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公少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影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四海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秦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沁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熊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鑫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晋奕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霍圆圆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夏新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YUSRAN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琪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曾祥群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韩义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瑞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史沛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晓悦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中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梁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李彬

男,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 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2000/09 - 2004/06,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士
2004/09 - 2007/03,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硕士
2007/09 - 2009/09,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化学,联合培养博士
2007/03 - 2010/03,天津大学,应用化学,博士
2010/12 - 2014/06,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讲师
2014/06 - 至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副教授

研究领域和兴趣

精细化工功能材料

主要业绩

李彬,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副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本硕毕业于天津大学,在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进行博士联合培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精细化工功能材料,精细化学品清洁工艺的研究开发。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10余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承担了行业企业委托的技术创新项目20余项。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现为中国化学会会员和中国化工学会专业会员,担任学术期刊《精细化工》《无机盐工业》编委和SCI收录期刊Sensors客座编辑及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在科研方面,近年来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先进显示材料与战略性电子材料领域开展柔性显示用聚酰亚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开发的功能PI材料单体及聚合物等新材料制备技术在企业获得转化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5),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7),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2),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22)。在教学方面,近年先后主持完成包括“校企协同的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实践”等3项国家级和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获得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9年度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天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指导本科生获得2022年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化学反应工程”课模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研究生工程实践获得2020-2021年度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本人获得2020-2021年度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育人初心,做好化学化工教学科研工作。
1.科研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柔性显示用聚酰亚胺新材料设计与数据库构建(2022YFB3603101), 2022/11-2025/11,主持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面向柔性显示应用的PI材料的单体设计及聚合物合成(2017YFB0404701), 2017/07-2021/07,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Fe]-氢化酶功能导向的仿生催化体系研究(21103121),2012/01-2014/12,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环境调控下芳烃选择性氧化制备酚的仿生催化体系研究(21276187),2013/01-2016/12,参加
(5) 企业委托技术创新项目,2,3,5-三甲基氢醌清洁氧化工艺开发(2013GKF-0290),2013/06-2023/12,主持
(6)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贵金属替代的氢分子氧化仿生催化剂制备及应用(16JCYBJC20800),2016/04-2019/03,主持
(7)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环境调控下仿生催化芳烃选择性氧化制备酚(13JCQNJC05800),2013/04-2016/03,主持
(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可溶性载流子传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器件结构优化(2016YFB0401303),2016/07-2020/06,参加
(9)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纳米有机光导材料及彩色激光光导体的规模化制备技术(2012AA030307),2012/01-2014/12,参加
(10)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有机功能材料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4TXGCCX00017),2014/04-2017/03,参加
2. 获奖
(1) 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3) 2022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 202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5) 2021年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6) 2020-2021年度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指导教师奖
(7) 2019年度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8) 2017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9) 2017年天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10) 2015年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 授权专利
(1) 一种交联型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20. 07.16,202010687741.7
(2) 高纯度双酚S的精制方法. 2013.09.18, ZL201310432776.6
(3) 用于催化加氢制备对苯二酚的方法及其使用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2015.11.18, ZL201310730807.6
(4) 用偏三甲苯混合溶剂对粗品双酚S精制的方法. 2018.08.06, ZL2018108821368 
(5) 合成双酚S的脱水控制方法. 2014.12.11, ZL201410766815.0
(6) 用于苯催化羟基化合成苯酚的络合物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2016.01.06,ZL201310653183.2
(7) 用混合溶剂精制双酚S的方法. 2015.02.10, ZL201510069519.X
(8) 离子液中制备颜料红177的方法. 2014.02.25, ZL201410065277.2
(9) 合成邻(对)苯二酚的光催化剂及邻(对)苯二酚的合成方法. 2013.05.14, ZL201310177192.9
(10) 一种催化羟基化制备苯二酚的方法及其使用的金属有机复合催化剂. 2017.11.07, ZL201711080789.6

代表成果

1.Shuang Jiang, Yuxin Song, Huimin Kang, Bin Li*, Kunlong Yang, Guoxiang Xing, Ying Yu, Siyi Li, Peisheng Zhao, and Tianyong Zhang. Ligand exchange strategy to achieve chiral perovskite nanocrystals with a high 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 and regulation of the chiroptical property.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2, 14, 2, 3385-3394. https://doi.org/10.1021/acsami.1c18978
2.Xiaoyuan Ma, Kunlong Yang, Jingchao Wang, Siyi Li, Tianyong Zhang, Shuang Jiang, Bin Li*. Novel bioinspired diiron core complexes with rigid chelating diphosphine ligands for highly efficient catalytic phenol hydroxylation. Mol. Catal. 2022, 518, 112088. https://doi.org/10.1016/j.mcat.2021.112088
3.Jingchao Wang, Siyi Li, Kunlong Yang, Tianyong Zhang, Shuang Jiang, Xianggao Li, Bin Li*. In situ construction of Bi5O7I/Bi4Ti3O12 heterostructure composites with plentiful phase interfaces for the boosted selective oxidation of benzylic alcohols under visible light. J. Mater. Chem. C, 2021, 9(38), 13460-13473. https://doi.org/10.1039/D1TC03125B
4.Siyi Li, Jingchao Wang, Yao Xia, Peiyu Li, Yue Wu, Kunlong Yang, Yuxin Song, Shuang Jiang, Tianyong Zhang, Bin Li*. Boosted electron-transfer by coupling Ag and Z-scheme heterostructures in CdSe-Ag-WO3-Ag for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H2 evolution with simultaneous degradation. Chem. Eng. J., 2021, 417, 129298.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1.129298
5.Xiao Shao, Tianyong Zhang, Bin Li*, Minghao Zhou, Xiaoyuan Ma, Jingchao Wang, Shuang Jiang. Chiroptical activity of type II Core/Shell Cu2S/CdSe nanocrystals. Inorg. Chem., 2019, 58(9), 6534-6543. https://doi.org/10.1021/acs.inorgchem.9b00769
6.Wubin Wu, Jingchao Wang, Tianyong Zhang, Shuang Jiang, Xiaoyuan Ma, Guanghui Zhang, Xia Zhang, Xingwei Chen, Bin Li*.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Ag/AgCl@MIL-88A via in-situ growth method for morphology-dependen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J. Mater. Chem. C, 2019, 7(18), 5451-5460. https://doi.org/10.1039/C9TC00398C
7.Li Hai, Tianyong Zhang, Xia Zhang, Guanghui Zhang, Bin Li*, Shuang Jiang, Xiaoyuan Ma. Reversible isomerization of a novel [FeFe]-hydrogenase model complex and water-promoted electrocatalytic proton reduction. Electrochem. Commun., 2017, 82, 66-70.https://doi.org/10.1016/j.elecom.2017.07.025
8.Shuang Jiang, Tianyong Zhang, Xia Zhang, Guanghui Zhang, Bin Li*. Nitrogen heterocyclic carbene containing pentacoordinate iron dicarbonyl as a [Fe]-hydrogenase active site model. Dalton Trans., 2015, 44,16708-16712 .
9.Bin Li, Tianbiao Liu, Michael L. Singleton, Marcetta Y. Darensbourg. Influence of sulf-oxygenation on CO/L substitution and Fe(CO)3 rotation in thiolate-bridged diiron complexes. Inorg. Chem., 2009, 48(17), 8393-8403.https://doi.org/10.1021/ic901093c
10.Bin Li, Tianbiao Liu, Codrina V. Popescu, Andrey Bilko, Marcetta Y. Darensbourg. Synthesis and Mossbauer characterization of octahedral iron(II) carbonyl complexes FeI2(CO)3L and FeI2(CO)2L2: Developing models of the [Fe]-H2ase active site. Inorg. Chem., 2009, 48(23), 11283-11289.https://doi.org/10.1021/ic9017882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