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李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嘉乐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阮汉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陆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敏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方蓥玲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欣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度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洪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浮依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胡继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黄筠庭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赵嘉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孟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颜吉德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丁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崔伟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吉鑫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冯世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泽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96/09 - 2000/07,东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学士
2000/09 - 2003/06,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硕士
2003/09 - 2007/07,吉林大学,物理化学,博士
2001/07 - 2006/06,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助教
2006/07 - 2011/11,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讲师
2008/03 – 2010/0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博士后
2011/12 - 至今,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和兴趣
高等教育与功能纳米材料
主要业绩
自入职以来,一直从事物理化学教学与功能纳米材料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的工作,主要业绩如下:
(一)高等教育
在教学方面,秉承“融入缩短距离,沟通加深领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本身就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过程,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有力的提升作用。做一个学生喜爱的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并反过来推动教师教的热情。另外,注重在备课讲课过程中,与同事、学生以及全国同行之间的沟通,可以对知识点产生更深的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物理化学历来被学生认为是较难掌握与理解的一门专业课,源自于其偏理论性,而且整体涵盖面比较广。针对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实例与模型,将其与物理化学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另一方面又反过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此外,也适当的联系科研的进展,将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点与新近的科研热点背景进行关联,从而使学生开阔视界,并反哺基础。
在课程的教学中采取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结合图表数据分析、章节知识点联系、版块内容系统化总结、小组协作自拟试题、学生翻转讲解习题以及课上课下不定期的线上测评等多种手段,并潜移默化的引入思政内容,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以及责任感等各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培养。此外,建立了“物理化学知识点解析”的线上课程,帮助学生梳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更好的促进教与学的融合。
到目前为止,承担吉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校级本科教学改革,校级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学院教学改革等多项课题与项目。在化学教育、大学化学、大学(教学与教育)等核心与重点期刊发表与录用待发表教研论文8篇。
(二)功能纳米材料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
从事纳米结构导电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已近20年,对导电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异质结构的构建与应用具备丰富的经验,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Chem. Commun., J. Mater. Chem., Polymer等相关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出版“纳米结构导电聚合物研究进展”学术专著一部,并参编“Advanced nano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撰写其中“Nanomaterials of conducting polyme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一章内容,系列研究成果“纳米结构金属/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构建与性能研究”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与吉林省教育厅等多项课题与项目。
在材料设计合成方面,通过有效实施热/动力学的控制合成策略,结合表面活性剂与加速剂的使用,获得了基于导电聚合物、贵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的覆盆子状、中空型、中空多级型、花瓣状、蛋黄-蛋壳状等一系列单组分与多组分的纳米结构。在此基础上,将合成的理解付诸应用,开展基于金属、氧化物与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复合材料在氧还原、氧析出以及氢析出等电催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如通过ZIF-8、ZIF-67以及聚苯胺、聚吡咯等沉积于CeO2表面获得杂原子掺杂碳包覆CeO2的复合型氧电极催化剂;通过聚吡咯与高锰酸钾的直接氧化反应得到的杂原子掺杂碳/MnO2的氧还原催化剂;以银与聚吡咯异质结构构建了新颖的Janus型银-杂原子掺杂碳复合氧还原催化剂等。发现将表面活性剂引入杂原子掺杂碳体系中,可以有利于介孔结构的生成,从而促进传质,获得良好的双功能催化效果。通过这些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构建,理解不同活性组成之间的界面效应,对于氧空位以及杂原子掺杂等活性位点的产生与作用有了基本的认识。
总而言之,教学与科研作为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环节,不是单独作为孤立系统存在,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探索并深入挖掘两者的有机联系,从而积累经验,取得更好的成绩。
代表成果
1. 邢双喜*,张素铭,周仕东,自拟试题在物理化学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探索,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 43 (2): 51-56.
2. 张素铭,邢双喜*, 对如何促进学生学好物理化学网络课程的思考,化学教育,2021,42 (4), 40-45.
3. 邢双喜*,王一鸣,物理化学教材中表格数据的深度分析与教学实践-以电解质溶液一章为例,大学化学,2019,34(2),65-69.
4. Yiwei Zhao, Qiming Sun, Xianchun Liu, Dehua Li*, Shuangxi Xing*, Cu/Co/CoS2 embedded in S,N doped carbon as highly-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and evolution electrocatalyst for rechargeable zinc-air batteries, Inorg. Chem. Front., 2022, 9, 2917 - 2927.
5. Usman Ali, Kamran Sohail, Yuqi Liu, Xiaodan Yu, Shuangxi Xing*, Molybdenum and phosphorous dual-doped, transition metal-Based, free-standing electrode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ChemElectroChem, 2021, 8, 1612-1620.
6. Yue Yu, Yuqi Liu, Xiaolei Peng, Xianchun Liu, Yan Xing**, Shuangxi Xing*, Multi-shelled CeO2/Co@N-doped hollow carbon microsphere as tr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rechargeable zinc-air battery and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Sustainable Energy Fuels, 2020, 4, 5156 - 5164.
7. Yuqi Liu, Yue Yu, Zhongcheng Mu, Yuanhong Wang, Usman Ali, Shengyu Jing, Shuangxi Xing*, Urea-assisted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MoS2-Ni3S2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Inorg. Chem. Front., 2020, 7, 3588–3597.
8. Guodong Zhang, Yanhong Shi, Hongru Wang, Lingling Jiang, Xiaodan Yu, Shengyu Jing**, Shuangxi Xing*, Panagiotis Tsiakaras***, A facile route to achieve ultrafine Fe2O3 nanorods anchored on graphene oxide for application in lithium-ion battery, J. Power Sources, 2019, 416, 118-124.
9. Yue Yu, Xiaolei Peng, Usman Ali, Xianchun Liu, Yan Xing**, Shuangxi Xing*, Facile route to achieve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and evolution reactions derived from CeO2 encapsulated by the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67, Inorg. Chem. Front., 2019, 6, 3255-3263.
10. Liang Zhang, Xinyue Wang, Tingting Zhang, Chengzhan Liu, Dehua Li, Shuangxi Xing*, Achieving Janus Ag@N-doped carbon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from eccentric encapsulated Ag@polypyrrole, J. Alloy. Compd., 2019, 785, 491-498.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