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郑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迟恩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胡和兵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郑俊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宋乐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文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琴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亚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晓洁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韩媛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毕鑫泽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龚新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闫怡帆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郭晓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腾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美怡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泽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佳瑶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肖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张贵生

男, 河南师范大学,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82,09-1986,06 吉林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本科学生
1986,07-1989,06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9,07-1999,09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9,09-2002,06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2,07-2003,01 河南师范大学还需要环境科学学院,有机化学专业,教授
2003,01-2006,01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员,高级研究员
2006-至今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

研究领域和兴趣

糖药物化学生物学;绿色有机合成化学;

主要业绩

1989年在河南师范大学参加工作,现为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多年来,在有机高选择性试剂研制及应用、具有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与糖基缀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绿色有机合成方法及富勒烯衍生物合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参与完成原化工部“八五”重点技改工程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项,结题优秀并获得滚动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8项和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项目、科技创新杰出青年计划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多项。获授权国际专利、美国专利及国家发明专利10件;在包括J. Am. Chem. Soc., Chem. Sci., Org. Lett., J. Med. Chem., Green Chem., Adv. Synth. Catal., J. Org. Chem.等在内的国际及国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在国际的SCI核心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被引用2000余次。
近年来兼任河南省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曾参与组织了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暨空间生命起源与进化专委会年会,2016年中国化学会晶态材料化学前沿论坛等;入选了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计划、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和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代表成果

1. Xiaoxiao Liu, Yuan Kou, Hao Wu, Tong-Xin Liu*, Qingfeng Liu, Zhiguo Zhang*, Xingjie Zhang, Guisheng Zhang*, Inverse conjugate additions of acrylic amides and esters with F/Cl/O/N-nucleophiles and CF3+ reagents. Sci. Adv. 11, eadt2715 (2025).
2. Xingjie Zhang *, Di Qi, Chenchen Jiao, Xiaopan Liu, Guisheng Zhang*, Nickel-catalyzed deaminative Sonogashira coupling of alkylpyridinium salts enabled by NN2 pincer ligand. Nat. Commun. 12:4904 (2021).
3. Yameng Wan, Hao Wu, Nana Ma, Jie Zhao, Zhiguo Zhang,* Wenjing Gao and Guisheng Zhang, De novo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dipyridopurinone derivatives as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sts in productive guanylation reactions. Chem. Sci., 2021, 12, 15988–15997.
4. Yi-Jun Gong, Xiao-Bing Zhang,* Guo-Jiang Mao, Li Su, Hong-Min Meng, Weihong Tan, Suling Feng and Guisheng Zhang*, A unique approach toward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s for bioimaging with remarkably enhanced contrast. Chem. Sci., 2016, 7, 2275-2285
5. G. Zhang , L. Fang, L. Zhu, Y. Zhong, P. G. Wang*, D. Sun*, Synthes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3’-Azido Disaccharide Analogues of Daunorubicin against Drug-Resistant Leukemia. J. Med. Chem. 2006, 49, 1792-1799.
6. Zhang, G.; Shen, J.; Cheng, H.; Zhu, L.; Fang, L.; Luo, S.; Muller, M. T.; Lee, G. E.; Wei, L.; Du, Y.; Sun, D.*; Wang, P. G.*, Synthes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Rebeccamycin Analogs with Uncommon Sugars. J. Med. Chem. 2005, 48, 2600-2611.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