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张贻川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振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宇琦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曹成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振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何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吕本正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胡林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潘晓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许林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屠玉宁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嘉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苏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阴凤琴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葛懿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崇敬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海蟒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牛晓坡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史学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81-09至1985-06,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学士。
1985-07至1989-08,四川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助教。
1989-09至1992-06,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硕士。
1992-07至1998-11,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讲师。
1998-12至2003-11,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
2000-06至2001-06,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访问学者。
2003-12至2004-07,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
2004-08至2014-06,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2014-07至今,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教授。
研究领域和兴趣
石油化工: 研究汽油和柴油的深度脱硫技术及其在化石能源高效清洁转化中的应用。 能源化工: 研究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环境化学: 研究新型光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主要业绩
李华明,男,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石油和化工行业氢能绿色制备与氢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高效储能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镇江市动力电池与储能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高纯化学品工艺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颗粒制备与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执行院长,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带头人。
主持和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项目30余项。已在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 50余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论文共被SCI源期刊引用30000余次。2018年至2023年,连续6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4至2024年,连续11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主参编著作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指导研究生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3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5篇;获江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8篇,江苏大学优秀硕士论文6篇。
代表成果
一、代表论文
[1] Jun Di, Jun Xiong, Huaming Li*, Zheng Liu*. Ultrathin 2D Photocatalysts: Electronic-Structure Tailoring, Hybrid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2018, 30, 1704548.
[2] Jinman Yang, Liquan Jing, Xingwang Zhu, Wei Zhang, Jiujun Deng, Yuanbin She, Kaiqi Nie, Yuechang Wei, Huaming Li*, Hui Xu*. Modulating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lattice O-modified orange polymeric carbon nitrogen to promote photocatalytic CO2 conversion.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3, 320, 122005.
[3] Jinman Yang, Xingwang Zhu, Qing Yu, Minqiang He, Wei Zhang, Zhao Mo, Junjie Yuan, Yuanbin She, Hui Xu*, Huaming Li*. Multidimensional In2O3/In2S3 heterojunction with lattice distortion for CO2 photoconversion.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22, 43, 1286-1294.
[4] Jing He, Peiwen Wu, Linlin Chen, Hongping Li,Mingqing Hua, Linjie Lu, Yongqing Wei, Yanhong Chao, Shuaishuai Zhou, Wenshuai Zhu*, Huaming Li*. Dynamically-generated TiO2 active site on MXene Ti3C2: Boosting reactive desulfuriz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16, 129022.
[5] Ming Zhang , Jiaqi Liu ,Hongping Li ,Yanchen Wei , Yujie Fu , Wanying Liao , Linhua Zhu ,Guangying Chen , Wenshuai Zhu*, Huaming Li* . Tuning the electrophilicity of vanadium-substituted polyoxometalate based ionic liquids for high-efficiency aerobic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0, 271, 118936.
[6] Mengxia Ji, Jun Di, Yiling Liu, Rong Chen, Kai Li, Zhigang Chen, Jiexiang Xia*,Huaming Li*. Confined active species and effective charge separation in Bi4O5I2 ultrathin hollow nanotube with increas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0, 268, 118403.
[7] Jun Xiong, Jun Di, Huaming Li*. Atomically Thin 2D Multinary Nanosheets for Energy-Related Photo, Electrocatalysis. Advanced Science, 2018, 1800244
[8] Wenshuai Zhu, Zili Wu, Guo Shiou Foo, Xiang Gao, Mingxia Zhou, Bin Liu, Gabriel M. Veith, Peiwen Wu, Katie L. Browning, Ho Nyung Lee, Huaming Li, Sheng Dai*, Huiyuan Zhu*. Taming interfacial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Pt nanoparticles on vacancy-abundant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for enhanced catalysi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 15291.
[9] Jun Xiong, Wenshuai Zhu, Huaming Li*, Yehai Xu, Wei Jiang, Suhang Xun, Hui Liu, Immobilized Fenton-Like Ionic Liquid: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AIChE Journal, 2013, 59, 4696-4704.
[10] Hui Xu, Jia Yan, Yuanguo Xu, Yanhua Song, Huaming Li*, Jiexiang Xia, Chuanjing Huang, Huilin Wan, Novel visible-light-driven AgX/graphite-like C3N4 (X=Br, I) hybrid materials with synergistic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3, 129, 182-193.
二、授权专利
[1] 一种利用FeCl3离子液体萃取-催化氧化深度脱硫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200910030020.2
[2] 离子液体萃取-催化氧化耦合脱硫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200710133235.8
[3] 一种磁性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中国发明专利,201210381746.2
[4] 一种多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在氧化燃油脱硫中的用途,中国发明专利,201210381772.5
[5] 一种负载型杂多酸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国发明专利,ZL201610208011.8
[6] 一种含钨介孔二氧化钛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国发明专利,ZL201610208143.0
[7] 一种氧化钨负载大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中国发明专利,CN201810620436.9
[8] 一种富含缺陷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中国发明专利,CN201811601542.9
[9] 一种三嗪/七嗪同素异质结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201811539287.X
[10] 一种原子层级二维氧化铂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201810723615.5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