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王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黄志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成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黄奕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卢小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威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姜秉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毕文团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青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乔志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蔡春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蒋宁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红斌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义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尹璐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贺志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唐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郝剑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李剑利

男, 西北大学,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93.09-1997.07,西北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本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导师:朱兴才教授;
2002.09-2007.07,西北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硕-博连读,导师:史真教授;
工作经历:
1997.07-2003.04,西北大学,助教;
2003.07-2008.04,西北大学,讲师;
2007.09-2011.06,西北大学,博士后;
2008.05-2012.04,西北大学,副教授;
2007.05-2011.09,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助理;
2010.06-2011.07,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2010.09-2018.03,西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2012.02-2012.05,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访问学者;
2013.05-今,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04-2020.01,西北大学,教务处处长;
2020.01-今,西北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处长

研究领域和兴趣

功能分子材料设计构建与应用

主要业绩

李剑利教授现为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西北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处长,2019年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入选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多项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SCI研究论文90余篇,他引2000余次,单篇最高183次,H因子23,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壹等奖1项、叁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壹等奖1项、贰等奖1项。
李剑利教授主要业绩如下:
(1) 公开发表的高水平论文
李剑利教授师从史真教授,从事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和仿生化学研究,曾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提出四氢叶酸辅酶仿生一碳单元转移的有机合成新反应和新方法,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校写进合编的高等学校教材。
李剑利教授自独立开展研究工作以来,致力于杂环化学合成方法学和荧光功能分子生物应用研究,通过理论模拟与构效分析构建高效绿色催化体系,实现三氮杂卓类荧光骨架波长的定向调控,开发一系列大Stokes位移、长荧光寿命、高量子产率、无聚集荧光猝灭的三氮杂卓骨架结构;通过分子模型构架模拟调控识别基团周边电效应与空间位阻效应,在理论模拟结果指导下构筑对GSH高度专一性识别的荧光探针,为反复试错率高的荧光探针设计领域提供了数据化、模板化指导策略;通过BODIPY经典母核与系列识别基团之间光致电子转移过程的能级关系匹配性评估,指导构建可对痕量GSH高灵敏度响应的荧光探针分子,建立APAP药物诱导肝损伤模型,实现非侵入性肝损伤水平精准可视化评估,为新药开发及药物肝毒性评估提供新策略;开发新型四取代咪唑合方法,具有高度官能团普适性和区域选择性;首创六元螺环罗丹明基荧光探针用于Hg2+特异性识别,表现出高度选择性与灵敏度。相关研究工作已在Green Chemistry、Chemical Science、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CS Sensors、Analytical Chemistry、Organic Letters等国际知名期刊公开发表高,除此之外,还受邀为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期刊撰写综述论文,从识别机制角度系统综述了贵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在环境与生命体系中的应用。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
李剑利教授先后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重点项目、陕西省统筹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预研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等。主持或参与多项企业横向研发项目,完成二氧化碳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技术研究、羰基化合成苯乙酸中试技术研究及甲醇、CO2和CO利用与技术研究等,校企联合带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3) 在教育领域培养人才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李剑利教授目前已培养青年教师4人,博士后3人,毕业博士生8人、硕士生21人、本科生48人。毕业博士100%继续从事化学科教事业;毕业硕士大部分就职化学与资源材料领域,部分在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所深造,所培养学生95%坚持服务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4) 在化学相关领域工作,任重要职位
李剑利教授现任陕西省化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共同体建设委员会)材料类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常务理事,始终致力于推动化学及化学教育事业发展。

代表成果

1. Hua Liu#, Quan1uan Li#, Li Zhou, Bing Deng, Penghui Pan, Shuya Zhao, Ping Liu,* Yaoyu Wang, Jianli Li*. Confinement of organic dyes in UiO-66-typ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the enhanced synthesis of [1,2,5]thiadiazole[3,4‑g]benzoimidazol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3, doi: 10.1021/jacs.3c02379.
2. Xue Bai#, Mengyao She#, Yali Ji, Zhe Zhang, Wenhua Xue, Enzhou Liu*, K. Wan, Ping Liu*, Shengyong Zhang, Jianli Li*. Photocatalytic Cascade Reaction Driven by Directed Charge Transfer over VS-Zn0.5Cd0.5S/GO for Controllable Benzyl Oxidation. Advanced Science, 2023, 2207250.
3. Zheng Yang*, Hui Li, Tiantian Xu, Mengyao She, Jiao Chen, Xiaodan Jia, Ping Liu, Xiangrong Liu, Jianli Li*. Red emissive carbon dots as fluorescent sensor for fast specific monitoring and imaging of polarity in living cel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23,11, 2679-2689.
4. Yali Ji#, Mengyao She#, Xue Bai#, Enzhou Liu, Wenhua Xue, Zhe Zhang, Kerou Wan, Ping Liu*, Shengyong Zhang, Jianli Li*.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halogen-induced stable 2D bismuth-based perovskites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ctivity.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 32(31), 2201721.
5. Quanquan Li#, Mingjie Wen#, Yusen Zhang, Zisheng Guo, Xue Bai, Jinxi Song*, Ping Liu*, Yaoyu Wang, Jianli Li*. Multiple fluorescence response behaviors towards antibiotics and bacteria based on a highly stable Cd-MOF.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2, 423, 127132.
6. Mengyao She, Zhaohui Wang, Jiao Chen, Quanquan Li, Ping Liu, Fulin Chen*, Shengyong Zhang, Jianli Li*. Design strategy and recent progress of fluorescent probe for noble metal ions (Ag, Au, Pd, and Pt).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2021, 432, 213712.
7. Lang Liu#, Mengyao She#, Jun Zhang, Zhaohui Wang, Hua Liu, Mi Tang, Ping Liu*, Shengyong Zhang, Jianli Li*. A practical strategy for construction and regul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triazepinium salts via highly-efficient I2-catalyzed cyclization. Green Chemistry, 2020, 22(10), 3111-3116.
8. Jiao Chen#, Zesi Wang#, Mengyao She, Mengdi Liu, Zebin Zhao, Xi Chen, Ping Liu*, Shengyong Zhang, Jianli Li*. Precise synthesis of GSH-specific fluorescent probe for hepatotoxicity assessment guided b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11(36), 32605-32612.
9. 李剑利,凤旭凯,刘萍,厍梦尧,廖静文,一种具有大Stokes位移的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2021,202110671960.0,2023,CN 113307771 B。
10. 刘萍,凤旭凯,李剑利,厍梦尧,陈娇,一种检测生物硫醇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2021,202110671938.6,2023,CN 113403063 A。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