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邹江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瑞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石海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开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佩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任浩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浩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存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佳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桃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Tashiro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心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谢程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邵志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扈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阴彩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庆宝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杨震

男,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专业领域

有机合成化学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78年7月至1982年7月 沈阳药学院制药系化学制药 学士
1983年7月至1986年7月 沈阳药学院制药系化学制药 硕士
1989年7月至1992年7月 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 博士
工作经历:
1986年7月至1989年7月 沈阳药学院制药系 助教
1992年7月至1995年7月 美国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博士后
1995年7月至1998年7月 美国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助理教授
1998年7月至2001年7月 哈佛大学医学院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员
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长江特聘教授
2009年9月至今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教授
2008年3月至今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教授,院长
2011年5月至今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研究员
2018年1月至今 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
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副院长
2020年7月至今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常务副院长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杨震教授近年来完成了30多个具有重要活性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其中大部分为国际首次全合成。在此过程中建立了新的合成策略和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他在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已形成鲜明的学术特色,特别是在降三萜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方面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代表性工作包括:1)竞争性地完成了复杂天然产物Schindilactone A和Maoecrystal V的首次全合成,并建立了结构多样性导向合成降三萜类集成合成策略;2)首次发现了硫脲-钴和硫脲-钯催化的Pauson-Khand反应和铑催化的【3+2】环化反应,并成功地应用到立体选择性地构建季碳手性中心;3)突破来源瓶颈,建立了规模化制备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中间体的策略,实现了具有抗肝癌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Antrocin的规模化制备新策略。该工作促进了有机合成化学和有机合成方法学的进步与发展,为进一步研究该类重要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构架关系研究提供了高效的合成方法和策略。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自2004年起,杨震与吴云东,邓洪魁和叶涛教授一起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建立了北京大学化学基因组学实验室,是我国在该领域的首个该领域的实验室。该实验室2006年获得了我国第一个化学基因组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此基础上,2008年建立北京大学 “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杨震任院长。该学院实现了从事化学与生物学的师生在同一屋檐下工作理念,建立了以交叉学科融合为特色的科研和教学的平台。自2016年起,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广东省化学基因组学实验室“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广东省化学生物学”开始联合申请“省部共建国家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2018年初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杨震任实验室主任。
杨震于2018年11月起但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任期至2022年)。组织了2018年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天然有机分会(会议题目:天然有机化学进程和展望)。目前正在组织2020年5月在珠海举办的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天然有机分会(会议题目:天然有机化学:责任,机遇与挑战)。

代表性成果

1: Xiao, Q.; Ren, W.-W.; Chen, Z.-X.; Sun, T.-W.; Li, Y.; Ye, Q.-D.; Gong, J.-X.; Meng, F.-K.; You, L.; Liu, Y.-F.; Zhao, M.-Z.; Xu, L.-M.; Shan, Z.-H.; Shi, Y.; Tang, Y.-F.; Chen, J.-H.; Yang, Z., Diastere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Schindilactone A. Angew. Chem. Int. Ed. 50 (32), 2011, 7373-7377.
2: Gong, J.; Lin, G.; Sun, W.; Li, C.-C.; Yang, Z., Total Synthesis of (±) Maoecrystal V. J. Am. Chem. Soc. 132 (47), 2010, 16745-16746.
3: Long, R.; Huang, J.; Shao, W.; Liu, S.; Lan, Y.; Gong, J.; Yang, Z., 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lingzhiol via a Rh-catalysed [3+2] cycloaddition. Nat. Commun. 5, 2014, 5707-5717.
4: You, L.; Liang, X.-T.; Xu, L.-M.; Wang, Y.-F.; Zhang, J.-J.; Su, Q.; Li, Y.-H.; Zhang, B.; Yang, S.-L.; Chen, J.-H.; Yang, Z., 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Propindilactone G. J. Am. Chem. Soc. 137 (32), 2015, 10120-10123.
5: Zhang, P.-P.; Yan, Z.-M.; Li, Y.-H.; Gong, J.-X.; Yang, Z., 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Pavidolide B. J. Am. Chem. Soc. 139 (40), 2017, 13989-13992.
6: Liu, D.-D.; Sun, T.-W.; Wang, K.-Y.; Lu, Y.; Zhang, S.-L.; Li, Y.-H.; Jiang, Y.-L.; Chen, J.-H.; Yang, Z., 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Lancifodilactone G Acetate. J. Am. Chem. Soc. 139 (16), 2017, 5732-5735.
7: Li, F.; Tu, Q.; Chen, S.; Zhu, L.; Lan, Y.; Gong, J.; Yang, Z., Bioinspired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Hispidanin A. Angew. Chem. Int. Ed. 56 (21), 2017, 5844-5848.
8: Huang, J.; Gu, Y.; Guo, K.; Zhu, L.; Lan, Y.; Gong, J.; Yang, Z., Bioinspired Total Synthesis of Homodimericin A.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27), 7890-7894.
9: Han, Y.-X.; Jiang, Y.-L.; Li, Y.; Yu, H.-X.; Tong, B.-Q.; Niu, Z.; Zhou, S.-J.; Liu, S.; Lan, Y.; Chen, J.-H.; Yang, Z., Biomimetically inspired 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19-dehydroxyl arisandilactone A. Nat. Commun. 8, 2017, 14233.
10: Huang, Z.; Huang, J.; Qu, Y.; Zhang, W.; Gong, J.; Yang, Z., Total Syntheses of Crinipellins Enabled by Cobalt‐Mediated and Palladium‐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Pauson–Khand Reactions. Angew. Chem. Int. Ed. 57 (28), 2018, 8744-8748.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年份 类别及等级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2010年 一等奖
维善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奖 2013年 一等奖
广东省自然科学奖 2014年 一等奖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 2014年 特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2016年 二等奖
深圳市市长奖 2017年
重庆市自然科学奖 2018年 一等奖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