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邹江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瑞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石海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开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佩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任浩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浩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存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佳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桃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Tashiro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心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谢程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邵志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扈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阴彩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庆宝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复旦大学化学系
专业领域
理论化学
学习/工作经历
1981.9-1985.7,厦门大学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化学专业
1985.9-1991.6, 厦门大学博士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化学专业
1991.6-1993.6, 中国科学院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后
1993.6-1995.11, 厦门大学化学系,1993.10起,副教授
1995.12-2010.6, 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1998年起,博士生导师
1995.7-8; 1995.11-1996.3; 1996.9-9; 1999.2-4; 1999.10-12; 2003.12-12; 日本京都大学,访问教授
1996.11-2003.1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96.7至今, 河北大学兼职教授
1998.10-2002.10, 中国化学会理事
1999.1-2003.1, 《化学与应用》编委
2000.3-2003.2,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Visiting Associate
2003.11-2015.12,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2004.8-2008.8,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2005.7-2006.7, 2011.4-2011.6, 香港科技大学Research Associate
2007.1-2007.2, Institute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Sciences, 台湾. 访问教授
2007.3-2015.12,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JTCC)编委
2007.8,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TH). 访问教授
2008.12,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访问教授
2009.10-2015.8,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编委
2009.11,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访问教授
2010.6至今,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2010.1至今,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CJCP) 编委
2010.1至今,教育部计算物质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2011.1-2015.1,Synfuels China,学术委员
2011.4-2011.6, Chimie ParisTech.访问教授
2011.7-2015.7,湖南科技大学,湘江学者
2011.1至今, 中国化学会理论与计算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2.1-2015.1,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编委
2012.1-2012.2,香港大学访问学者
2012-2017,教育部长江学者
2013.1-2013.3,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Lyon,访问教授
2013.8至今, 中国化学会化学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5.5至今, Theoretical Chemistry Accounts编委
2016.11至今,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2018.12-2020.12,Electronic Structure,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编委
2019.1-2021.12,Molecular Physics编委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从基本物理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泛函,在国际上有重要的影响。 (1) 首次提出高斯衰减密度所对应的交换能密度的精确表达式。据此,提出了X3LYP泛函。X3LYP 方法被写入学术专著及教科书中,特别是,写入了在国内有很大影响的、由徐光宪和黎乐民等先生撰写的《量子化学》教材中。目前X3LYP已在Gaussian03/09/16,Jaguar,ADF,Crystal,Orca等国际通用软件中程序化,供国内外同行使用。 (2) 首次从绝热路径和微扰理论出发,提出了新一代的双杂化泛函XYG3,以同时包括占据及非占据轨道信息。随后,将自旋反平行的局域二阶微扰技术引入到双杂化泛函中,成功开发出XYGJ-OS等双杂化泛函,该类泛函是目前国际上最快、最准的双杂化泛函之一。XYG3论文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选为2009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 (3)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开展了与能源、环境、生命、材料等密切有关的一些化学反应过程与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如深入考察了氧化物表面轻烷的活化和转化;建立一个基于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及溶剂化的组合方法等。 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学术单位上作大会或邀请报告两百余次,其中包括2006 年在日本京都举办的每三年一度的第十二届国际量子化学大会的大会报告 (中国大陆仅一人)。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1)由于我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化学软件,我国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发展的理论方法很少被其他研究组应用,严重地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影响力。因此,系统开发、推进和创新计算化学软件是中国理论与计算化学学科今后能做出世界顶级贡献的必要条件。组织召开了以“理论化学家视角中的科学仪器创制”的“双清论坛”(2017.7)
(2)人工智能(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如何利用AI技术为化学基础科研领域赋能,提高我国化学研究工作的原创性,突破在材料、医药等领域的技术瓶颈,推动化学学科研究范式的变革,提升化学基础研究领域重大问题的解决能力是目前面临的重要命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筹办的“双清论坛”(2019.5),并应邀作题为“面向化学的机器学习算法发展”的大会报告。
1995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998.10-2002.10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2011.1至今,担任中国化学会理论与计算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3.8至今,担任中国化学会化学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8年组织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第十九分会“电子结构理论方法”,2020年参与组织第十四届全国量化会。
代表性成果
1.Neil Qiang Su, and Xin Xu*, ‘Insights into Direct Methods for Predictions of Ionization Potential and Electron Affinity i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J. Phys. Chem. Lett. 10, 2019, 2692−2699.
2.Igor Ying Zhang, and Xin Xu*, ‘A Spin-Pair Distinctive Adiabatic-Connection Density Functional with Simultaneous Attenuation of Both the Self-Interaction Error and the Strong Correlation Error in the Direct Random-Phase Approximation’, J. Phys. Chem. Lett. 10, 2019, 2617−2623.
3.Neil Qiang Su, Zhenyu Zhu, Xin Xu*, Doubly hybrid density functionals that correctly describe both density and energy for atoms, Proc. Nat. Acad. Sci, USA, 115(10), 2018, 2287-2292.
4.Neil Qiang Su, Xin Xu*, “Development of New DFT Functionals” Annu. Rev. Phys. Chem., 68, 2017, 155-182.
5.Igor Ying Zhang, Xin Xu,* Yousung Jung,* and William A. Goddard III*, ‘A fast doubly hybrid density functional method close to chemical accuracy: XYGJ-OS’, Proc. Nat. Acad. Sci, USA, 108(50), 2011, 19896-19900.
6.Li Rao, Qiang Cui*, Xin Xu,* ‘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Desolvation Penalties of Metal Ions Plus Protein Electrostatics Dictate the Metal Binding Affinity and Selectivity in the Copper Efflux Regulator’, J. Am. Chem. Soc., 132, 2010, 18092-18102.
7.Ying Zhang, Xin Xu* and W. A. Goddard*, ‘Doubly Hybrid Density Functional for Accurate Descriptions of Nonbond Interactions, Thermochemistry, and Thermochemical Kinetics’, Proc. Nat. Acad. Sci, USA, 106, 2009, 4963-4968.
8.Gang Fu, Xin Xu*, Xin Lu, Huilin Wan*, ‘Mechanisms of Methane Acti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n Molybdenum Oxide Based Catalysts’, J. Am. Chem. Soc., 127, 2005, 3989-3996.
9.Xin Xu, and William A. Goddard III*, The X3LYP Extended Density Functional for Accurate Descriptions of Nonbond Interactions (London Forces, electrostatics, and hydrogen bonding), spin states, and Thermochemical Properti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1(9), 2004, 2673-2677.
10.Xin Xu*, S.-Y. Kang and T. Yamabe*, ‘Nitridation of Si(100)-(2x1) Surface by NH3: A Quantum Chemical Cluster Model Study’, Phys. Rev. Letters, 88, 2002, 076106.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1)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获奖类别与等级: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项目名称:密度泛函理论新进展
主要完成人:徐昕,张颖,苏乃强,吴剑鸣,饶立
主要完成单位:复旦大学,厦门大学
其他代表性个人奖励荣誉情况:
(2)2012-2017,教育部长江学者
(3)2006-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4)2000, 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
(5)1995,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