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士
欢迎 邹江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瑞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石海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开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佩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任浩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浩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存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佳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桃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Tashiro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心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谢程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邵志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扈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阴彩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庆宝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工学院
专业领域
多相催化
学习/工作经历
1981/08 -1985/07,兰州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学士
1985/09 -1988/06,兰州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溶液热力学,硕士
1991/09 -1995/08,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多相催化,博士
1996/03 -1998/06,德国Erlangen-Nuremberg大学,多相催化反应工程,洪堡学者
1988/07 - 1991/08,太原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助教、讲师
1995/08 - 1996/03,太原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讲师、系主任助理
1998/07 - 1998/09,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王宽诚基金资助回国工作
1998/10 - 2019/1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多相催化,研究员
(其间 2002/01 – 2006/12,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7/01 - 2016/03,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12 - 2008/1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8/12 - 2019/10,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
2019/11 -,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工学院,多相催化,特聘教授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主持完成了国家基金仪器专项、科技部973项目、中科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发表国际刊物2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荣获第六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五届山西省十佳中青年优秀工作者、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励。 基础研究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合成气、甲醇定向转化催化基础和反应工程理论。深化了对费托合成、低碳醇合成和甲醇转化过程中C-O键到C-C键的转变机制和碳链增长机理认识;揭示了甲醇转化选择性的调控机制、分子筛催化剂骨架酸中心的分布规律及催化剂载体与活性中心相互作用的本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成功研发出了苯/苯酚与双氧水羟化反应、甲醇制丙烯、甲醇制芳烃、甲醇制DMMn分子筛催化剂与工艺,煤层气脱氧催化剂与流化床工艺,煤矿乏风气催化燃烧催化剂与流向变换反应器工艺,完成或正在进行中试放大。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系统解决方案,并在科技部973项目、中科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建立了分子筛中吸附扩散反应的理论模型,将分子筛性能与其表面性质、孔道结构关联起来,为分子筛催化剂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揭示了超临界流体促进催化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本质。
发现了分子筛上甲醇转化为烃类化合物中C-C键经“直接机理”形成的证据,提出了甲氧基甲基碳正离子为中间体的初始C-C键生成机理和详细路径:反应初期为直接机理,首先生成丙烯,丙烯可进一步转化为乙烯和烃池物种。一旦形成烃池物种,反应即按照烃池机理进行;烃池物种决定了反应是按照芳烃循环还是烯烃循环路线进行,而烃池物种则取决于孔道结构与酸中心在孔道中的位置。孔道结构与酸中心位置不同,则烃池物种不同,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与稳定性也不同,酸中心位置可在分子筛合成时定向调控。
发展了催化反应原位动态表征技术。设计建立了基于同步辐射光的催化剂动态结构原位表征装置,开展了真实条件下催化剂的合成、焙烧、活化、反应和再生等过程中微观结构的系统研究,阐明了分子筛合成机理、催化剂活性中心生成和作用机制、催化剂结构变化以及催化作用机理,为催化剂制备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积极参加中国化学会的各项工作,担任理事,并任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两届),《燃料化学学报》主编,《催化学报》编委。
代表性成果
1.Sen Wang, Yanyan Chen, Zhangfeng Qin*, Tian-Sheng Zhao, Subing Fan, Mei Dong, Junfen Li, Weibin Fan*, Jianguo Wang*,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initial hydrocarbon pool intermediate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for the conversion of methanol to olefins over H-ZSM-5 zeolite. J. Catal., 369(C), 2019, 382–395.
2.Shiying Li, Junfen Li, Mei Dong*, Subing Fan, Tiansheng Zhao, Jianguo Wang, Weibin Fan*, Strategies to control zeolite particle morphology. Chem. Soc. Rev., 48(3), 2019, 885–907.
3.H.H. Yang, Y.Y. Chen, X.J. Cui*, G.F. Wang, Y.L. Cen, T.S. Deng, W.J.Yan, J. Gao, S.H. Zhu, U. Olsbye, J.G. Wang, W.B. Fan*, A Highly Stable Cu-based Catalyst for Clarifying the Catalytic Roles of Cu0 and Cu+ Species in Methanol Dehydrogenation. Angew. Chem. Int. Ed., 57(7), 2018, 1836–1840.
4.S. Wang, S.Y. Li, L. Zhang, Z.F. Qin*, Y.Y. Chen, M. Dong, J.F. Li, W.B. Fan*, J.G. Wang*,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the catalytic role of various acid sites on ZSM-5 zeolite in the carbonylation of methanol and dimethyl ether. Catal. Sci. Technol., 8(12), 2018, 3193–3204.
5.J.L. Chen, T.Y. Liang, J.F. Li, S. Wang, Z.F. Qin*, P.F. Wang, L.Z. Huang, W.B. Fan, J.G. Wang*, Regulation of Framework Aluminum Siting and Acid Distribution in H-MCM-22 by Boron Incorpora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Methanol to Hydrocarbons, ACS Catal., 6(4), 2016, 2299–2313.
6.T.Y. Liang, J.L. Chen, Z.F. Qin*, J.F. Li, P.F. Wang, S. Wang, G.F. Wang, M. Dong, W.B. Fan, J.G. Wang*, Conversion of Methanol to Olefins over H-ZSM-5 Zeolite: Reaction Pathway Is Related to the Framework Aluminum Siting. ACS Catal., 6(11), 2016, 7311–7325.
7.S. Wang, Z.H. Wei, Y.Y. Chen, Z.F. Qin*, H. Ma, M. Dong, W.B. Fan, J.G. Wang*, Methanol to Olefins over H-MCM-22 Zeolite: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Catalytic Roles of Various Pores, ACS Catal., 5(2), 2015, 1131–1144.
8.吴志伟,樊卫斌,董 梅,朱华青,李俊汾,焦卫勇,王建国,一种费托合成尾气制备汽油和芳烃的方法和装置,201811360175.8
9.王建国,王国富,樊卫斌,秦张峰,董 梅,何 月,盛 沛,一种光程连续可调的催化剂动态结构原位表征装置及应用,201611224614.3
10.陈友川,赵建涛,吴志伟,秦张峰,黄戒介,房倚天,王建国,一种用于煤矿高浓度瓦斯抽放气催化燃烧脱氧的流化床反应器,201611006284.0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1)王建国,樊卫斌,董 梅,李俊汾,秦张峰,王国富,分子筛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及其性能调控,2015,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2)王建国,朱华青,秦张峰,王 辉,吴志伟,王国富,高效一氧化碳低温氧化催化剂与工艺,2011,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3)王建国,秦张峰,朱华青,王国富,董 梅,陈树伟,催化反应新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验探索,2006,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4)王建国,董 梅,袁淑瓶,秦张峰,焦海军,朱华青,分子筛结构和吸附、催化性能的实验与分子模拟研究,2004,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5)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以上信息由会士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