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谢磊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颖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黄启同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吕向菲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元元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宿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尔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营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乾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田月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安志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秦祖赠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胡鹏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郭庆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尉慰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保宁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瑞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胡华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鲍骏

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1992年9月 ~ 1996年7月:安徽大学化学系 本科
1996年9月 ~ 2001年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 硕博连读

工作经历:
2001年6月 ~ 2004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博士后
2004年6月 ~ 200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讲师
2006年12月 ~ 2008年12月:日本富山大学工学部 访问学者
2007年12月 ~ 2016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副研究员
2016年6月 ~ 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和兴趣

能源催化、同步辐射及应用

主要业绩

鲍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8年在日本富山大学工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能源催化、同步辐射应用和组合材料学等领域研究。近年来已在包括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Catal., Appl. Catal. B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受邀请参与撰写英文专著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973项目、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项目、教育部985工程项目等约15项课题的研究。
在能源催化中开展了合成气催化转化、CO2甲烷化、丙烷脱氢、光催化反应机理等研究,在催化剂表征及催化机理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9年,在ACS Catalysis杂志上发表长篇综述“Significant Advances in C1 Catalysis: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s and Catalytic Reactions”(ACS Catal. 2019, 9, 3026-3053)。主要代表性工作如下:
1. 针对传统双功能催化剂在连续催化反应中目标产物选择性偏低的问题,构造了具有空间限域和择形效应的核壳结构双功能催化剂,成功应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合成异构烷烃和二甲醚的反应中(Angew. Chem. Int. Ed., 47(2), 353, 2008; Appl. Catal. A, 394, 195, 2011.; The Chemical Record, DOI: 10.1002/tcr.201700028, 2018.),显著提高了目标产物的选择性,这一概念在连续催化反应中得到广泛应用。
2. 系统开展了合成气一步法制低碳醇催化剂研究,研制了氧化态锰掺杂钼基催化剂和铜钴双金属合金催化剂,其合成醇性能,尤其是醇产物中C2+醇的选择性处于领先水平,部分成果与企业合作开展中试研究(J. Energy Chem., 57-62, 2019; Chin. Chem. Lett., 2203-2206, 2021; RSC Advances, 6, 38741, 2016; Catal. Sci. & Technol., 5, 2925, 2015; Chem. Comm., 746, 2003.)。
3. 利用同步辐射技术系统开展了催化剂构效关系的研究,如利用表面敏感的软X射线吸收谱和包括体相信息的硬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探究了TiO2氢化中氧空位的形成过程(ChemCatChem 8 (12), 1991-1991, 2016.);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近边吸收谱在原位光照条件下研究了Ag/Fe-TiO2光催化剂体系中热电子的转移机理(Phys. Chem. Chem. Phys.,22 (28), 15795-15798, 2021.);利用光电子能谱和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Pd-Fe双金属纳米晶CO2甲烷化反应机理(Angew. Chem. Int. Ed., 132 (34), 14542-14550, 2020.);利用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研究了CdS表面Cu修饰及S空位对CO2光还原性能的影响(J. Mater. Chem. A, DOI: 10.1039/D1TA03615G, 2021.)。
在同步辐射应用及组合材料学领域,主持发展了一系列基于同步辐射的原位催化表征及组合材料学技术,并担任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光束线总体和激光诊断系统负责人。主要代表性工作如下:
1. 依托合肥同步辐射光源红外谱学和显微成像实验站研制了催化剂材料组合制备和高通量筛选平台。该平台采用磁控溅射技术,结合移动掩模可快速制备成分、组成梯度变化的多元催化材料样品库,同时依托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技术研制了原位反应装置,实现了对催化材料样品库性能的高通量并行筛选,这一平台已成功应用于光、热催化材料的组合制备和高通量筛选中。
2. 基于合肥光源光电子能谱站与朱俊发教授合作研制了同步辐射软X射线SRPES/NEXAFS/FTIR/GC-MS 多元联用原位催化研究平台。该平台可对同一催化体系在同一反应环境中,从模型催化剂到真实催化剂在原位条件下的表面组成、几何和电子结构、表面吸附态、反应中间体及催化产物进行多元联用表征,实现从原子分子尺度去研究催化剂表面构效关系和催化反应机理。
3. 担任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 光束线总体和激光诊断系统负责人,完成了光束线和诊断系统研制任务。该大型装置是国内首台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也是国际上首台面对能源催化研究的红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可实现在宽波段范围(50~4000 cm-1)内对固气/固液催化表界面反应过程进行高灵敏度(0.01单分子层)、高时间分辨(皮秒级)和高空间分辨(~30 nm)原位探测。2020年12月,光束线总体和激光诊断系统通过专家组工艺测试,全部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计划书考核指标。

代表成果

1. Jingjing Dong, Yuan Kong, Heng Cao, Zhiyu Wang, Zhirong Zhang, Lidong Zhang,Song Sun, Chen Gao, Xiaodi Zhu*, Jun Bao*, Visible-light Deposition of CrOx Cocatalyst on TiO2: Cr Valence Regulation for Superior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to CH4, J. Energy Chem., 64, 103–112, 2022.
2. Heng Cao, Jiawei Xue, Zhiyu Wang, Jingjing Dong, Wenjie Li, Ruyang Wang, Song Sun, Chen Gao, Yisheng Tan, Xiaodi Zhu*, Jun Bao*, Construction of Atomically Dispersed Cu Sites and S Vacancies on CdS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J. Mater. Chem. A, DOI: 10.1039/D1TA03615G, 2021.
3. Sheng Chen, Hongyang Su, Wenze Chen, Hongliang Li, Huili Wang, Zhenpeng Hu, Jun Bao*, Jie Zeng*, Pd-Pt Tesseracts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J. Am. Chem. Soc., 143 (1), 496-503, 2021.
4. Jun Bao,* Guohui Yang, Yoshiharu Yoneyama, Noritatsu Tsubaki,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C1 Catalysis: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s and Catalytic Reactions, ACS Catal., 9, 3026-3053, 2019.
5. Laihao Luo, Menglin Wang, Yi Cui, Ziyuan Chen, Jiaxin Wu, Yulu Cao, Jie Luo, Yizhou Dai, Wei-Xue Li, Jun Bao*, Jie Zeng*, Surface Iron Species in a Palladium-Iron Intermetallic Promote and Stabilize CO2 Methanation, Angew. Chem. Int. Ed., 132 (34), 14542-14550, 2020.
6. Huan Li, Wei Zhang, Yinyin Wang, Meiling Shui, Song Sun∗, Jun Bao∗, Chen Gao, Nanosheet-structured K–Co–MoS2 catalyst for the higher alcohol synthesis from syngas: Synthesis and activation, J. Energy Chem., 30, 57–62, 2019.
7. Jun Bao, Jingjiang He, Yi Zhang, Yoshiharu Yoneyama, and Noritatsu Tsubaki*, A Core/Shell Catalyst Produces a Spatially Confined Effect and Shape Selectivity in a Consecutive Reaction, Angew. Chem. Int. Ed., 47(2), 353-356, 2008.
8. 鲍骏,红外自由电子激光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主题报告),2021,第十八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太原。
9. 鲍骏,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原位催化研究平台(主题报告),2018,第二届全国合成气定向催化转化科学与技术会议,西安。
10. 鲍骏,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产物选择性调控(邀请报告),2017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西安。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