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孔令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许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赵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孔杜林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延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文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钟洪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志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小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黄吉振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贾腾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才红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高新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赵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赖跃坤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爱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战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杜翔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翁经纬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雷鸣

男, 浙江大学化学系,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89.9-1991.7大连轻工业学院 化工系 专科
1991.10-1996.8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应用化学研究部 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96.9-1999.7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硕士
1999.9-2002.6浙江大学 化学系 博士
2002.6-2004.5浙江大学 博士后
2004.6-2010.12浙江大学 化学系 副研究员(评聘)
2010.12至今 浙江大学 化学系 副教授、教授
2012.3-2013.4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化学与材料科学工程(CMSE Clayton)研究院和柔性光电国家实验室 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和兴趣

有机化学、有机半导体材料化学、PET分子影像探针合成

主要业绩

立足有机化学,长期开展与能源材料化学和分子核医学仪器领域的交叉合作研究,主要涉及功能导向的有机光电材料设计合成与功效关系研究方向和应用导向的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控合成方向。近5年,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研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参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项目、参研1项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分别获得以下标志性成果:
(1) 针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设计合成了系列富勒烯类电子传输层材料,提高了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为实现大面积、低成本器件加工提供了性能优良的材料和新工艺,尤其是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对空气、水和光的稳定性;阐明了n-型交叉自掺杂高电导富勒烯铵盐的结构-性能关系,提出了n-型交叉自掺杂理论和导电模型,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卤素离子-富勒烯π非共价键作用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学,用于指导研究能量转换系统中中的相关问题;探明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卤素离子穿透富勒烯电子传输层迁移的途径和机制,为设计新型电子传输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几年,开展非平面型有机半导体分子设计合成和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 合作研制成功同位素标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控芯片模块化自动合成系统两代样机,实现了在微小尺度反应器内超微量、快速合成系列18F标记PET分子影像探针,在微流控合成PET分子影像探针和相关部件方面获得授权6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推进了我国核医学分子影像探针合成技术的跨越发展,为PET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提供新装置、新技术。

代表成果

代表性论文:1. Q. W. Zhu, C. X. Kan, Y. C. Cao, Z. F. Tang, K. Xu, P. J. Hang, B. Li, Y. X. Yao, M. Lei*, X. G. Yu* Tandem electro-oxidative C−C, C−N coupling-aromatiz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pyrazine-fused bis-aza[7]helicene, Org. Lett. 2022, 24, 7053–7057. (Cover article).
2. Z. F. Tang, T. Y. Li, Y. C. Cao, Y. Y. Zhang, L. F. He, A. B. Zheng, M. Lei* Chrysene based azahelicene π-linker of D–π–D typed hole transporting materials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 ChemSusChem 2021, 14, 4923–4928.
3. C. X. Kan, Z. F. Tang, Y. X. Yao, P. J. Hang, B. Li, Y. Wang, X. Sun, M. Lei*, D. R. Yang, X. G. Yu* Mitigating ion migration by polyethylene glycol modified fullerene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nhanced stability, ACS Energy Lett. 2021, 6, 3864−3872.
4. X. Sun, L. Y. Ji, W. W. Chen, X. Guo, H. H. Wang, M. Lei*, Q. Wang*, Y. F. Li, Halide anion–fullerene π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n-Doping and halide anion migration mechanism in p-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J. Mater. Chem. A, 2017, 5, 20720–20728.
5. W. W. Chen, W. X. Jiao, D. B. Li, X. Sun, X. Guo, M. Lei*, Q. Wang*, Y. F. Li, Cross self-n-doping and electron transfer model in a stable and highly conductive fullerene ammonium iodide: A promising cathode interlayer in organic solar cells, Chem. Mater. 2016, 28, 1227–1235.
专利:
[1] 雷鸣 焦伟祥 刘晓东 宋波 周祎 李永舫 富勒烯冠醚衍生物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CN104779351B) (2017.8.25)
[2] 雷鸣 林周晨 王欢欢 一种自掺杂富勒烯固定钯纳米电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CN108232211B) (2020.7.24)
[3] 雷鸣 唐泽丰 张雨燕 李天宇 贺丽飞 王鹏 䓛基氮杂[7]螺烯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ZL 2021 1 0930180.3 (2021.8.13)
学术会议:
[1] 全国第十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 北京 2015.8.7-10
高电导富勒烯铵碘n-型交叉自掺杂机理和导电模型(口头报告)
[2] 2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rganic Optoelectronics (ICOOE 2016) 宁波 2016.11.11-13
n-型自掺杂富勒烯铵碘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和结构-性能关系研究(口头报告)
[3] 第四届富勒烯国际科学会议 北京 2019.11.3-5
富勒烯胺和富勒烯铵碘的应用研究(邀请报告)。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