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瞿钰松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成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庚武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家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潘曹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信晓庆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凤凤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卢建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田仲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靳志斌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闫楠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子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陆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解鸿波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高利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亚玲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兴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温露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86.09-1991.07, 同济大学化学系,本科学生;
1991.09-1996.07,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导师:陈凯先院士、嵇汝运院士;
1996.10-2000.03, 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博士后,合作导师:Prof. Lennart Nilsson;
2000.04-2002.02, 美国NIH/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访问学者,合作导师:Dr. Marc Nicklaus;
2002.03-2002.12, 加拿大GlycoDesign Inc.,计算化学研究员;
2003.01-2004.04, 加拿大MDS Proteomics Inc.,计算化学研究员;
2004.05-2006.02, 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
2004.09-至今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和兴趣
人工智能加速药物设计,化学信息学,计算毒理学,网络药理学,计算生物学
主要业绩
本人主要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了两个方面的预测方法,对药物体内行为及作用方式进行预测模拟,进而开展药物设计研究。1)基于网络推理的药物-靶标相互作用预测方法发展。基于复杂网络原理,我们发展了基于网络推理(Network-Based Inference, NBI)算法,可用于预测已知药物的新靶标;已被实验验证有效,一些老药被发现具有新用途;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发展了子结构-药物-靶标网络推理算法SDTNBI和bSTDNBI,这些方法可用于预测新化学实体的潜在靶标,阐明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及毒副作用机制,还可以用于药物虚拟筛选,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我们的方法不需要已知靶标三维结构,大大扩展了可预测靶标的范围,因而受到国际同行高度关注和跟踪研究,相关研究论文(代表性成果6)已被引用472次,为ESI高被引论文;在bSDTNBI的基础上,我们还发展了药物-通路关联性预测方法DPNetinfer等,并进一步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在线预测系统NetInfer(网址:http://lmmd.ecust.edu.cn/netinfer/),可为用户免费预测化合物的潜在靶标、通路、MicroRNA、ATC代码和不良反应等。2)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发展了药代动力学性质及毒性(ADMET)预测方法,构建了各类ADMET预测模型,并建立了在线预测系统admetSAR(http://lmmd.ecust.edu.cn/admetsar2/), 被包括DrugBank在内的国内外众多用户使用;相关研究论文(代表性成果5)已被引用723次,为ESI高被引论文,并在2021年1月被J. Chem. Inf. Model. 遴选为创刊6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10篇论文之一;所发展的方法和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化合物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估、计算毒理学等研究。在方法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与学院内外的多位教授以及制药企业合作,综合应用虚拟筛选、3D-QSAR分析、药效团模建、骨架跃迁等各种药物设计技术,针对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进行靶标预测、先导化合物发现、设计和优化等研究。已发表SCI收录论文220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3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授权专利6项。独立编著《药物设计学》,2020年4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主编《药学专业实验》,2020年8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主要荣誉和获奖:2005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获得上海市育才奖,2010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13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获得校教书育人奖。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计算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毒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药学学科),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化学会期刊J. Chem. Inf. Model.编委,《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代表成果
1. 彭亚媛#, 王熳炯#, 徐以香#, 吴曾睿, 王吉烨, 张超, 刘桂霞, 李卫华, 李剑*, 唐贇*. Drug repositioning by prediction of drug’s 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code via network-based inference approaches.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2021, 22(2): 2058-2072. DOI: 10.1093/bib/bbaa027 已被引用3次。
2. 杨弘宾, 楼超峰, 孙丽霞, 李杰, 蔡迎春, 王状, 李卫华, 刘桂霞, 唐贇*. admetSAR 2.0: web-service for predi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hemical ADMET properties. Bioinformatics, 2019; 35(6): 1067-1069. DOI: 10.1093/bioinformatics/bty707 已被引用163次。
3. 吴曾睿, 程飞雄*, 李杰, 李卫华, 刘桂霞, 唐贇*. SDTNBI: an integrated network and chemoinformatics tool for systematic prediction of drug-target interactions and drug repositioning.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2017; 18(2): 333-347. DOI: 10.1093/bib/bbw012 已被引用71次。
4. 吴曾睿#, 卢伟强#, 吴荡, 罗安琪, 卞汉平, 李杰, 李卫华, 刘桂霞, 黄瑾*, 程飞雄*, 唐贇*. In silico prediction of chemical mechanism-of-action via an improved network-based inference method. British J. Pharmacol. 2016; 173(23): 3372-3385. DOI: 10.1111/bph.13629 已被引用38次。
5. 程飞雄, 李卫华, 周雅迪, 沈杰, 吴曾睿, 刘桂霞, Lee PW, 唐贇*. admetSAR: a comprehensive source and free tool for assessment of chemical ADMET properties. J. Chem. Inf. Model., 2012; 52(11): 3099-3105. DOI: 10.1021/ci300367a 已被引用723次。
6. 程飞雄#, 刘闯#, 姜晶, 卢伟强, 李卫华, 刘桂霞, 周炜星*, 黄瑾*, 唐贇*. Prediction of drug-target interactions and drug repositioning via network-based inference. PLoS Comput. Biol., 2012; 8(5): e1002503. DOI: 10.1371/journal.pcbi.1002503 已被引用472次。
7. 沈杰#, 谈乘方#, 张燕燕, 李曦, 李卫华, 黄瑾*, 沈旭, 唐贇*. Discovery of potent ligands for estrogen receptor β by structure-based virtual screening. J. Med. Chem. 2010; 53(14): 5361-5365. DOI: 10.1021/jm100369g 已被引用44次。
8. 沈杰, 程飞雄, 许柚, 李卫华*, 唐贇*. Estimation of ADME properties with substructure pattern recognition. J. Chem. Inf. Model. 2010; 50(6): 1034-1041. DOI: 10.1021/ci100104j 已被引用180次。
9. 唐贇(编著)。全国高等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药物设计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北京,ISBN:978-7-122-35993-3,59.3万字。
10. 唐贇。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化合物毒性预测(邀请大会报告)。第六届全国生态毒理学大会,华南师范大学,广州,2019年4月26-28日。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