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尉慰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保宁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瑞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胡华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肖瑶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俊川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称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卢锡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春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志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常智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孟翔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籼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沈运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大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汤雨晴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人铭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刘强

男, 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97.9-2001.7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理学学士
2001.9-2006.6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导师: 刘中立 教授),理学博士
2006.7-2009.12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
2009.8-2011.12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合作导师: 吴骊珠 院士、佟振合 院士),博士后
2009.12-2015.5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2015.5-至今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研究领域和兴趣

有机光化学、自由基化学

主要业绩

围绕“符合绿色化学原则的可见光催化反应”开展研究,致力于降低光反应对环境的影响,发展廉价高效、高选择性、高附加值的可见光催化反应。主要研究进展可归纳为:
1. 以可见光为能量,用氧气替代传统高污染、难处理的氧化剂,在室温下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化学转化。利用廉价的染料作为光催化剂,通过碱调控高效实现了多种化合物的分子内脱氢反应,并系统性地证明了碱对可见光需氧氧化的调控机理 (Green Chem. 2014, 16, 3752) 。进一步地,发展了无金属、温和地光催化体系,实现了重要精细化工原料苯偶姻双醚的制备 (Green Chem. 2018, 20, 5479)、二硒醚对芳烃及杂芳烃的硒化反应(Green Chem. 2017, 19, 5559)、中性条件下醛肟脱水制备腈(Chem. Commun., 2019, 55, 9701)、对羟基苯乙烯的异源自由基交叉偶联反应(Org. Lett. 2021, 23, 7, 2816;Chem. Commun., 2020, 56, 7941)以及硫氰酸胺对酮的胺化-硫氰化反应(Green Chem.2018, 20, 5464)。类似的策略也可为α-酰氧基芳基酮的制备提供更加条件温和的方案( Org. Lett. 2016, 18, 5256)。同时,将廉价钴盐引入可见光需氧氧化体系,实现了吲哚和苯甲酰胺的[4+2]环化,为吲哚并[2,3-c]异喹啉-5-酮制备提供了更加绿色、简洁的途径(ACS Catal. 2021, 11, 5054)。
2. 发展更加高效/新颖的光敏体系,通过可见光驱使能量转移途径实现了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光化学反应。利用醋酸铜和底物硫氰酸铵原位产生的配合物为光催化剂,使烯烃叠氮化合物和硫氰酸铵在室温条件下经可见光照射生成4-烃基-2-氨基噻唑,避免了醋酸钯等贵金属在2-氨基噻唑类化合物合成中的使用(ACS Catal. 2017, 7, 7941)。发展了一系列见光区摩尔吸光系数大、系间窜跃量子产率高、三线态激发态寿命长、三线态激发态能量高的铱(Ⅲ)配合物光敏剂,并成功用于催化[2+2]环加成、硫杂Paternò–Büchi反应、三组分氮杂光环化等反应(Chem. Eur. J. 2015, 21, 10326;ACS Catal. 2021, 11, 446;Synthesis, DOI: 10.1055/a-1480-3215)。
3. 以可见光为能量,驱动光催化剂的 “光氧化-还原循环”,发展清洁、无需外加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反应。以简单的芳香烯烃和α-溴代酯为原料,在含水的乙腈溶剂中高效地合成了多取代的γ-内酯(Org. Lett. 2013, 15, 6054)。进一步地,以溴代二氟乙酰胺、二氟膦酸酯为原料,直接对未活化的芳烃和杂芳烃进行C-H键活化,在室温下温和地合成了芳基二氟乙酰胺类、芳基二氟膦酸酯化合物,为可见光催化在芳烃C-H键活化、芳基二氟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Org. Lett. 2014, 16, 5842;Chem. Commun. 2014, 50, 15916 )。

代表成果

1. Yong-Liang Ban, Long You, Tao Wang, Li-Zhu Wu, Qiang Liu*, Metallaphotoredox Dearomatization of Indoles by a Benzamide-Empowered [4 + 2] Annulation: Facile Access to Indolo[2,3‑c]isoquinolin-5-ones, ACS Catal. 2021, 11, 5054-5060.
2. Jian He, Zhi-Qin Bai, Pan-Feng Yuan, Li-Zhu Wu, Qiang Liu*, Highly Efficient Iridium-Based Photosensitizers for Thia-Paternò-Büchi Reaction and Aza-Photocyclization, ACS Catal. 2021, 11, 446-455.
3. Kui Dong, Xiao-Ling Jin, Shihao Chen, Li-Zhu Wu, Qiang Liu*,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2- and 3-arylbenzomorpholines from 2-aminophenols and 4-vinylphenols”, Chem. Commun., 2020, 56, 7941-7944.
4. Qing-Bao Zhang, Pan-Feng Yuan, Liang-Lin Kai, Kai Liu, Yong-Liang Ban, Xue-Yang Wang, Li-Zhu Wu, Qiang Liu*, Preparation of Heterocycles via Visible-Light-Driven Aerobic Selenation of Olefins with Diselenides, Org. Lett. 2019,21, 885-889.
5. Pan-Feng Yuan, Qing-Bao Zhang, Xiao-Ling Jin, Wen-Long Lei, Li-Zhu Wu, Qiang Liu*, Visible-light-promoted aerobic metal-free aminothiocyanation of activated ketones, Green Chem.2018,20, 5464-5468.
6. Wen-Long Lei, Biao Yang, Qing-Bao Zhang, Pan-Feng Yuan, Li-Zhu Wu, Qiang Liu*, Visible-light-enabled aerobic synthesis of benzoin bis-ether from alkynes and alcohols, Green Chem. 2018,20, 5479-5483.
7. Qing-Bao Zhang, Yong-Liang Ban, Pan-Feng Yuan, Shou-Jiao Peng, Jian-Guo Fang, Li-Zhu Wu,Qiang Liu*,Visible-Light-Mediated Aerobic Selenation of (Hetero)Arenes with Diselenides, Green Chem. 2017, 19, 5559-5563.
8. Wen-Long Lei, Tao Wang, Kai-Wen Feng, Li-Zhu Wu , Qiang Liu *,Visible-Light-Driven Synthesis of 4-Alkyl/Aryl-2-Aminothiazoles Promoted by In Situ Generated Copper Photocatalyst, ACS Catal .2017, 7, 7941-7945.
9. Qiang Liu,Li-Zhu Wu*,Recent advances in visible-light-driven organic reactions, Natl. Sci. Rev. 2017,4, 359-380.
10. 吴骊珠、王雪松、刘强、孟庆元、李治军、陈彬, 《第九章 光化学合成》,《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合成化学》, 科学出版社, SBN:9787030460950,出版时间:2015-11-01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