeng Liu. Wei Xing. Junjie Ge,Confined Ir single sites with triggered lattice oxygen redox: Toward boosted and sustained water oxidation catalysis,JOULE. 2021, 5(8): 2164-2176;
(5))Ergui Luo. Yuyi Chu. Jie Liu. Zhaoping Shi. Siyuan Zhu. Liyuan Gong. Junjie Ge*. Choi, Chang Hyuck. Changpeng Liu. Wei Xing,Pyrolyzed M-N-x 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progress and prospects,ENERG ENVIRON SCI. 2021, 14(4): 2158-2185;
(6)Meiling Xiao. Liqin Gao. Ying Wang. Xian Wang. Jianbing Zhu. Zhao Jin. Changpeng Liu. Chen, Hengquan. Li, Gaoran. Junjie Ge*. He, Qinggang. Zhijian Wu. Chen, Zhongwei. Wei Xing,Engineering Energy Level of Metal Center: Ru Single-Atom Site for Efficient and Durable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is,J AM CHEM SOC. 2019, 141: 19800-19806;
(7)Xiao Zhao. Min Yin. Liang Ma. Liang Liang. Changpeng Liu*. Jianhui Liao. Tianhong Lu. Wei Xing,Recent advances in catalysts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ENERG ENVIRON SCI. 2011, 4(8): 2736-2753;
(8)Kui Li. Yang Li. Yuemin Wang. Junjie Ge*. Changpeng Liu. Wei Xing,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through surface enrichment of platinum nanoclusters alloying with ruthenium in situ embedded in carbon,ENERG ENVIRON SCI. 2018, 11(5): 1232-1239;
(9)Jinfa Chang. Ligang Feng. Changpeng Liu. Wei Xing. Hu, Xile,Ni2P enhances the activity and durability of the Pt anode catalyst i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ENERG ENVIRON SCI. 2014, 7(5): 1628-1632;
(10)Meiling Xiao. Jianbing Zhu. Ligang Feng. Changpeng Liu. Wei Xing,Meso/Macroporous Nitrogen-Doped Carbon Architectures with Iron Carbide Encapsulated in Graphitic Layers as an Efficient and Robust Catalyst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in Both Acidic and Alkaline Solutions,ADV MATER. 2015, 27(15): 2521-2527;
2.专利:
(1)邢巍. 王晨. 梁亮. 刘长鹏. 刘世伟. 金钊. 李晨阳;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密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2022、202210163529.X;2024、ZL202210163529.X;
(2)邢巍. 王意波. 葛君杰. 苏怡. 刘长鹏. 李晨阳. 梁亮. 金钊. 刘世伟. 侯帅. 施兆平;原子级分散的铱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2022、202210054331.8;2023、ZL202210054331.8;
(3)邢巍. 施兆平. 王意波. 刘世伟. 刘长鹏. 苏怡. 葛君杰. 李晨阳. 梁亮. 金钊;一种SnRuOX固溶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2022、202210066455.8;2023、ZL202210066455.8;
(4)邢巍. 刘世伟. 刘长鹏. 葛君杰. 金钊. 梁亮. 李晨阳. 王晨. 侯帅. 张弘;用于评估磷酸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性能的测试装置;2021、202120610804.9;2021、ZL202120610804.9;
(5)邢巍. 刘世伟. 李晨阳. 梁亮. 金钊. 侯帅. 刘长鹏;一种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0,202011349327.1;2021、ZL202011349327.1;
(6)邢巍. 郏建波. 张旭泳. 王晨. 梁亮. 李晨阳. 高红梅. 李丹丹. 刘世伟;一种复合添加剂及其在电积锌中的应用;2019、201910923293.3;2021、ZL201910923293.3;
(7)邢巍. 李晨阳. 刘长鹏. 葛君杰. 金钊. 梁亮. 刘世伟. 王晨. 侯帅. 张弘;一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2020、202010176124.0;2021、ZL202010176124.0;
(8)邢巍. 李晨阳. 刘长鹏. 梁亮;一种现场清除海洋船舶生物污染的装置及方法;2018、201810270692.X;2021、ZL201810270692.X;
(9)邢巍. 刘世伟. 李晨阳;一种用于磷酸燃料电池的复合催化层电极及其制备方法;2019、201910054783.4;2020、ZL201910054783.4;
(10)邢巍. 高红梅. 李国强. 刘长鹏. 葛君杰. 金钊. 李晨阳. 梁亮;海胆状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担载氧化钌氧析出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8、201810204349.5;2020、ZL201810204349.5;
(11)邢巍. 于彦存. 王显. 孟庆磊. 刘长鹏. 葛俊杰;高分散的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2017、201710945764.1;2020、ZL201710945764.1;
(12)邢巍. 邓光荣. 梁亮. 李晨阳. 刘长鹏;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电压及内阻测试夹具;2017、201710945743.X;2019、ZL201710945743.X;
(13)邢巍. 常进法. 李国强. 刘长鹏. 葛君杰. 李晨阳. 梁亮. 张弘;一种用于氢析出反应的硫掺杂磷化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2017、201710703167.8;2019、201710703167.8;
(14)邢巍. 李国强. 刘长鹏. 葛君杰. 常进法. 李晨阳. 梁亮;一种多孔超高比表面积IrO2析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2016、201610478981.X;2018、ZL201610478981.X;
(15)邢巍. 常进法. 刘长鹏. 李晨阳. 梁亮. 张弘;高活性、高稳定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超低铂载量Pt-CoP/C阳极电催化剂的制法;2014、201410669128.7;2016、ZL201410669128.7;
(16)邢巍. 严亮. 刘长鹏. 廖建辉;一种直接液体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方法;2013、201310293509.5;2015、ZL201310293509.5;
(17)邢巍. 司凤占. 刘长鹏. 廖建辉. 梁亮. 李晨阳. 张玉微;一种用于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Pd@Pt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2013、201310060299.5;2015、ZL201310060299.5;
(18)邢巍. 张晶. 冯立纲. 严亮. 刘长鹏. 梁亮;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和膜电极;2012、201210093021.3/2014、ZL201210093021.3;
(19)邢巍. 龙志. 马树华. 葛君杰. 刘长鹏;一种用于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和水电解电催化剂性能的评价装置和评价方法;2016、201610924577.0/2018、ZL201610924577.0;
(20)邢巍. 司凤占. 刘长鹏. 梁亮. 李晨阳;一种Pt催化剂的制备方法;2014、201410321202.6; 2016、ZL201410321202.6:;
(21)邢巍. 严亮. 廖建辉. 刘长鹏. 梁亮;改性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其制备方法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2013、201310459422.0;2016、ZL201310459422.0;
(22)邢巍. 严亮. 刘长鹏. 姚世魁. 常进法. 李晨阳;一种钯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2013、201310276960.6;2015、ZL201310276960.6;
(23)邢巍. 廖建辉. 张弘. 严亮. 李晨阳. 司凤占;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成型的夹具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方法;2013、201310067915.X;2015、ZL201310067915.X;
(24)邢巍. 廖建辉. 张玉微. 严亮. 李晨阳;一种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2013、201310015003.8;2015、ZL201310015003.8;
(25)邢巍. 廖建辉. 张弘. 张玉微;一种膜电极的制备方法;2012、201210382698.9;2015、ZL201210382698.9;
(26)邢巍. 司凤占. 刘长鹏. 廖建辉. 梁亮. 李晨阳. 张玉微;一种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2012、201210292537.0;2015、ZL201210292537.0;
(27)邢巍. 廖建辉. 张玉微. 严亮. 李晨阳;自呼吸甲醇燃料电池堆及其系统;2013、201310009695.5;2015、ZL201310009695.5;
3.著作:
(1)邢巍,刘长鹏,葛君杰.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科学出版社.2023.北京。
(2)Wei Xing,Geping Yin,Jiujun Zhang. Rotating Electrode Methods and Oxygen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ts. Elsevier, 2014,Amsterdam。
(3)Wei Xing, “Chapter 22: Catalyst Layer Composition Optimization”. In: “PEM Fuel Cell Electrocatalysts and Catalyst Layer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 2008, Heidelberg。
(4) 陆天虹,邢巍,燃料电池:第五章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北京。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1) 邢巍、丁孝涛、孙晓明、刘长鹏、侯帅、李鹏松、邹方明、韩娜娜、于平,中国化工学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2年,中国化工学会。
(2)邢巍,长春市第七批有突出贡献专家,2019年,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
(3)邢巍、刘长鹏、葛君杰、周小春、常进法、冯立纲、胡洋、赵晓、黄云杰、肖梅玲. 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7年.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4)邢巍,朱李月华优秀教师,2015年,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
(5)王新东、邱新平、邢巍,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6)邢巍、陆天虹、刘长鹏、马红超、薛新忠、徐维林、杜荣兵、杜秉忱、廖建辉、李旭光、苏怡、品艳卓、伍丽娥,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年,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