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徐国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牟兵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永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苗康康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丛博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段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何小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小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海源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学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梅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赵剑羽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岚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梁馨元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康贵达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于冠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星瑶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晓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范文来

男, 江南大学,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83.09~1985.07,陕西科技大学(原西北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系,本科学生;
1985.09~1987.07,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业学院)发酵工程系,本科学生;
1987.08~1988.06,江苏洋河酒厂生产科技术员;
1988.06~1991.03,江苏洋河酒厂酿酒一车间副主任;工程师;
1991.03~1996.06,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原江苏洋河酒厂)生产处副处长;
1996.06~2000.06,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原江苏洋河酒厂)生产部部长;高级工程师;
其中1998.09~2002.04,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硕士学生;
2000.06~2006.06,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原江苏洋河酒厂)技术中心主任(省级技术中心);
其中2002.06~2004.06,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原江苏洋河酒厂)技术发展部部长;
2002.02~2006.04,江苏省酿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其中2004.04~2005.11,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系访问学者;
2006.05~现在,江南大学教师,副研究员,研究员

研究领域和兴趣

饮料酒风味化学

主要业绩

本科毕业后,一直在我国著名的白酒企业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原江苏洋河酒厂)从事固态发酵蒸馏酒的生产、技术、科研工作,主要致力于固态发酵关键微生物、功能酶、特征风味等方面的研究,在发酵关键菌种选育、发酵过程控制与优化、产物蒸馏提取、关键风味物调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被评为2000年宿迁市十大科技专家,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2002年和2003年三等奖)。
从2004年始,运用现代风味技术研究我国白酒的风味,在美国访学期间,在美国农化等杂志共发表3篇研究白酒风味的论文,百度学术显示其引用均过百,最高达298次。
2005年底回国后,于2006年调至江南大学工作,专门从事酒类风味研究,一是发现了一批对白酒风味贡献大,但以前没有发现的化合物,即量微香大的化合物,如萜烯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中,既有呈现香气的β-大马酮,也有呈现异嗅的土味素;发现了白酒的窖泥臭化合物,4-甲基苯酚,并发现该化合物与丁酸、异戊酸和己酸对协同作用,增强了窖泥臭;发现了豉香型白酒的关键风味成分是反-2-烯醛类化合物,特别是反-2-壬烯醛的作用,并发现其来源于浸泡的猪肉;等等;二是建立了单体化合物在46%vol酒精水溶液中和18%盐溶液中的阈值测定方法,建立了中国人自己的阈值测定、评价体系(白酒79个风味化合物嗅觉阈值测定. 酿酒 2011, 38 (4), 80-84),并测定了150个香气化合物的嗅觉阈值,近60个化合物在盐水中的嗅阈值,近50个化合物在水中的呈味阈值;三是发明了“风味导向技术”,并应用于白酒风味研究中,通过结合酶、微生物产生风味的机制,初步建立了白酒风味的调控体系与技术,增强优良风味,消减不良风味。
2007年与中国酒业协会(原酿酒工业协会)联合开展“中国白酒169计划”工作,其中,白酒风味工作主要由本人承担。期间对我国9个香型白酒的风味进行了全面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黄酒、葡萄酒的风味,并上此形成了“风味导向技术”,即运用风味化学的原理与理论,发现白酒中重要的呈香与呈味化合物,在此基础上,在发酵过程中寻找关键酶与关键微生物,通过改进工艺等措施,提高白酒品质,这些技术在包括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等大型龙头企业以及象今世缘、中国劲酒等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发表了一系列的中英文文章,在国际知名杂志如 Compr. Rev. Food Sci. Safe(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综述)、JAFC(美国农化)、Food Chem.(欧洲食品化学)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发表中文文章150余篇,出版中文专著3部(《酒类风味化学》主编、《白酒生态发酵与智能化酿造》副主编、《白酒品评与勾兑》副主编),参编英文专著2部,译著1部(《风味,香气和气味分析》),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酒类风味化学》主编、《酿酒分析与检测》副主编)。
主持或参与完成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近30项,30项科研成果被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1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基于风味导向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新技术及应用,排名第二),1项成果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传统发酵饮料酒高效、安全酿造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应用,2012年全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二),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白酒中特征风味及风味导向功能微生物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1年度轻工业联合会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我国典型香型优质白酒酿造机制解析及其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2015年轻工业联合会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优质酿酒葡萄原料、葡萄酒质量评价和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应用,2016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三),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二、三等奖。

代表成果

1、范文来,徐岩编著,《酒类风味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北京,466千字,ISBN:9787501991624;
2、范文来、徐岩主编,《酒类风味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年,北京,770千字,ISBN:978-7-5184-2912-7。
3、肖冬光主编,范文来、马立娟副主编,《酿酒分析与检测》(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年,北京,450千字,ISBN:978-7-5184-2052-0。主要承担色谱分析一章撰写。
4、Fan, W.; Qian, M. C., Characterization of aroma compounds of Chinese "Wuliangye" and "Jiannanchun" liquors by aroma extraction dilution analysi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54 (7), 2006, 2695-2704. DOI: 10.1021/jf052635t.
5、Fan, W.; Qian, M. C.,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and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dilution analysis of young and aged Chinese "Yanghe Daqu" liquor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53 (20), 2005, 7931-7938. DOI: 10.1021/jf051011k.
6、Fan, W.; Qian, M. C., Identification of aroma compounds in Chinese 'Yanghe Daqu' liquor by normal phase chromatography fractionation followed by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 21 (2), 2006, 333-342. DOI: 10.1002/ffj.1621.
7、Fan, W.; Xu, Y.; Zhang, Y., Characterization of pyrazines in some Chinese liquors and their approximate concentratio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55 (24), 2007, 9956-9962. DOI: 10.1021/jf071357q.
8、Yang, L., Fan, W.*, Xu, Y. Metaproteomics insights into traditional fermented foods and beverages[J]. Compr. Rev. Food Sci. Safe., 2020, 19(5): 2506-2529. DOI: 10.1111/1541-4337.12601.
9、Fan, H.; Fan, W*.; Xu, Y., Characterization of key odorants in Chinese chixiang aroma-type liquor by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aroma recombination, and omission studies. J. Agric. Food Chem. 2015, 63, 3660-3668. DOI: 10.1021/jf506238f.
10、Fan, W.; Tsai, I.-M.; Qian, M. C., Analysis of 2-aminoacetophenone by direct-immersion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its sensory impact in Chardonnay and Pinot gris wines. Food Chemistry 2007, 105, 1144-1150. DOI: 10.1016/j.foodchem.2007.02.039.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