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唐康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盼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幼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晓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尹海燕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壮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赵清扬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丽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永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章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湘宁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潘赢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Subhendu Nayak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晓燕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天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银行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雅丽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叶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赵天寿

男, 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业领域

电化学储能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1991年11月至1995年8月,夏威夷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
(2)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天津大学,热物理工程系,硕士
(3)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天津大学,热物理工程系,本科
工作经历经历
(1)2021年03月-至今,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讲席教授
(2)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香港科技大学, 张英灿工程及环境学,教授
(3)2014年3月至2021年3月,香港科技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
(4)2011年7月至2021年3月,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席教授
(5)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系主任
(6)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
(7)2001年7月至2006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
(8)1995年8月至2001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
(9)1991年11月至1995年8月,美国夏威夷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助理
(10)1986年9月至1991年11月,天津大学,热物理工程系,讲师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赵院士长期致力于电化学储能理论和技术的研究。针对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大需求,围绕燃料电池、液流电池、金属空气等流体电池储能装置中能量传递与转换关键科学问题,建立了电池储能系统中热质传递和电化学能量转换的耦合理论,提出了热、质、电子及离子协同传输方法,突破了高功率流体电池设计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以可充放电的液态能量载体储电的新方法,发明了充、放电装置彼此独立的新型储能系统,取得了系统效率与输出功率的同时跃升,为促进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解决风光电并网难题、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利用、解决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院士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10余篇,SCI引用23,000余次,h-因子达80,38篇为ESI高被引论文。出版英文专著5部、中英文专著章节9篇。受邀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国际可持续能源技术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主题/特邀报告70次。曾获Croucher资深研究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香港科大工程学杰出研究成就奖。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最有影响力科学思想名录。任国际顶尖期刊国际传热传质主编及能源与环境科学顾问编委。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赵院士发表在化学学科知名期刊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和Electrochimica Acta上的两篇文章获得2005-2009年被引用次数最多奖,并担任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等国际际化学及电化学类著名期刊顾问编委。201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RSC Fellow),显著提高了我国能源化学领域的国际地位。

代表性成果

1. 论文:作者(按原排序),题目,期刊名称,卷(期)(年),起止页码;
(1)X.B. Zhu, T.S. Zhao*, et al. (2015). "A high-rate and long cycle life solid-state lithium–air battery."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8(12): 3745-3754. (期刊论文)
(2)L. Zeng, T.S. Zhao*, et al. (2015). "A high-performance sandwiched-porous polybenzimidazole membrane with enhanced alkaline retention for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8(9): 2768-2774. (期刊论文)
(3)P. Tan, T.S. Zhao*, et al. (2016). "A nano-structured RuO2/NiO cathode enables the operation of non-aqueous lithium–air batteries in ambient air."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9(5): 1783-1793. (期刊论文)
(4)L. Shi, T.S. Zhao*, et al. (2017).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s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 made of 2D crystals with ultrahigh selectivity."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8(18): 4354-4361. (期刊论文)
(5)L. Shi, T.S. Zhao*, et al. (2019). "Aqueous proton-selective conduction across two-dimensional graphyne." Nat Commun 10(1): 1-8. (期刊论文)
(6)Y.X. Ren, T.S. Zhao*, et al. (2019). "Rational design of spontaneous reactions for protecting porous lithium electrod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Nat Commun 10(1): 1-10. (期刊论文)
(7)H.R. Jiang, T.S. Zhao*, et al. (2020). "A high power density and long cycle life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4: 529-540. (期刊论文)
(8)C. Zhao, T.S. Zhao*, et al. (2020). "Beyond the Polysulfide Shuttle and Lithium Dendrite Formation: Addressing the Sluggish Sulfur Redox Kinetics for Practical High‐Energy Li‐S Batter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59(40): 17634-17640. (期刊论文)
(9)C. Zhao, T.S. Zhao*, et al. (2021). "A high-energy and long-cycling lithium–sulfur pouch cell via a macroporous catalytic cathode with double-end binding sites." Nature Nanotechnology 16(2): 166-173. (期刊论文)
(10)Y.K. Lin, T.S. Zhao*, et al. (2021). "A High‐Capacity, Long‐Cycling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y Enabled by Integrated Cathode/Ultrathin Solid Electrolyte."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11(35): 2101612. (期刊论文)
2. 专利:申报人(按原排序);专利名称;申请年份、申请号;批准年份、专利号;
(1)赵天寿,朱星宝;双层复合结构玻璃陶瓷、锂空气电池及其制备方法;2015、CN201511010194.4;2018、ZL201511010194.4;中国发明专利、已授权。
(2)赵天寿;电燃料储能新方法及系统;2017、CN201710150419.9;2021、ZL201710150419.9;中国发明专利、已授权。
(3)Tianshou Zhao; Electro-fuel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2018, 16/482,158; 2021, US 11,050,079 B2;美国发明专利、已授权。
(4)赵天寿,蒋浩然;液流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液流电池;2018、CN201810194427.8;2020、ZL201810194427.8;中国发明专利、已授权。
(5)赵天寿,曾义凯;应用于液流电池的多尺度多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7、CN201710960189.2;2020、ZL201710960189.2;中国发明专利、已授权。
(6)赵天寿,孙静,范新庄;一种液流电池用多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2020、CN202010661974.X;2021、ZL202010661974.X;中国发明专利、已授权。
(7)赵天寿,孙静,范新庄;一种多直径尺寸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0、CN202010197653.9;2021、ZL202010197653.9;中国发明专利、已授权。
3. 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
(1)T.S. Zhao, 2009, Micro Fuel Cells-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Elsevier, ISBN: 0123747139.
(2)L. An, T.S. Zhao, 2018,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rinciples, Materials and Systems, Springer, ISBN: 978-3-319-71371-7.
(3)M. Ni, T.S. Zhao, 2013, Solid Oxide Fuel Cells: From Materials to System Modeling, RSC, ISBN: 978-1-84973-654-1.
(4)Z.X. Liang, T.S. Zhao, 2012, Catalysts for Alcohol-Fuelled Direct Oxidation Fuel Cells, RSC, ISBN: 978-1-84973-405-9.
(5)T.S. Zhao, K.D. Kreuer, T. Nguyen, 2007, Advances in Fuel Cells, Elsevier, ISBN-13: 978-0-08-045394-1.
(6)T.S. Zhao, Q. Liao, 2004, “Singe-Phase and Phase-Change Heat Transfer in Porous Structures,”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Chinese, 81 pages).
(7)T.S. Zhao, Z.X. Liang, J.B. Xu, 2009, Fuel Cells-Direct Alcohol Fuel Cells Overview, Encyclopedia of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s, Pages 362-369, Elsevier, ISBN-13: 978-0-444-52093-7.
(8)T.S. Zhao, C. Xu, 2009, Fuel Cells-Direct Alcohol Fuel Cells: Overview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al Conditions, Encyclopedia of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s, Pages 381-389, Elsevier, ISBN-13: 978-0-444-52093-7.
(9)T.S. Zhao, R. Chen, 2009, Fuel Cells-Direct Alcohol Fuel Cells: Experimental Systems, Encyclopedia of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s, Pages 428-435, Elsevier, ISBN-13: 978-0-444-52093-7.
(10)T.S. Zhao, W.W. Yang, 2009, Fuel Cells-Direct Alcohol Fuel Cells: Modeling, Encyclopedia of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s, Pages 436-445, Elsevier, ISBN-13: 978-0-444-52093-7.
(11)T.S. Zhao, P. Cheng, 1998, “Heat Transfer in Oscillatory Flows,” Annual Review of Heat Transfer, Volume IX, pp. 359-420, Edited by L.T. Chang.
(12)赵天寿,石泳,2013,“微纳米尺度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格子-玻尔兹曼模拟”(436)《10000个科学难题.物理卷》科学出版社。
(13)赵天寿,陈蓉,2013,“燃料电池中与电化学反应耦合的热传输问题”(440)《10000个科学难题. 物理卷》科学出版社。
(14)赵天寿,杨卫卫,2013,“燃料电池中多相多组分传输过程的模拟”(442)《10000个科学难题. 物理卷》科学出版社。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1)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中国科学院。
(2)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8、何梁何利基金会。
(3)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4)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5)香港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08、香港裘槎基金会。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