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关小红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翁少煌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谭永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叶星瑶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蓉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伟哲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有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娄东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鹏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方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黄沐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丁永正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申自求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汶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沈彬彬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沈建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贾思思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尹芳菲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纪世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瑞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麦立强

男, 武汉理工大学,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专业领域

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电化学、纳米化学、固态电池、电催化、柔性电池

学习/工作经历

主要学习及教育经历
1994.09 - 1998.07,太原理工大学非金属材料开发与利用专业本科学习
1998.09 - 2001.07,桂林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习,导师:邹正光教授
2001.09 - 2004.07,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导师:陈文教授

主要工作经历
2004.07--2004.10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2004.10--2007.12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副教授(其间:2006.02-2007.12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访问学者)
2007.12--2014.11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首席教授(其间:2008.06-2011.02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2014.11--2019.01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试点学院执行院长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聘任)(其间:2017.02-2017.08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级研究学者)
2019.01--2023.11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正处级)(其间:2023.09参加第四期教育部直属系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暨第七十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2023.11--2024.04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024.04—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麦立强致力于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科学技术及应用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创建了单根纳米线储能器件原位表征的普适新模型,发现了容量衰减的内在物理机制,解决了制约储能器件发展的关键科学难题,主持研制的二维面探X射线原位电化学表征系统,累计销售1.85亿元,被宁德时代、华盛顿大学等73家单位采用;提出了调控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电子/离子双连续输运理论,突破了极难同时保持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重大瓶颈,研制出辐射式电场调控高比特性微型储能芯片,在华为、长飞光纤等得到应用,并被评价为“提升了传感器运行稳定性等关键指标”;建立了分级结构高效储能材料的通用制备科学方法,解决了结构劣化导致器件性能衰减的科学难题,协同提升了器件循环稳定性和能量密度,研制出在针刺测试中不冒烟不起火的高安全长寿命软包电池,在东风公司装车示范安全运行及应用。在Nature(2篇),Nature、Science及Cell子刊(23篇)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SCI他引4万余次。获国际电化学能源大会卓越研究奖(每年全球仅2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麦立强受邀在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固态化学和无机合成学术会议等国际重要会议上做大会、主旨报告32次,主办《自然》太阳能燃料国际会议与《自然》能源材料国际会议,应邀出版专著《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策划发起的“战疫科普高端论坛”“大师讲材料论坛”受众人数达60万人次,被中国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肯定与报道。

代表性成果

1. 论文
1) Mai LQ*, Yan MY, Zhao YL, Track Batteries Degrading in Real Time. Nature, 546 (2017), 469.
2) Jin J, J. Wicks, Min QH, Li J, Hu YF, Ma JY, Wang Y, Jiang Z, Xu Y, Lu RH, Si GZ, P. Papangelakis, M. Shakouri, Xiao QF, Ou PF, Wang X, Chen Z, Zhang W, Yu KS, Song JY, Jiang XH, Qiu P, Lou YH, Wu D, Mao Y, A. Ozden, Wang CD, Xia BY, Hu XB, V.P. Dravid, Yiu YM, Sham TK, Wang ZY, D. Sinton, Mai LQ*, E.H. Sargent*, Pang YJ*. Constrained C2 adsorbate orientation enables CO-to-acetate electroreduction. Nature, 617(2023), 724-729.
3) Dai YH, Lu RH, Zhang CY, Li JT, Yuan YF, Mao Y, Ye CM, Cai ZJ, Zhu JX, Li JH, Yu RH, Cui LM, Zhao SY, An QY, He GJ, G. I.N. Waterhouse, P.R. Shearing, Ren Y, Lu J*, K. Amine*, Wang ZY*, Mai LQ*. Zn2+-mediated catalysis for fast-charging aqueous Zn-ion batteries. Nature Catalysis, 7 (2024), 776-784.
4) Li L, Yang JL*, Tan R, Shu W, C.T.J. Low, Zhang ZX, Zhao Y, Li C, Zhang YJ, Li XC, Zhang HZ, Zhao X, Kou ZK, Xiao Y, F. Verpoort, Wang H, Mai LQ*, He DP*. Large-scale current collectors for regulating heat transfer and enhancing battery safety. 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1 (2024), 542-551.
5) Mai LQ*, Tian XC, Zhao YL. Air taxis will soon be in our skies — if batteries can be made safer. Nature 645 (2025), 36-38.


2. 专利
(1)麦立强,徐林,韩春华;分级结构钒氧化物超长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2010年、CN201010194708.7;2012年、ZL201010194708.7;
(2)麦立强,董亚杰,徐林,韩春华;单根纳米线电化学器件及其组装、原位表征的方法;2010年、CN201010275021.6;2012年、ZL201010275021.6;
(3)麦立强,牛朝江,孟甲申;无机盐介孔纳米管材料及其梯度热解静电纺丝制备方法和应用;2015年、CN201510032421.7;2017年、ZL201510032421.7;
(4)麦立强,韩春华,马鑫萸,晏梦雨;半中空双连续H2V3O8/石墨烯管中线结构同轴纳米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3年、CN201310434930.3;2015年、ZL201310434930.3;
(5)麦立强,牛朝江,孟甲申;钒氧化物纳米线围绕而成的栗子花状中空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4年、CN201410066733.5;2016年、ZL201410066733.5;
(6)麦立强,罗艳珠,许絮;三维多孔分级碳修饰LMP-LVP/C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5年、CN201510232533.7;2017年、ZL201510232533.7;
(7)麦立强,牛朝江,刘熊,孟甲申;三维分级异质结构纳米材料及其梯度水热制备方法和应用;2015年、CN201510063164.3;2017年、ZL201510063164.3;
(8)麦立强,王洛洛,胡正耀;三维碳纳米管修饰尖晶石镍锰酸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5年、CN201510527093.8;2017年、ZL201510527093.8;
(9)麦立强,胡正耀,王洛洛;钒掺杂锂镍钴锰氧化物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5年、CN201510598739.1;2018年、ZL201510598739.1;
(10)麦立强,董轶凡,李硕;三维导电增强磷酸钒锂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3年、CN201310074718.0;2015年、ZL201310074718.0。

3. 著作
1)麦立强,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ISBN: 978-7-03-064719-1
2)麦立强,原鲜霞,丁圣琪,锂空气电池[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3. ISBN:978-7-122-42775-5
3)Mai Liqiang, Nanowire Energy Storage Devic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Wiley, 2024. ISBN: 978-3-527-34917-3.
4)Mai Liqiang, Xu Lin, Chen Wei, Vanadium-Based Nano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pringer Nature, 2023. ISBN: 978-3-031-44795-2

4. 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
(1)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20YFA0715000):飞秒光场调控制备新型柔性电子材料及器件,2020.12-2025.11,1836万;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52127816):高分辨无损伤跨尺度电化学原位测试系统研制,2022.1-2026.12,911万;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832004):分级介孔纳米线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界面调控及原位作用机制,2019.01-2023.12,300万;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51425204):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2015.01-2019.12,400万;
(5)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CB934103):介孔体系的能量存储机理及器件组装,2013.01-2017.12,552万。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麦立强,徐林,赵云龙,何亮,牛朝江;高性能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制备科学和输运调控机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麦立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20、何梁何利基金;
麦立强;国际电化学能源大会卓越研究奖;2018、国际电化学能源大会;
麦立强,安琴友,孟甲申,李琪,许絮;高性能复合电极材料的电化学调控与界面作用机制、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湖北省人民政府;
麦立强,徐林,赵云龙,牛朝江,晏梦雨;分级纳米线复合材料的制备科学与储能性能优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麦立强,陈文,胡彬,徐林,韩春华;一维纳米电化学储能材料的结构性能调控与储能机制、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湖北省人民政府。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