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邹江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瑞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石海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开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佩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任浩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浩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存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佳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桃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Tashiro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心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谢程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邵志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扈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阴彩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庆宝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王任小

男, 复旦大学药学院,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89.09 – 1994.07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学士
1994.09 – 1999.07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
1999.09 – 2000.08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系, 博士后
2000.09 – 2001.08 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2001.09 – 2005.07 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research investigator
2005.08 – 2019.12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2020.01 – 至今 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和兴趣

计算药物化学

主要业绩

擅长发展分子靶向药物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为药物研发提供更好的工具。代表性成果有对蛋白-配体相互作用打分函数的研究、蛋白-配体复合物数据库、配体分子的自动设计方法等。所发展的药物设计软件在60多个国家拥有6500余名注册用户,其中许多来自国际著名的大学、研究所以及大型医药公司,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影响,近5年来被他人成功应用达400余次。同时,本人亦注重在实践中应用药物设计技术,选择Bcl-2家族等蛋白-蛋白作用体系作为靶标,成功获得了若干类抗肿瘤活性先导化合物。
学术生涯已发表SCI索引论文120余篇,SCI他人引用总数超过6000次(H指数为34),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30项。近年来曾先后获得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中国化学会“青年计算化学家奖”、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家”等多项国内知名奖项,并于2012年获得国际化学信息学会“Corwin Hansch Award”,系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知名奖项。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生物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上海市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受邀担任美国化学会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杂志副主编以及ChemMedChem、Molecular Informatics、《中国药学》等国内外多家刊物编委。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代表成果

近年来的代表性论文:
(1) Su, M. Y.; Yang, Q. F.; Du, Y.; Feng, G. Q.; Liu, Z. H.; Li, Y.;* Wang, R. X.*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Scoring Functions: The CASF-2016 Update”, J. Chem. Inf. Model. 2019, 59, 895−913 (cover story)
(2) Li, Y.; Su, M. Y.; Liu, Z. H.; Li, J.; Liu, J.; Han, Li.; Wang, R. X.* "Assessing Protein-Ligand Interaction Scoring Functions with the CASF-2013 Benchmark", Nat. Protocol, 2018, 13, 666-680.
(3) Liu, Z. H.; Su, M. Y.; Han, Li.; Liu, J.; Yang, Q. F.; Li, Y.;* Wang, R. X.* " Forging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Protein−Ligand Interaction Scoring Functions", Acc. Chem. Res. 2017, 50(2), 302–309.
(4) Li, Y.; Zhao, Z. X.; Liu, Z. H.; Wang, R. X.* "AutoT&T v.2: An Efficient and Versatile Tool for Lead Struc-ture Generation and Optimization", J. Chem. Inf. Model., 2016, 56(2), 435–453.
(5) Liu; Z.-H.; Li, Y.; Han, L.; Li, J.; Liu, J.; Zhao, Z.-X.; Nie, W.; Liu, Y.-C.; Wang, R.-X.* "PDB-wide Collection of Binding Data: Current Status of the PDBbind Database", Bioinformatics, 2015, 31(3), 405-412.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