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吴瑞凤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郑志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汪坤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于晓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付智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徐凡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宋春元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黄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志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秦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佳乐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继斌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董刘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国亭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高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昊哲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建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译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霍宣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张卫新

女, 合肥工业大学,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86/09 - 1990/07,合肥工业大学无机化工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0/09 - 1993/04,合肥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7/09 - 2000/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2001/05 - 2002/12,香港科技大学Shihe Yang教授课题组从事访问研究
2006/12 - 2007/01,香港科技大学Shihe Yang教授课题组从事访问研究
2009/11 - 2010/04,英国Bristol大学Stephen Mann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课题组从事访问研究
工作经历:
2014/04-至今,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工工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06–2014/04,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工工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12–2004/06,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工工艺系,教授
1996/04–2000/12,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工工艺系,讲师
1993/04–1996/04,合肥工业大学,化工系无机化工教研室,助教

研究领域和兴趣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设计、制备与性能调控

主要业绩

张卫新,女,合肥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省政府津贴,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安徽省化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颗粒制备与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电源技术》刊物编委。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常务理事,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高温高压综合化学实验-磷酸亚铁锂新能源材料的合成与表征”负责人,《化学反应工程》安徽省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安徽省高等学校“化工新材料制备与过程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主持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制备技术及产业化”主持人。
多年来开展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设计、制备与性能调控研究。将非经典结晶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电极材料制备和组装过程,提出基于温度场、压力场、溶剂场等改变金属离子溶剂化效应、调控反应晶粒成核与生长速率,建立高能量密度微纳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设计方法与规模化制备新技术及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等。通过拓展原位化学合成原理,调控金属基底表面薄膜生长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在金属基底上制备过渡金属氧化物有序微/纳结构阵列薄膜,将其直接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提出高能量、高安全性、高稳定性新型锂离子电池的构建新机制。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锂离子电池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技术,实现了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上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持承担国家级(6项)、省部级与企业委托科研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Acc. Chem. Res.与Adv. Mater.等上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130余篇、EI收录90余篇,论文他引5028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2004年获第七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2007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8年以来连续三届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第十一届安徽青年科技奖;2012年获“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和“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2016年获安徽省第七届、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9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省级特等奖。已培养毕业硕士和博士55人,目前指导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2人、博士后2人。

代表成果

一、代表论文
1. Fan Xiong#, Zhangxian Chen#, Cheng Huang, Tongzhen Wang, Weixin Zhang*, Zeheng Yang*, Fei Chen. Near-Equilibrium Control of Li2TiO3 Nanoscale Layer Coated on LiNi0.8Co0.1Mn0.1O2 Cathode Materials for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norganic Chemistry 2019, 58, 15498-15506.
2. Xiaoming Fan#, Junhao Zhao#, Zeheng Yang, Weixin Zhang*. A fluoride ion-mediated continuous etching–redeposition strategy to synthesize Si nanocomposites with appropriate SiO2 coating layers for Li-ion batterie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8, 54 (88), 12447-12450.
3. Heyun Gu, Yingmeng Zhang, Mengqiu Huang, Fei Chen, Zeheng Yang, Xiaoming Fan, Sheng Li, Weixin Zhang*, Shihe Yang, Mei Li, Hydrolysis-Coupled Redox Reaction to 3D Cu/Fe3O4 Nanorod Array Electr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Inorganic Chemistry 2017, 56(7), 7657-7667.
4. Guo Ma, Sheng Li, Weixin Zhang*, Zeheng Yang, Shulin Liu, Xiaoming Fan, Fei Chen, Yuan Tian, Weibo Zhang, Shihe Yang*, Mei Li. A general and mild approach to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manganese-based micro- and nanostructured bar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6, 55, 3667-3671.
5. Yingmeng Zhang, Weixin Zhang*, Zeheng Yang, Heyun Gu, Qing Zhu, Shihe Yang*, Mei Li. Self-sustained cycle of hydrolysis and etching at solution/solid interfaces: a general strategy to prepare metal oxide micro/nanostructured arrays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od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5, 54, 3932-3936.
6. Weixin Zhang*, Mei Li, Qiang Wang, Gongde Chen, Mei Kong, Zeheng Yang, Stephen Mann*. Hierarchical self-assembly of microscale cog-like superstructures for enhanced performanc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1, 21(18), 3516-3523.
7. Jun Xu, Weixin Zhang*, Zeheng Yang, Shaixia Ding, Chunyan Zeng, Lingling Chen, Qiang Wang, Shihe Yang. Large-scale synthesis of long crystalline Cu2-xSe nanowire bundles by water evaporation induced self-assembly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gas sensing.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09, 19, 1759-1766.
8. Weixin Zhang*, Shihe Yang*. In-situ fabrication of inorganic nanowire arrays grown from and aligned on metal substrate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09, 42(10), 1617-1627.
9. Jun Xu, Weixin Zhang*, Zeheng Yang, Shihe Yang. Lithography inside Cu(OH)2 nanorods: A general route to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the arrays of copper chalcogenide nanotubes with double walls. Inorganic Chemistry 2008, 47(2), 699-704.
10. Weixin Zhang, Xiaogang Wen, Shihe Yang*, Y. Berta, Zhonglin Wang. Single crystalline scroll-type nanotube arrays of copper hydroxide synthesized at room temperature. Advanced Materials 2003, 15 (10), 822-825.

二、发明专利
(1)张卫新,符军瑞,杨则恒,陈飞. 一种多孔结构开口核桃壳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020.08.21,中国,ZL201910525450.5
(2)张卫新,陈飞,杨则恒,程凤如,黄梦秋,邵宗明. 一种空心结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2017.3.30,中国,ZL 201710202240.8
(3)张卫新,熊凡,杨则恒,陈章贤. 一种基于近化学平衡体系制备钛酸锂包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2019.07.26,中国,ZL201910369581.9
(4)张卫新,杨则恒,李文明,陈飞,王业波. 一种用于焙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排气与传热多功能装置,2018.3.7,中国,ZL201820313501.9
(5)张卫新,陈飞,杨则恒,程凤如,黄梦秋,邵宗明. 一种空心结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2017.3.30,中国,ZL 201710202240.8
(6)张卫新,曾晖,杨则恒,王强,陈公德. 一种在铜基底上制备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CuO薄膜的方法,2013.4.25,中国,ZL201110132431.X
(7)张卫新,张晓静,杨则恒,一种羟基磷灰石纳米结构微球的制备方法,2012.11.21,中国,ZL 201110122427.5
(8)张卫新,杨则恒,王强,王华.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改性方法,2010.12.8,中国,ZL200810122605.2
(9)张卫新,杨则恒,丁筛霞,杨世和. 氧化铜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2009.3.18,中国,ZL200610037649.6
(10)张卫新,杨则恒,王强,刘怡.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系列纳米锂锰氧化物的合成方法,2008.2.27,中国,ZL 200610038148.X
(11)张卫新,杨则恒,张愿成,亚甲基蓝染料废水处理方法及催化剂制备方法,2008.6.4,中国,ZL 200510122782.7

三、特邀报告
(1)第六届全国储能工程大会,德清,2020年10月31日-11月3日,分会主题报告,“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研究”,分会主持.
(2)15th IUPA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vel Materials and their Synthesis (NMS-XV),沈阳,2019年9月6日-11日,分会邀请报告“High-Capacity Cathode Materials for Advanced Lithium Ion Batteries: Microstructur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Modulation”,分会主持.
(3)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济南,2019年8月18日-21日,分会邀请报告“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3D metal/transition metal oxide core-shell micro/nanostructured array electrode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ies”,分会主持.
(4)2019中国化工学会年会,青岛,2019年10月17日-20日,分会邀请报告“Rational Design and Effective Tuning of Meso-scal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Li-ion Batteries”,分会主持.
(5)第33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苏州,2019年8月16日-17日,分会邀请报告“高比能量介尺度结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与性能调控”,分会主持.
(6)第3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学术大会,深圳,2016年10月21日-24日,分会邀请报告“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7)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大连,2016年7月1日-4日,分会特邀报告“一种通用软化学方法可控制备高性能棒状微纳结构锂离子电池”.
(8)2013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井冈山大学,2013年4月21日-25日,分会特邀报告“基于Cu基底层层自组装制备CuO薄膜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研究”
(9)第十一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合肥、芜湖,2016年5月15日-19日,大会特邀报告“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10)第一届中国(国际)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长沙,2016年6月14日-16日,分会特邀报告“可控制备高性能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