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公少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影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四海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秦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沁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熊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鑫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晋奕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霍圆圆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夏新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YUSRAN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琪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曾祥群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韩义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瑞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史沛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晓悦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中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梁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阳海

男, 湖南工程学院,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2000.09-2004.07,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4.09-2007.07,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7.09-2010.07,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10.07-至今, 湖南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2016.04-2017.04,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和兴趣

环境分析化学、水污染控制等

主要业绩

阳海,男,1981年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毕业,环境科学专业博士,教授,科技处处长,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湖南省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湖南省科技托举人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本人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体环境有机污染物控制研究,其主要业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致力于有机污染物控制研究,理论有创新。
聚焦深度氧化反应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和自由基离子反应动力学与转化机制的探索,提出了有机污染物在自由基离子作用下的降解可行性、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及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共性规律,揭示了自由基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反应类型。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具体体现如下:(1) 利用前线轨道理论成功对单个有机污染物分子在深度氧化过程中不同类型反应的活性位点进行预测,得出水环境中环丙沙星(Appl. Catal. B-Environ., 2010, 94, 288-294)、噻虫嗪(Chem. Eng. J., 2014, 245(1), 24-33)、拉夫米定(J. Hazard. Mater., 2011, 197, 229-236)、三嗪类除草剂(Catal. Today, 2015, 245, 46-53)、取代脲类除草剂(Catal. Today, 2015, 242, 363-371)等一系列有机污染物在深度氧化降解过程反应活性位点;(2) 利用辐射化学技术阐明了不同种类自由基离子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分子的绝对反应动力学常数和该药物在光催化体系中的表观反应动力学常数的大小变化趋势一致(J. Phys. Chem. A, 2010, 114: 2569-2575;RSC Adv., 2017, 7, 45721-45732;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 2018, 93(6), 1648-1654; Catal. Today, 2010, 153:200-207; J. Hazard. Mater., 2010, 179: 834-839);(3) 利用深度氧化技术揭示了抗生素、农药、染料等有机污染物在自由基离子作用下的降解动力学与转化机制,明确了芳香胺类除草剂(Chem. Eng. J., 2018, 339, 32-41)、三嗪类除草剂(Chem. Eng. J., 2016, 300, 209-216)、取代脲类除草剂(Chem. Eng. J., 2014, 245(1), 24-33)等芳香性有机农药(Chem. Eng. J., 2020, 390, 124480-124493)和•OH 等活性氧物种反应的活性位点和迁移转化机制;(4) 利用量子化学构建了预测•OH等活性氧物种对有机污染物降解反应速率常数的分子构效模型。该模型建模型能精确预测脂肪族和芳香族等有机污染物与活性氧物种的降解反应速率常数(Atmos. Environ., 2012, 51:124-130; Environ. Eng. Manage. J., 2014, 13, 315-322; J. Brazil. Chem. Soc., 2013, 24, 1781-1788)。“活性氧物种对有机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及反应活性位点与机制”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被Chem. Rev.、Environ. Sci.Technol.等顶尖刊物SCI引用次数1000余次,3篇代表作进入ESI高被引用论文,在同行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19年度主持获得湖南省科技奖励自然科学二等奖。
二、致力于有机污染物控制研究,成果有转化。
结合自身材料、化学和环境领域的科研优势,大力和环保类企事业开单位展科技联合攻关,联合湖南景翌湘台环保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立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蓝思科技研磨废水处理和疫情后的复工复产提供了技术支持。该同志等牵头联合开发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体化处理技术”获得首届湖南省创新挑战赛优秀奖,并且已成功应用于湖南金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企业累计创造了近2000万的利润。该同志联合湖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和深圳市环境科学院等单位先后完成的“深度氧化反应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在自由基离子作用下降解效率与机制”科研成果,获得了中南大学刘又年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尹笃林教授、湘潭大学王先友教授和刘平乐教授等专家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项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该成果在省科技厅进行了成果登记并获得了2019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基础研究成果三等奖。此同时,该同志结合湘潭市加快推进海泡石优势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工作的行业需求,聚集优势资源,形成优势力量,成功建立了光活化海泡石反应体系,并运用于有机氯农药的吸附和光降解研究。该成果的获得突破了海泡石在疏水性有机污染物治理的技术瓶颈,是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的典型案例,目前正在中试阶段。该成果的获得对拓宽海泡石应用范围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湘潭日报、红网和中宣部“学习强国”等媒体以“潜心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标题对该同志的相关事迹进行报道、转载和宣传。
三、致力于有机污染物控制研究,学科有发展。
从入职湖南工程学院以来,通过搭建学科平台和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促进了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发展。2014年起担任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学术带头人,2018年该学科成功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2018年作为主要参与人成功组建环境催化与废弃物再生化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并担任该实验室副主任职务;2019年以第二负责人身份成功组建环境功能材料与污染控制湖南省高校创新团队。
总之,该同志通过提升自身科学研究水平、组建科学研究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努力践行“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企业中”研究理念,极大的促进了学校学科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为进一步的服务地方经济和扩大学校学科省内外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代表成果

1.Hai Yang, Shuai Zhuang, Qian Hu, Letian Hu, Liping Yang, Chaktong Au, Bing Yi, Competitive Reactions of Hydroxyl and Sulfate Radicals with Sulfonamides in Fe2+/S2O82- System: Reaction Kinetics,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Acute Toxicity[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8, 339, 32-41.
2.Hai Yang*, Hongqin Wei, Letian Hu, Huajie Liu, Liping Yang, Chaktong Au, Bing Yi*. Mechanism for the Photocatalytic Transformation of s-Triazine Herbicides by •OH Radicals over TiO2[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6, 300, 209-216.
3.Jian Zeng, Hai Yang*, Huajie Liu, Xiang Yi, Liping Yang, Bing Yi*. Common Characteristic Assessments of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for Substituted Phenylurea Herbicides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s) during Photocatalytic Process[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5, 273, 519-526.
4.Hai Yang*, Huajie Liu, Zhibin Hu, Jiawei Liang, Huailin Pang, Bing Yi*. Consideration on Degradation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Thiamethoxam by 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 (ROSs) during Photocatalytic Process [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4, 245(1), 24-33.
5.Hai Yang*, Shoulin Zhou, Huajie Liu, Weiwei Yan, Bing Yi*.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carbofuran in TiO2 aqueous solution: kinetics using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d mechanism by HPLC/MS/M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3, 25(8), 1680-1686.
6.Hai Yang, Guiying Li, Taicheng An*, Yanpeng Gao, Jiamo Fu.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Pharmaceuticals in Aqueous Suspension of TiO2: A Case of Sulfa Drugs. Catalysis Today, 2010, 153:200-207.
7.Hai Yang, Taicheng An*, Guiying Li, Weihua Song, William J. Cooper, Haiying Luo, Xindong Guo.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Pharmaceuticals in Aqueous Suspension of TiO2: A Case of β-blocker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0, 179: 834-839.
8.阳海,阳立平,张帆,胡倩,胡乐天,易兵。一种含In-Co MOFs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水体中低浓度抗生素的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2020,专利号ZL 201710478136.7.
9.阳海,张帆,胡乐天,胡倩,易兵。一种含In-Co MOFs吸附与活化过硫酸盐协同去除水中低浓度抗生素的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2020,专利号ZL 201710371696.2.
10.阳海,专著“典型环境药物的深度氧化处理技术”,湘潭大学出版社,独著,2019,ISBN: 978-7-5678-0326-0.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