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胡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园园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纪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兴荣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姜恩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鑫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松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庄健乐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芷瑶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春林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秦建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荣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天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尚丽英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询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熊彰熠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毛挺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何彬硕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姜大雨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79年9月,进入四川大学化学系学习。
1983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7年3月至1990年9月,公派至香港理工大学从事有机(稀土)金属材料合成研究。
1990年9月,返校于四川大学化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于1994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获博士学位,师从李贤均教授。
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前往香港理工大学“药物创新与合成分子技术研究所手性技术开放实验室”,由有机化学家陈新滋院士指导,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0年7月始,任四川大学教授。
2002年7月始,任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5年7月至2011年10月,担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2007年至2008年,被聘为国家科学进步奖评审专家。
2008年至2009年,被聘为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2011年11月始,担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
2014年始,担任中国化学会催化学会均相催化专委会委员。
2015年始,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和兴趣
过渡金属催化合成基础研究与烯烃氢甲酰化工业应用技术开发
主要业绩
科研成就
主要从事烯烃氢甲酰化合成醛/醇清洁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技术开发研究。陈华教授及其所在的团队秉持着基础创新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相结合,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致力于将先进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工业应用的先进技术的理念,为我国化工技术的进步与超越作出贡献。
1996年-2005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下,在水-有机两相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研究中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提出的“胶束-离子对作用机理”为解决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中催化反应的活性、选择性和催化剂体系长期运行的稳定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工业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2005年,在973项目的基础上,获得科技部“863”高科技发展项目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成功实现了“水溶性膦配体、水溶性铑膦催化剂”的规模化生产和“烯烃氢甲酰化水溶性多相催化清洁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填补了国内在烯烃氢甲酰化技术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该技术的长期垄断。
2010年,“乙烯氢甲酰化合成丙醛/醇清洁技术”实现工业应用,规模:4万吨/年。催化剂使用寿命长达10年,远超同类技术3-4年的催化剂使用寿命。
2019年,“丙烯氢甲酰化合成丁辛醇清洁技术”授权企业建设20万吨/年丁辛醇工业装置,将于2022年建成投产。实现了国产化丁辛醇技术零的突破,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我国丁辛醇产业的技术垄断。
2021年,“费托合成烯烃氢甲酰化合成高碳醇清洁技术”实现工业化应用,规模:1万吨/年。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国际先进。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为我国费托煤制油产业的高值化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途径,解决了限制高碳醇下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原料瓶颈问题。
在30多年的创新研发与技术应用的历程中,所带领团队和企业一直保持着紧密且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功建立了符合科研与工业化应用客观规律,兼顾高校教学及创新人才培养与各量级放大试验的高新技术“产学研”开发体系,在国家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探索出了一条高校科研创新与企业工业化应用技术开发相结合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学术论著
截至2022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50多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J Mater Chem、Org Lett、Chem Comm、J Cata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收录于SCI的论文110余篇,参加撰写英文专著章节1篇章。参编专著4部、教材3本。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共计25项,其中5项实现工业化应用。
1、一种乙烯制丙醛的方法,中国专利,ZL 02113273.9。2010年实现工业应用,年产4万吨丙醛/丙醇;
2、一种烯烃氢甲酰化制备醛的方法,中国专利,ZL 200810045977.X。2021年实现工业应用,年产 1 万吨C6-C10高碳醛/醇;
3、一种低碳烯烃氢甲酰化制备醛的方法,中国专利,ZL 200910058201.6。2019年授权实施工业应用,年产20万吨丁辛醇。
4、水溶性铑膦配合物中铑含量的测定方法,中国专利,ZL 201510460700.3(2018)。2021年实现工业化应用(年产 1 万吨C6-C10高碳醛/醇);
5、水溶性三(间-磺酸盐苯基)膦的制备方法, 中国专利,ZL 201310199557.8。2019年授权工业化应用(年产20万吨丁辛醇)。
技术鉴定成果5项
1.《费托合成烯烃氢甲酰化制高碳醇的多相催化技术及工业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持鉴定,2021年;
2.《烯烃氢甲酰化制高碳醛及醇技术》,四川省科学技术厅,2017年;
3.《重催干气中乙烯制丙醛的清洁生产技术中试》,新疆科技厅主持鉴定,2004年;
4.《水溶性铑-膦配合物催化丁烯-1氢甲酰化的研究》,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主持鉴定,2002年;
5.《水溶性铑膦络合物催化乙烯氢甲酰化合成丙醛的研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技术开发中心主持鉴定,2000年。
代表成果
1、Chen, H.; Li, Y.; Chen, J.; Cheng, P.; He, Y. e.; Li, X., Micellar effect in high olefin hydroformylation catalyzed by water-soluble rhodium complex. J. Mol. Catal. A: Chem. 149 (1-2)(1999),DOI: 10.1016/S1381-1169(99)00165-X;
2、Jiang, H.-y.; Yang, C.-f.; Li, C.; Fu, H.-y.; Chen, H.*; Li, R.-x.; Li, X.-j., Heterogeneous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romatic Ketones Catalyzed by Cinchona- and Phosphine-Modified Iridium Catalysts.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47 (48) ( 2008), DOI: 10.1002/anie.200801809;
3、Sun, R.; Yang, X.; Chen, X.; Zhang, C.; Zhao, X.; Wang, X.; Zheng, X.; Yuan, M.; Fu, H.*; Li, R.; Chen, H.*, Rh(III)-Catalyzed [4 + 2] Self-Annulation of N-Vinylarylamides. Org Lett, 20(21) (2018), DOI: 10.1021/acs.orglett.8b02872;
4、Yin, C.; Zhong, K.; Li, W.; Yang, X.; Sun, R.; Zhang, C.; Zheng, X.; Yuan, M.; Li, R.; Lan, Y.; Fu, H*.; Chen, H*, C6-Selective Direct Arylation of 2-Phenylpyridine via an Activated N-methylpyridinium Salt: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 360(20)(2018), DOI: 0.1002/adsc.201800666;
5、Zeng, Y.; Zhang, C.; Yin, C.; Sun, M.; Fu, H.*; Zheng, X.; Yuan, M.; Li, R.; Chen, H. *, Direct C-H Functionalization of Pyridine via a Transient Activator Strategy: Synthesis of 2,6-Diarylpyridines. Org Lett, 19 (8)(2017),DOI: 10.1021/acs.orglett.7b00498;
6、Ma, Z.; Liu, H.; Zhang, C.; Zheng, X.; Yuan, M.; Fu, H.*; Li, R.; Chen, H. *, One-Pot Synthesis of Symmetrical 2,6-DiarylpyridinesviaPalladium/Copper-Catalyzed Sequential Decarboxylative and Direct CH Arylation. 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 357 (6)( 2015), DOI: 10.1002/adsc.201400900;
7、陈华,郑学丽,韩维彪,用于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年份:2016年,申请号:2016103987599,批准年份:2018年,专利号:中国专利,ZL 201610398759.9;
8、郑学丽,陈华,周凡丁,用于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年份:2018年,申请号:201810380774X,批准年份:2019年,专利号:中国专利,ZL 201810380774.X;
9、郑学丽,陈华,万可风,袁茂林,李瑞祥,付海燕,一种制备3-烷氧基丙醛的方法,申请年份:2019年,申请号:2019113197877,批准年份:2021年,专利号:中国专利,ZL 201911319787.7
10、郑学丽,陈华,吴前辉,袁茂林,一种内烯烃氢甲酰化制备醛的方法,申请年份:2019年,申请号:2019112756582,专利号:中国专利,ZL 201911275658.2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