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邹江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瑞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石海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开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佩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任浩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浩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存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佳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桃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Tashiro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心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谢程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邵志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扈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阴彩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庆宝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业领域
大分子科学
学习/工作经历
1982年2月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化学系 化学物理专业毕业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求学,师从朱鹏年教授。1987年9月获化学博士学位后,又任博士后研究员至1989年5月。随后前往德国 BASF公司,先为洪堡基金会客座研究员一年,后获永久雇用,任激光光散射实验室主管。1992年8月起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历任英制讲师(1992-1996)、教授(1996-1999)、化学讲座教授(1999-2010)和伟伦化学讲座教授(2010-至今)。并于1995年受聘在中国科技大学兼职。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作为世界上最权威的激光光散射专家之一,他和其实验室以在高分子溶液、凝(冻)胶网络、纳米粒子和自组装方面的工作成名。鉴于其对深入理解溶液中大分子链的构象、动力学和相变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吴奇教授分别于1999和2003年获选为美国物理学会(APS)Fellow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学术贡献包括,测定了聚四氟乙烯的分子量分布和链构象;观察到高分子线性长链可随溶剂性质而变化。从伸展的无规线团蜷缩成稳定的单链小球,揭示了链折叠遵循一级变化以及存在着一个“融化球”状态;证明了链在拉伸流场下从卷曲到伸展为一级突变并完善和统一了链的组构和临界流速的普适定量关系;测定了大分子溶液相变对链长和温度依赖性的普适定量标度律;对大分子链的组装聚集体的稳定机理提出了基于粘弹性的、独特的动力学解释;定量地揭示了自由的阳离子大分子链在细胞中促进基因转染的效应。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其研究主要是“集合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分子生物之成,设计和执行决定性的实验来回答一些与大分子,生物以及胶体有关的重要问题"。其中包括,分子药物非病毒载体的设计与研发;与神经退化型疾病有关的蛋白聚集的初始成核过程;功能性大分子的设计,合成和自组装;大分子溶液和凝胶网络的动力学与结构;以及难解和特殊高分子的分子特性。他最近的研究兴趣已经主要地移向食品科学与加工。尤其是大豆蛋白和其它植物大分子的精深加工。
其先后荣任国内多所大学和研究所的兼职、客座、顾问和荣誉教授,积极参与国内化学人才培养。近年来,吴奇教授一直坚持在科研一线,促进化学及相关学科的进步,关注化学青年人才成长,践行中国化学会的宗旨。曾任或现任中国化学会部分主板期刊主编、副主编、顾问或者编委等;参加中国化学会主办活动,应邀做学术报告等。
代表性成果
(1)Chi Wu, shuiqing Zhou,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globule state of single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 chain in water" Macromolecules, 28, 5388 (1995).
(2)Chi Wu, Shuiqin Zhou, "First Observation of the Molten Globule State of a Single Homopolymer Chain ",Physical Review Letter,77(14), 3053 (1996).
(3)Chi Wu, Xiaohui Wang, "Globule-to-coil transition of a single homopolymer chain in solu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80(18), 4902 (1998).
(4)Fan Jin, Chi Wu, “Observation of the first-order transition in ultrafiltration of flexible linear polymer chai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6, 237801 (2006).
(5)Hui Ge and Chi Wu,“Separation of Linear and Star Chains by a Nanopore”,Macromolecules, 43, 8711–8713 (2010) (Cover Story).
(6)Chi Wu and Lianwei Li, “Unified Description of Transportation of Polymer Chains with Different Topologies through a Small Cylindrical Pore”, Polymer, 54, 1463 (2013) (Cover Story).
(7)Guangzhao Zhang, Aizheng Niu, Shufu Peng, Yingfeng Tu, Mei Li, Ming Jiang, Chi Wu, "Formation of novel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34(3), 249-256 (2001).
(8)Guangzhao Zhang, Chi Wu,“Folding and Formation of Mesoglobules in Dilute Copolymer Solutions” Adv Polym Sci (2005) 195: 1–x , DOI 10.1007/12_050.
(9)Yonggang Shangguan, Dameng Guo, Hui Feng,Yuan Li, Xiangjun Gong, Qianjin Chen, Bo Zheng, Chi Wu, “Mapping Phase Diagrams of Polymer Solutions by a Combination of Micro-fluidic Solution Droplets and Laser Light-Scattering Detection”, Macromolecules, 47, 2496-2502 (2014).
(10)Yanan Yue, Chi Wu, “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in developing polymeric vectors for in vitro gene delivery”, Biomaterials Science, 1, 152-170 (2013) (Invited Review).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曾赢得“求是”青年学者奖、中科院杰出研究生导师奖、香港裘槎基金会杰出研究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