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刘红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红林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新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叶曦翀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唐怀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韦晓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中高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董瑞婷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付珺瑶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魏子翔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郭会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高嘉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庆玲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宜凯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兰金叻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艺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嘉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瑞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康博晗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万自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85-09 至 1989-06 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 学士 放射化学
1992-09 至 1996-06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硕士 核化工
1999-09 至 2004-06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工作经历:
1989-06 至 1992-1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 核化学应用研究室 研究实习员
1992-10 至 1998-1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 锕系元素化学与工艺研究室 助理研究员
1998-10 至 2001-06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 锕系元素化学与工艺研究室 副研究员 室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
2001-06 至 2004-1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 锕系元素化学与工艺研究室 研究员 室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
2004-10 至 2007-0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 核化学应用基础研究室 研究员、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2007-01 2007-01 至 2014-0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所长
2014-03 至 2023-0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院长助理
2019-01至今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
研究领域和兴趣
钚化学、核测试及核参数测量、放射性废物处理等
主要业绩
张生栋,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我国核化学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测试及核参数测量、核设施退役、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领域研究。根据核工业发展特点,将化学、材料学、分析测试等相结合,创建了特种元素的固体化学研究平台、核化学研究平台。他主持完成了国家重大专项、国防预研、国防基础、核能开发等20余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张生栋开启了我国特种元素固体化学研究,揭示了多种化学形态特种元素共存条件下全溶解、过渡金属存在下特种元素的络合、金属特种元素与蒸汽氧化反应爆燃等科学问题,创建了在线快速准确测量特种元素同位素丰度方法,掌握了过渡金属离子存在下特种元素的络合规律,解决了核工业重大实际问题。
作为核化学学术带头人,建立了我国核化学研究平台,创新性提出并建立了长寿命痕量核素的分离与测试方法,以及短寿命核素的快化分离方法,引领了我国核化学基础研究方向。他创新性建立了飞克(10^-15)量级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分离纯化与测试方法,解决了超痕量核素准确定值难题,并测定了多个重要长寿命核素(半衰期大于10^4年)的半衰期,为我国放射性核素分析测试开辟了新途径、新方法;建立了从上千种裂变产物核素中快速化学分离纯化短寿命核素的方法,测定了一批短寿命裂变产物核素(分钟)的核参数,丰富了数据库。
作为中核集团首席专家,深耕核燃料循环各阶段放射性废物的研究,针对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核能可持续发展和核设施退役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开展前瞻性、重大安全问题、节能减排、减容减害等技术开发,并通过验证实现工程化,在国内起到了技术引领和示范作用。
张生栋同志具有强烈的创新动力,掌握所在领域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具有卓越的组织决策能力,在所在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卓越的团队引领和人才培养能力,在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任兼职教授。
张生栋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SCI收录20余篇,;出版著作7本,其中专著2本,译著1本;授权专利35项,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13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获全军科技奖二等奖2项;获首都劳动奖章、中核集团卓越工程师、奋进中核人等荣誉称号。
代表成果
1. Zhang S D, Guo J R, Cui A Z, et al,Measurement of the half life of 126Sn using a radiochemical method[J],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1996, 212(2):93-99;
2. Zhang S D, Yang L, Guo J R, et al. Measurement of thermal neutron cross sections of the reactions Sn-126(n,γ)Sn-127g,Sn-127m[J].Radiochimica Ac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Chemical Aspects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94(8): 385-390.;
3. 张生栋,长寿命裂变产物核素核数据测量进展[J],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6, 40(2):199-205;
4. 张生栋,严叔衡,乏燃料后处理湿法工艺技术基础研究发展现状[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15, 37(005):266-275;
5. 张生栋,凡金龙,丁有钱,李志明,杨磊;182Hf/180Hf的测定方法;2013, 201310000947.8;2015,ZL201310000947.8;
6. 凡金龙,张生栋,丁有钱,杨磊,杨志红;岩石中痕量铪的分离纯化方法; 2013,201310001366.6;2014,ZL201310001366.6;
7. 丁有钱,杨志红,张生栋,崔安智; La-142 快速分离系统;2009, 200910119300.0;2012, ZL200910119300.0;
8. 张生栋,丁有钱. 《放射化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2年,北京;
9. 张生栋. 《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治理关键技术》,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21年,北京;
10. 张生栋. 核燃料循环后段材料问题,2023,首届核工业特殊材料学术研讨会,北京(邀请报告).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