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王子良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胡康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尉继英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跃钢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郭春显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田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庞欢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冯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霍东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铭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振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任鹏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玲玲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薛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志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金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奚菊群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钱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施剑林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业领域

无机化学

学习/工作经历

1979.9-1983.7 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学士,无机材料
1983.8-1986.7: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硕士,材料物理与化学
1986.8-1989.7: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材料物理与化学
1989.8-1992.12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材料,助理研究员
1993.1-1994.4 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无机材料,访问学者
1994.5-1998.8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材料化学,副研究员、研究员,第五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8.9-2004.9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化学,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2002.5-2013.10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化学,研究员,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3.10-今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化学,研究员,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非均相协同催化效应研究:提出以介孔材料优异的孔道结构为化学微反应器,通过孔道内原位化学反应设计,实现客体组分在孔道内高效装载的策略。基于介孔复合材料的非均相催化研究,提出多组分非均相催化剂四种不同模式的协同催化效应,阐明了十余种典型催化反应中的协同催化机制。 实现基于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细胞核靶向药物输运:发展“结构选择性刻蚀”和“骨架杂化”等创新策略,解决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单分散、结构组分尺寸及生物降解性调控等关键问题,满足静脉给药对载体材料严苛要求;赋予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表面核膜分子识别功能,实现药物直接的癌细胞核靶向输运,核内药物浓度相比常规细胞膜靶向提高>10倍;构建孔道内分子开关,实现红外光控药物释放。 发展纳米催化肿瘤治疗新策略:设计合成无(低)毒纳米材料,响应肿瘤特殊微环境,特异性地引发原位催化反应,仅在瘤内产生抗肿瘤组分,实现不使用高毒性化学药物的肿瘤特异性化疗。将这一全新策略命名为“催化肿瘤治疗”,并进一步拓展提出“纳米催化医学”。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发展建立以介孔孔道为化学反应器的介孔主客体材料合成创新方法,获得优异非均相催化性能,提出并总结非均相协同催化机制;发展单分散可降解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的设计合成方法,并提出基于无机载体的细胞核靶向药物输运策略;提出通过瘤内原位催化化学反应达到特异性抗肿瘤的目的,开拓“纳米催化医学”前沿研究方向。
以上工作为基于无机材料化学的交叉学科发展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对无机化学学科特别是无机材料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积极参加化学会举办的各类学术工作。作为化学会理事,连续多次参加中国化学会理事会议;数年多次在中国化学会年会、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研讨会,以及结构化学大会、稀土材料大会、无机固体合成会议、CHINA Nano大会上,做主旨和大会报告,参与推动相关学术交流。

代表性成果

1,Limin Pan, Qianjun He, Jianan, Liu, Yu Chen, Ming Ma, Linlin, Zhang, Jianlin Shi*, “Nuclear-Targeted Drug Delivery of TAT Peptide-Conjugated Monodisperse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4(13)( 2012), 5722-5725
2,2,Yufang Zhu, Jianlin Shi,* Weihua Shen, Xiaoping Dong, Jingwei Feng, Meilin Ruan and Yongsheng Li, “Novel Stimuli-Responsive Controlled Drug Release from a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Sphere/Polyelectrolyte Multilayers Core-Shell Structure”,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44(32)(2005), 5083-5087.
3,Jianan Liu, Wenbo Bu*, Limin Pan, Jianlin Shi,* “NIR-Triggered Anticancer Drug Delivery by Upconverting Nanoparticles with Integrated Azobenzene-Modified Mesoporous Silica”,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52(16) (2013), 4375-4379.
4,Yu Chen, Hangrong Chen* and Jianlin Shi*, “Construction of Homogenous/Heterogeneous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structures by Silica-Etching Chemistry: Principle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47(1)(2014), 125-137.
5,Wenru Zhao, Jinlou Gu, Lingxia Zhang, Hangrong Chen, Jianlin Shi*, “Fabrication of Uniform Magnetic Nanocomposite Spheres with a Magnetic Core/Mesoporous Shell Struct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27(25) (2005), 8916-8917.
6,Jianlin Shi*, “On the Synergetic Catalytic Effect of Heterogeneous Nanocomposite Catalysts,” Chemical Reviews, 113(3)(2013), 2139–2181.
7,Minfeng Huo, Liying Wang, Yu Chen*, Jianlin Shi*, “Tumor-Selective Catalytic Nanomedicine by Nanocatalyst Delivery”, Nature Communications, 8(2017), 357 DOI: 10.1038/s41467-017-00424-8
8,Chen Zhang, Dalong Ni, Yanyan Liu, Heliang Yao, Wenbo Bu* and Jianlin Shi*, “Magnesium Silicide Nanoparticles as a Deoxygenation Agent for Cancer Starvation Therapy”, Nature Nanotechnology, 12(2017), 378-386 DOI: 10.1038/nnano.2016.280).
9,Jianlin Shi*,“Solid State Sintering--I, II, III”,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in Chinese), 25(1997), 499-513; 25(1997), 657-667; 26(1998), 1-13.
10,Bowen Yang, Yu Chen*, Jianlin Shi*, “Nanocatalytic Medicine”, Advanced Materials, 31(39)(2019), 1901778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1:施剑林、陈航榕、高秋明、张文华、严东生,介孔剂复合材料设计合成、非均相催化性能与应用探索,2011,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证书号:2011-Z-108-2-01-R01)(附件6-1)
2:施剑林,陈航榕,张文华,华子乐,张玲霞,介孔主客体复合材料组装方法与催化性能研究, 2008,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号:20082009-1-R01)(附件6-2)
3:施剑林,徐国昌,蒋丹宇,徐兵,黄德信,何丹农,石南云,李雨林,朱国强,刘建国,李蕾,冯涛,徐海芳,低比表面积高烧结活性氧化锆粉体与制品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2009,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证书号:20094449-1-R01)(附件6-3)
4:施剑林,李永生,朱钰方,陈雨,陈航榕, “空心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药物缓控释和磁功能化”, 2014, 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号:20042016-1R01)
5:施剑林、林祖纕、严东生,先进陶瓷固相烧结:理论与实践,2006,上海市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二等奖(证书号:20062014-2-R01)(附件6-5)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