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陈梁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魏文欣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尹志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底兰波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陶晨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任秀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国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赵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卢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夏杰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子康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杜鑫淼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铁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蔡灵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林仁兴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苗洁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永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曹诚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夏凯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广东工业大学,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88.09-1992.07 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专业 工学学士学位
1994.09-1997.07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理学硕士学位
1997.09-2001.12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理学博士学位
2001.12-2002.12 德国Mainz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 博士后
2003.01-2006.09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2006.09-2009.12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
2009.12-2021.03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2021.04-至今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 教授
研究领域和兴趣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主要业绩
2013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将正空间原子力显微镜和倒空间同步辐射GISAXS结合,应用于高分子共混物薄膜相分离与去润湿耦合行为的高温原位纳米尺度研究,提出了“去润湿快于相分离”的新耦合机制;提出了固有涨落与初始膜厚的比值这一普适性参量,实现了单组分和多组分去润湿方式的统一描述,为多级结构的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2)揭示了溶剂诱导去润湿动力学标度行为不同的根源是界面摩擦效应的差异,提出了滑移长度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加的观点,为微尺度表面减阻节能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调控混合溶剂的特性,拓展了去润湿体系的范围,突破了传统去润湿加工尺寸限制,实现了微米到纳米级的跨越。
(3)构建固体基底三维尺度上的不同粗糙程度模型体系,揭示了粗糙程度对高分子扩散动力学的影响,从而首次给出对于高分子体系来说,固体基底粗糙程度在“三维”空间上的半定量定义;提出近邻与它链相互作用对数作为定量评估链运动空间受限程度参量,解决膜厚这种唯象参量无法定量描述链运动空间受限程度,明晰了并阐明了高分子链动力学行为四种截然不同的膜厚敏感性的根源,即链动力学受限和缠结效应的竞争;定量分析短链-长链缠结点数目和长链-长链缠结点数目,揭示受限释放机制的分子机理;澄清前人受限导致高分子运动行为不同的根源在于基底跟高分子相互作用差异和分子量不同所致,进而阐明了实验中发现dead layer成因。
(4)针对高分子微纳流控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LB和MD耦合的模拟方法,解决了常规单一模拟方法难以考虑极端受限条件下的泊肃叶流难题,明晰了前人粗化理论分歧的根源,进而阐明了前人理论有效性的边界条件,首次提出嵌段共聚物临界流量,为复杂嵌段共聚物分离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构建囊泡或细胞的固液耦合模型,获得其过孔动力学的变形能演变规律,为疾病诊断和细胞筛选和分离提供理论支撑。
(5)优化长程静电力算法,实现高分子物理凝胶的微观模拟,揭示聚电解质凝胶四种不同构象对于凝胶网络形成的贡献,明晰了聚电解质凝胶宏观流变性能的微观机制。
代表成果
1. J.X. Li, Y.Y. Lu, L.L. Hao, R. Zhang, M.M. Ding*, T.F. Shi*, " Dynamics transition of polymer films induced by polymer-obstacle entanglements on rough surfaces", Macromolecules, 2020, 53(10), 3873-3882. DOI: 10.1021/acs.macromol.0c00114
2. M.M. Ding, X.Z. Duan*, T.F. Shi*, " Polymer Escape from Confining Nanotube in Reverse Flow", Macromolecules 2017, 50(19), 7777-7782. DOI: 10.1021/acs.macromol.7b00552
3. G. Huang, H.H. Zhang, Y.L. Liu, H.J. Chang, H.W. Zhang, H.Z. Song, D.H. Xu*, T.F. Shi*, " Strain Hardening Behavior of Poly(vinyl alcohol)/Borate Hydrogels", Macromolecules 2017, 50(5), 2124-2135.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2393
4. M.M. Ding, X.Z. Duan, Y.Y. Lu*, T.F. Shi*, " Flow-Induced Ring Polymer Trans location through Nanopores", Macromolecules 2015, 48(16), 6002-6007. DOI: 10.1021/acs.macromol.5b00857
5. R. Zhang, X.Z. Duan, T.F. Shi*, H.F. Li, L.J. An and Q.R. Huang“Physical Gelation of Polypeptide-Polyelectrolyte-Polypeptide (ABA) Copolymer in Solution”, Macromolecules, 2012, 45, 6201-6209. DOI: 10.1021/ma300663p
6. R. Zhang, T.F. Shi*, L.J. An and Q.R. Huang“Salt Effects on Sol-Gel Transition of Telechelic Polyelectrolytes in Aqueous Solutions”, Macromolecules, 2012, 45, 555-562. DOI: 10.1021/ma201872e
7. J.C. You, Y.G. Liao, Y.F. Men, T.F. Shi*, L.J. An* and Xiuhong Li, “Composition Effect on Interplay between Phase Separation and Dewetting in PMMA/SAN Blend Ultrathin Films”, Macromolecules, 2011, 44 (13), 5318–5325. DOI: 10.1021/ma200082m
8. L. Xu, X. F. Yu, T. F. Shi* and L. J. An*, “Dewetting of linear polymer/star polymer blend film” Macromolecules2008, 41, 21-24. DOI: 10.1021/ma702124c
9. Y. G. Liao, Z. H. Su, X. G. Ye, Y. Q. Li, J. C. You, T. F.Shi* and L. J. An*, “Kinetics of Surface Phase Separation for PMMA/SAN Thin Films Studied by in Situ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Macromolecules2005, 38(1), 211-215. DOI: 10.1021/ma0487305
10. T. F. Shi, V. Ziegler,; I. C. Welge, L. J. An and B. A. Wolf, “Evolution of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Polydisperse "Immiscible" Polymers in the Absence and in the Presence of a Compatibilizer”, Macromolecules 2004, 37, 1591-1599. DOI: 10.1021/ma035616y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