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邹江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瑞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石海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开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佩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任浩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浩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存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佳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桃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Tashiro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心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谢程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邵志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扈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阴彩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庆宝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女, 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95.09-1999.07 陕西师范大学 化学系 化学教育 本科学生
1999.09-2002.07 陕西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学院 分析化学 硕士研究生
2002.09-2005.07 陕西师范大学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博士研究生
2005.07-2008.12 陕西师范大学 讲 师
2008.12-2014.12 陕西师范大学 副教授
2011.08-2012.08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 访问学者
2014.12-至今 陕西师范大学 教 授
研究领域和兴趣
分析化学,电分析化学
主要业绩
本人一直从事电化学发光分析的研究工作,围绕电化学发光新物质和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方法学两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第一,电化学发光新物质性能及构效关系研究,合成了多类新型有机化合物、铱金属配合物和纳米材料,研究了电化学发光新物质的构效关系,创新性地揭示了分子结构与多电子转移、双波长和双电位电化学发光性质之间的规律,发现了通过碳碳键刚性连接的星形芴寡聚物共轭饱和的规律。该研究成果丰富了电化学发光的理论,为设计合成性能更好的新型电化学发光物质提供了一些规律性的参考资料。
第二,电化学发光临床检测新方法研究,设计合成了多种电化学发光探针,发展了多种抗非特异性吸附的功能化传感界面构筑和电化学发光探针游离态与结合态信号有效分离的新策略,创建了基于多肽识别和目标诱导邻位杂交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新模式,建立了无需分离、免冲洗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新方法,创新性地构筑了测定多种蛋白类生物标志物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平台,实现了只要替换分子识别物质就可实现一种传感平台测定多种生物标志物的目的。该研究成果为癌症和心血管等重大疾病早期分子诊断以及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性能优良的新器件和新方法。
第三,电化学发光细胞分析新方法研究,以肿瘤细胞及其细胞相关生物标志物为研究对象,从细胞形貌、细胞表面物质和细胞内生物活性物质三个层次,创建了非标记邻位杂交细胞传感和基于纳米电极的单细胞内活性物质原位分析新方法,建立了细胞表面特定蛋白质的电化学发光正相成像新方法、细胞凋亡形貌和数量的电化学发光反相细胞成像新方法和亚细胞水平细胞内生物活性分子实时原位分析新方法,揭示了外界药物刺激、恒电位电刺激下细胞形态学信息、细胞表面蛋白质含量和细胞内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规律。
因我们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受邀参加了2014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举行的“首届国际电化学发光会议”和2019年在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电化学发光会议”;受邀为2015年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2017年ChemElectroChem和2020年 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等期刊电化学发光专刊撰写论文。多次组织承办学术会议。2020年应邀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撰写了“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的专题论文(Feature article,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 92, 524-534),简要介绍了电化学发光的发展历史、发光机理和经典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方法,以典型示范性实例介绍了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方法的新进展和新兴领域,并着眼于不足之处讨论了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方法的挑战和前景。该论文目前已被Analytical Chemistry,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Chemical Science, 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引用49次,是高被引论文。
本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和青年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中国授权专利3项。“生物标示物传感分析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获2018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电化学发光新体系和新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获201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二完成人),“新型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成果获201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获陕西省化学优秀青年奖,2018年获第十二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和陕西青年科技标兵称号,2019年获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新星称号,入选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参编国家级教材1部。
代表成果
1. Honglan Qi, Chengxiao Zhang, Zhi Huang, Lei Wang, Weina Wang, Allen J. Bard, Electrochemistry and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of 1,3,5-tri(anthracen-10-yl)-benzene-centered starburst oligofluoren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6, 138, 1947-1954. doi: 10.1021/jacs.5b12184
2. Honglan Qi, Justin J. Teesdale, Rachel C. Pupillo, Joel Rosenthal, Allen J. Bard, Synthesis, Electrochemistry, and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of two BODIPY-Appended Bipyridine Homologu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3, 135 (36), 13558-13566. doi: 10.1021/ja406731f.
3. Honglan Qi, Yuhan Chen, Chienhong Cheng, Allen J. Bard, Electrochemistry and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of Three Phenanthrene Derivatives, Enhancement of Radical Stability, and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Efficiency by Substituent Group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3, 135, 9041-9049. doi: 10.1021/ja403166s.
4. Honglan Qi, Jinho Chang, Sameh H. Abdelwahed, Khushabu Thakur, Rajendra Rathore, Allen J. Bard, Electrochemistry and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of π-Stacked Poly(fluorenemethylene) Oligomers. Multiple, Interacting Electron Transf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2, 134 (39), 16265–16274. doi: 10.1021/ja3057997.
5. Honglan Qi, Chengxiao Zhang,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Biosensing.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 92, 1, 524-534. doi: 10.1021/acs.analchem.9b03425.
6. Hongfang Gao, Weijuan Han, Honglan Qi, Qiang Gao, Chengxiao Zha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aging for the Morpho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ving Cells under External Stimula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 92, 8278-8284. doi: 10.1021/acs.analchem.0c00528.
7. Bing Wang, Suwen Shi, Xiaolin Yang, Yue Wang, Honglan Qi, Qiang Gao, Chengxiao Zhang, Separation-Free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Incorporating Target Assistant Proximity Hybridization and Dynamically Competitive Hybridization of a DNA Signal Probe.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 92(1), 884-891. doi: 10.1021/acs.analchem.9b03662.
8. Xiaofei Wang, Hongfang Gao, Honglan Qi, Qiang Gao, Chengxiao Zhang, Proximity Hybridization-Regulated Immunoassay for Cell Surface Protein and Protein-Overexpressing Cancer Cells via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8, 90, 3013-3018. doi: 10.1021/acs.analchem.7b04359.
9. Xia Liu, Manman Dong, Honglan Qi, Qiang Gao, Chengxiao Zhang,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bioassay of two protein kinases incorporating peptide phosphorylation and versatile probe,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6, 88, 8720-8727. doi: 10.1021/acs.analchem.6b02070.
10. 参编《分析化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