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公少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影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四海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秦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沁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熊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鑫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晋奕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霍圆圆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夏新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YUSRAN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琪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曾祥群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韩义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瑞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史沛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晓悦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中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梁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杨俊林

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85.9-1989.7 西北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9.9-1992.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专业为物理化学。
1992.9-1995.7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专业为物理化学。
1995.7-1997.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97.7-1997.12 荷兰瓦赫尼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生物科学系,博士后。
1998.1-1999.9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
1999.10-2002.1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副研究员、研究员。
2003.1-2006.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三处,研究员、项目主任、副处长。
2006.11-201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三处,研究员、项目主任、处长。
2016.7-2018.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研究员、科学部副主任。
2018.7-20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研究员、副局长(主持工作)。
2020.10-至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研究员,常务副主任。

研究领域和兴趣

化学与化学工程自然科学基金管理

主要业绩

一、谋划化学科学未来发展,厚植化学化工基础
1.强化部署,落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推动“十四五”化学与化工学科发展规划的落实;坚持“四个面向”,组织了15次双清论坛和数次学科发展战略会,精准凝练科学问题,促进科研范式变革;倡导创新为上,组织学部部署和遴选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完善重大类型项目立项机制,提升项目立项的科学和公平性。落实中央领导指示与批示精神,部署基于“电子特气”、“双碳”、“微塑料”及“福岛核污染”等专项项目,推进我国“卡脖子”关键问题的突破。
2.统筹发展,提高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效能:扎实推动自然科学基金的系统改革,进一步完善优化学科布局,推进“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评审机制的实施;推进科学基金评审的学风建设,积极开展根除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工作,维护科学基金评审的科学性与公正性。积极参与学部资助管理绩效评估试点,明晰未来发展愿景,厚植内生动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助力顶层设计;贯彻化学化工学科均衡发展的理念,提升科学基金资助能效。
3.真抓实干,保障科学基金事业发展:充分调动各位同事的工作积极性,强化责任担当;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构建合理管理人才梯队;关注学部工作人员发展,适时进行提职、轮岗调整。选派年轻干部进行援藏挂职锻炼,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强化诚信,营造良好科研生态环境;规范学部制度建设,制定行之有效的出差、出行、参会及廉洁自律等管理办法,不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基金管理队伍。
二、发挥科学基金独特优势,筹划国际合作发展
1.拓展国际合作资助体系:提出自然科学基金首个国际合作科学计划,即“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科学计划,经党组审议同意立项,并牵头制定了实施方案;拓展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体系,牵头起草外国学者项目实施方案(建议稿),并建立部委协同工作机制。
2.谋划国际合作战略格局:着力推进高层政策研讨,努力协助委领导在我驻巴黎使馆与欧洲16个资助机构召开“新时代科学基金资助战略”研讨会;与英国国家科研创新署共同召集全球30余家重要科学资助机构在北京举行“科学基金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全面提升科学基金国际影响力。挖掘科学基金优势特点,组织“科学基金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专题调研,提出2021-2035年中长期及“十四五”科学基金国际合作战略思路与政策措施。
近五年年终作为支部书记述职均为优秀,近三年业务考核为优秀。2023年,党支部被评为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技术部“四强”党支部,获评2021-2023年科学技术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
三、光电功能分子聚集态及生物医用材料表界面
1.光电功能分子聚集态研究: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共轭聚合物,研究了这些分子以及复合分子体系的激发态性质,特别是聚合物光激发原初过程、聚集态的光物理性质,如,能量转移、电荷分离以及分子内不同链段或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为综合光电性能优良的器件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2.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的改性及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发明了一套体外细胞培养系统,此系统的特点是,利用体系内细胞培养液产生的静压,准确地控制细胞在材料上黏附、解吸附及生长过程中中所承载的剪切力,从而使模拟体内细胞生长过程中所受的力环境成为可能。探讨了材料与组织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这套系统的关键是一平流型“流槽”的设计,并为其配备显微成像和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系统(个人发明专利)。考察了成纤维细胞等在几种合成的生物材料,如Poly(L-lactic acid) (PLLA)、poly(L-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等表面改性前后的黏附及解黏附动力学,探讨细胞在是否存在剪切力情况下,生长以及微生物细胞对粘附过程的影响规律,从而获得了几种有潜在医用价值的材料。
在完成上述研究工作期间,本人获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青年科学奖,青年科学奖特别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本人排名第一)。

代表成果

(1) 高飞雪,赵璐,沈祥建,杨俊林,陈拥军;优化物理化学学科资助布局,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效能;物理化学学报,40,79(2024)。
(2) Zhiyi Yu, Peng R. Chen, Junlin Yang, Yongjun Chen, Yan Zhang; Overview of chemical biology at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ature Chemical Biology,19, 1167(2023).
(3) Robert Bird, Lizhi Zhu, Di Zhang, Dan Li, Lixue Zou, Junlin Yang, Xuefeng Fu, Gilles P. Georges;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 in Organic Synthesis: Global State of Research Metrics and Advances in Precision, Efficiency, and Green Chemistry;Kan Yue, Qiongqiong Zhou, Organic Letters, 25, 2167 (2023).
(4) 邢曦雯,陈鹏,吴家睿,蒋华良,杨俊林,张艳;“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重大研究计划中期成果;中国科学基金,37,1047(2023)。
(5) 刘志成,伊晓东,高飞雪,谢在库,韩布兴,孙予罕,何鸣元,杨俊林;绿色碳科学:双碳目标下的科学基础——第292期“双清论坛”学术综述;物理化学学报,39,99(2023)。
(6) 李文聪,徐进,申洁,刘娟娟,范英杰,杨俊林;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学科交叉研究资助机制及启示;物理化学学报,36,173(2020)。
(7) Yuqing Wan, Jian Yang, Junlin Yang, Jinzhong Bei, Shenguo Wang; Adhesion on gaseous plasma modified poly-(L-lactide) surface under shear stress field; Biomaterials, 24, 3757(2003).
(8) Junlin Yang, Hongzhen Lin, Qingguo He, Liansheng Ling, Chuanfeng Zhu, Fenglian Bai; Composition of Hyperbranched Conjugated Polymers with Nanosized Cadmium Sulfide Particles, Langmuir, 17, 5978 (2001).
(9) Junlin Yang, J. Mieke Kleijn; Order in Phospholipid Langmuir-Blodgett Layers and the Effect of the Electrical Potential of the Substrate; Biophysical Journal, 76, 323 (1999).
(10) 杨俊林,高飞雪,田中群 《物理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科学出版社,2011,北京。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