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公少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影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四海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秦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沁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熊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鑫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晋奕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霍圆圆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夏新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YUSRAN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琪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曾祥群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韩义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瑞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史沛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晓悦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中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梁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潘勇

男, 南京工业大学,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2000.09-2004.06,南京工业大学安全工程系,本科学生;
2004.09-2006.06,南京工业大学安全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10.06-2012.12,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工作经历:
2009.06-2011.06,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
2011.06-2017.11,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2.12-2013.06,香港理工大学屋宇工程系,江苏省公派访问学者;
2014.01-2015.02,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系,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2017.07-2021.02,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2017.11-至今,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21.02-至今,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研究领域和兴趣

危险化学品与化工过程安全,新能源与新材料(纳米材料、阻燃材料、离子液体、燃料电池)安全,工业过程防火防爆与风险评估

主要业绩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产值约占GDP的1/8。危险化工过程由于其本身所固有的物料易燃易爆、反应过程强放热和操作条件高温高压等固有危险性,极易发生火灾爆炸等重特大事故。传统化工过程安全研究普遍存在“重”事后应急,“轻”源头预防,如何在化工过程设计阶段从“源头”上降低化工系统固有风险,是实现化工本质安全与事故预防的重要途径。
申请人以典型危险化工过程本质安全评估与优化设计为目标,分别从化工物料、反应、工艺三个方面,紧密围绕化学品结构危险性及固有风险评估、反应热失控演化与临界判据模型、反应工艺本质安全评估优化等关键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建立典型危险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关键技术体系并进行工程应用,提升过程本质安全化水平,从“源头”上减少或预防重大事故发生。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专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reen Che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6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申请PCT专利3项;参与制定全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2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6项;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江苏省“杰青”、重庆市“巴渝学者”客座教授;获得全国优博论文提名、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
1、主要创新成果
(1)化学品危险特性的定量构效关系及燃爆作用机制:针对化学品结构危险性机理“不清”的难题,揭示了影响化学品不同危险特性的特征危险性基团及结构因素,确定了基团类型、数目及排列方式以及化学品拓扑、电性、氢键等微观结构对宏观危险特性的影响,实现化学品固有风险评估与物料筛选。提出了化学品特征结构量化表征与优化筛选方法,针对液态烃等10类典型化学品的爆炸极限等12种危险特性参数建立基于分子结构的理论预测模型,解决化学品危险特性基础数据缺乏的难题。成果2017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2)。
(2)化学反应热失控临界判据及抑制机理:针对化学反应热失控机制“不明”的难题,分别提出了基于热点雅克比矩阵迹和基于最大允许温度的间歇及半间歇式反应系统热失控临界判据模型,实现反应系统热失控临界条件有效预测;揭示了搅拌、进料、冷却等操作条件对苯乙烯本体聚合等危险反应热失控发展历程影响规律,确定了抑制剂不同注入工艺的抑制效果,实现工艺参数与安全控制条件优化。成果获2019年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3)化工过程本质安全评估与设计优化:提出了多步反应热失控多特征温度评估方法,建立了事故概率与临界判据耦合的反应热失控定量风险评估技术,提出了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本质安全综合评估方法,实现化工过程本质安全综合风险量化评估;开展了基于溶剂替代、过程强化等原则的典型化工过程本质安全优化设计并进行工程应用,形成了典型危险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关键技术体系并进行工程应用。成果获2020年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
2、成果的科学价值与社会经济意义
我国是化工大国,但化工事故率是西方发达国家的5~6倍,致使事故频发,社会“谈化色变”。上述成果打破了国外在双氧水合成等十余个危险工艺中安全控制参数的“黑箱”,建立了过氧乙酸叔丁酯合成等近十个工艺的反应失控模型和安全控制设计方案,破解了本质安全评估与设计的关键难题与技术瓶颈,成果在全国110余套化工装置的本质安全评估、设计优化与工程放大中成功应用,提高了氧化、聚合等8类危险工艺的本质安全度,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化工事故发生,解决化工重大事故风险防控的国家与行业重大需求,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Katritzky教授在其发表在Chem. Rev.的论文中指出:“Pan等人提出的一系列化学品危险特性预测模型优于现有模型,能有效替代实验测试,适用范围广”。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谢克昌院士、涂善东院士、任其龙院士等7位学者鉴定指出:“该成果技术指标先进,应用性强,在化学品危险特性预测模型、工艺安全临界判据、反应热失控风险评估技术等方面属国际领先”。

代表成果

1.论文
[1] Qi Ronghua, Pan Yong*, Cao Jiakai, Yuan Beilei, Wang Yanjun, Jiang Juncheng,Toward comprehension of the cytotoxicity of heterogeneous TiO2-based engineered nanoparticles: a nano-QSAR approach,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8(2021),10.1039/D0EN01266A;
[2] Cao Jiakai, Pan Yong*, Jiang Yanting, Qi Ronghua, Yuan Beilei, Jia Zhenhua*, Jiang Juncheng*, Wang Qingsheng,Computer-aided nanotoxicology: Risk assessment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via nano-QSAR,Green Chemistry,22(11)(2020),10.1039/D0GC00933D;
[3] Cao Wei, Pan Yong*, Liu Yinglei, Jiang Juncheng,A novel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flash points of binary mixtures from molecular structures,Safety Science,126(2020),10.1016/j.ssci.2020.104680;
[4] Gu Xiaochen, Zhang Jiandu, Pan Yong*, Ni Yuqing, Ma Congming, Zhou Wei, Wang Yuanyuan,Hazard analysis on tunnel hydrogen jet fire based on CFD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 and concentration field,Safety Science,122(2020),10.1016/j.ssci.2019.104532;
[5] Jiang Juncheng, Duan Weijia, Wei Qian, Zhao Xinyue, Ni Lei, Pan Yong*, Shu Chi-Min*,Development of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QSPR) models for predicting the thermal hazard of ionic liquids: A review of methods and models,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 301(2020),10.1016/j.molliq.2020.112471;
[6] Pan Yong*, Qi Ronghua, He Pei, Shen Ruiqing, Jiang Jiajia, Ni Lei, Jiang Juncheng, Wang Qingsheng*,Thermal hazard assessment and ranking for organic peroxides using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approaches,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140(5)(2020),10.1007/s10973-019-08966-3;
[7] Shen Shijing, Pan Yong*, Ji Xianke, Ni Yuqing, Jiang Juncheng,Prediction of the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s of binary miscible liquid mixtures from molecular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9)(2019), 10.3390/ijms20092084;
[8] Huang Gaosheng, Lin Wei-Cheng, He Pei, Pan Yong*, Shu Chi-Min*,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imidazolium-based ionic liquid binary mixtur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 272(2018), 10.1016/j.molliq.2018.09.058;
[9] Zhao Xinyue, Pan Yong*, Jiang Juncheng, Xu Shuangyan, Jiang Jiajia, Ding Li,Thermal hazard of ionic liquids: modeling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of imidazolium ionic liquids via QSPR method,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56(14)(2017),10.1021/acs.iecr.6b04762;
[10] Pan Yong *, Li Ting, Cheng Jie, Telesca Donatello, Zink Jeffrey I., Jiang Juncheng,Nano-QSAR modeling for predicting the cytotoxicity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using novel descriptors,RSC Advances, 6(31)(2016),10.1039/c6ra01298a.
2.专利:
[1] 潘勇、沈世静、纪献柯、蒋军成、曹崴;一种确定生物柴油燃烧性能的方法;2018、CN201810476722.2;2021、ZL201810476722.2;
[2] 蒋军成、潘勇、成杰、张尹炎;一种确定自反应性化学物质热危险性的方法;2012、CN201210441367.8;2015、ZL201210441367.8 ;
[3] 蒋军成、潘勇、李国梁、崔益虎、倪磊、张尹炎;一种确定多元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的方法;2011、CN201110437191.4;2014、ZL201110437191.4;
[4] 蒋军成、潘勇、倪磊、崔益虎、李国梁、张尹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有机混合物燃爆特性预测方法;2012、CN201210038882.1;2014、CN201210038882.1;
[5] 蒋军成、潘勇、王睿、曹洪印;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有机化合物燃爆特性预测方法;2008、CN 200810022518.X;2012、ZL 200810022518.X;
[6] 蒋军成、潘勇、王睿、曹洪印;基于遗传算法的有机化合物燃爆特性预测方法;2008、CN200810022519.4;2011、ZL 200810022519.4;
[7] 潘勇、余俊涛、姚舜、陈野风、吴继业、朱常龙;抗变形防跑偏新型传送带;2018、CN201821706748.3;2020、ZL201821706748.3;
[8] 蒋军成、陈强、张文兴、倪磊、潘勇、卞海涛;蒋伟反应失控抑制剂抑制效果测试系统;2019、CN201920509135.9;2019、ZL201920509135.9;
[9] 宋泽阳、潘旭海、潘勇、张冬雪、朱学良、江佳佳;城市固体废弃物自维持阴燃处理装置;2017、CN201721561886.2
;2018、ZL201721561886.2;
[10] 宋泽阳、张冬雪、朱学良、潘勇、潘旭海;火风压驱动地裂缝气流作用下地下煤火实验测试装置;2018、CN201820415450.0;2018、ZL201820415450.0.
3. 著作:
[1] 蒋军成、潘勇, 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北京;
[2] 蒋军成、潘勇,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危险特性, 科学出版社,2011,北京.
4. 研究技术报告(未公开发表的重要报告):

5. 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
[1] 潘勇,Prediction of hazardous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s from molecular structures,2019,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Urban and Industrial Safety,中国南京 ;
[2] 潘勇,Prediction of lower flammability limits of binary fuel mixtures from molecular structures,2016,The 3rd Forum on Cross-Strait of Industrial Safety,中国台湾;
[3] 潘勇,易燃易爆化学品固有安全风险评估,2019年,2019中国化工学会年会第三届化工安全论坛特邀报告,中国青岛;
[4] 潘勇,易燃易爆化学品固有安全风险评估,2021年,2021首届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年会主题报告,中国南京。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