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吴瑞凤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郑志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汪坤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于晓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付智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徐凡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宋春元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黄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志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秦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佳乐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继斌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董刘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国亭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高远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昊哲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建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译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霍宣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滨州医学院,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2001.09-2005.07,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科学院,本科学生
2005.09-2008.06,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8.09-2011.06,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2011.07-2013.12,滨州医学院药学院,讲师
2014.01-2019.12,滨州医学院药学院,副教授
2020.01至今,滨州医学院药学院,教授,药学院副院长
研究领域和兴趣
药物化学
主要业绩
侯桂革,男,生于1981年11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药学院副院长,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烟台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烟台市医用材料及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滨州医学院药学实验中心主任。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理事、烟台市药学会第六届理事、山东省药学会高等药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医用抗菌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药物合成与活性评价等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科技支持项目1项、烟台市重点研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受邀Eur J Med Chem、Chem Biol Drug Des、Mini-Rev Med Chem等杂志审稿人。研究成果在Angew Chem Int Ed、Chemcomm、Chem Eur J、Eur J Med Chem、Int J Biolog Macromo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被引7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5项,获授权7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医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
1. 针对创伤修复中瘢痕治疗困难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强化技术创新,不断服务地方医药产业发展
创伤和术后止血、预防感染和瘢痕治疗一直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临床现用的医用敷料要么抗菌活性不够,要么功能单一,导致创伤感染频发、瘢痕修复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申请人针对创伤修复中瘢痕治疗困难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秉持湿润促愈合的理念,以壳聚糖与硅酮为切入点,攻克其高抗菌活性与低细胞毒性兼容的季铵化改性关键技术,取得中试样品;并以此为主原料进一步研发了基于静电纺丝和自组装的纤维基医用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赋予创伤修复材料止血修复-抗菌抗炎-瘢痕修复等多重功能。该材料属于III类高端医疗器械,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和烟台希尔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有望打通新型抗菌创伤修复产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技术通道,投产后有望替代进口,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研究过程中,申请人攻克了2项关键技术:壳聚糖和硅酮的季铵化改性关键技术、创伤修复材料复合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出兼备止血修复-抗菌抗炎-瘢痕修复等多重功能的伤口敷料:主持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项目(2020KJK003)、烟台市重点研发项目(2018XSCC048),第二负责人主持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19JZZY011104,500万元);制定了企业标准2项:季铵化硅酮(Q-XEDCL0001S-2020)、季铵化壳聚糖(Q-XEDCL0002S-2020);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Int J Biol Macromol、 J Biomed Nanotechnol等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2项;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烟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2.基于骨架跃迁策略,研发出新型吡啶并[4,3-d]嘧啶类NF-кB抑制剂,为肝癌和慢性炎症疾病治疗提供了有利素材
转录因子NF-кB是炎症防御系统的调节器,是连接肝癌与慢性炎症的关键信号通路分子。申请人基于NF-кB在炎症和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骨架跃迁策略,通过调控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研发出新型吡啶并[4,3-d]嘧啶类NF-кB抑制剂,并用于慢性炎症疾病治疗: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1402010)、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19MB032),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Angew Chem Int Ed、Eur J Med Chem、Chemcomm等SCI论文20余篇,单篇最高被引80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授权4项。成果“基于骨架跃迁策略的新型抗炎和抗肿瘤分子的合成与作用机制研究” 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首位)。
代表成果
1. Cheng-Long Gao#, Gui-Ge Hou#(并列第一), Jin Liu#, Tong Ru, Ya-Zhou Xu, Shun-Yi Zhao, Hui Ye, Lu-Yong Zhang, Kai-Xian Chen, Yue-Wei Guo,* Tao Pang,* and Xu-Wen Li*. Synthesis and Target Identification of Benzoxepane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Anti-Neuroinflammatory Agents for Ischemic Stroke.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2429 – 2439. (SCI收录,影响因子12.257,中科院一区)
2. Yan-Qiu Zhou, Yue Sun, Han-Lin Luo, Zhong-Fei Gao, Hong-Qin Zhang, Qing-Guo Meng, Xian-Yong Bai *, Gui-Ge Hou *, Yun Hou *. Discovery of anti-hepatoma agents from 1,4,5,6,7,8-hexahydropyrido[4,3-d]pyrimidine by inhibiting PI3K/AKT/NF-kB pathway activ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25 (2021) 113796. (SCI收录,影响因子6.514,中科院一区)
3. Yue Sun, Zhong-Fei Gao, Wei-Bin Yan, Bin-Rong Yao, Wen-Yu Xin, Chun-Hua Wang, Qing-Guo Meng, Gui-Ge Hou*, Discovery of novel NF-кB inhibitor based on scaffold hopping: 1,4,5,6,7,8-hexahydropyrido[4,3-d]pyrimidine。Eur J Med Chem, 2020,198, 112366. (SCI收录,影响因子6.514,中科院一区)
4. Yao BR, Sun Y, Chen SL, Suo HD, Zhang YL, Wei H, Wang CH*, Zhao F, Cong W, Xin WY*, Hou GG*. Dissymmetric pyridyl-substituted 3,5-bis(arylidene)-4- piperidones as anti-hepatoma agents by inhibiting NF-кB pathway activation. Eur J Med Chem, 2019, 167: 187-199. (SCI收录,影响因子6.514,中科院一区)
5. Ning Li, Wen-Yu Xin, Bin-Rong Yao, Chun-Hua Wang, Wei Cong, Feng Zhao, Hong-Juan Li, Yun Hou, Qing-Guo Meng*, Gui-Ge Hou*. Novel asymmetric 3,5-bis(arylidene)-4-piperidones as potential antitumor agents with biological evalu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8, 147, 21-33. (SCI收录,影响因子5.572,中科院一区)
6. Ning Li, Wen-Yu Xin, Bin-Rong Yao, Wei Cong, Chun-Hua Wang*, Gui-Ge Hou*. N-phenylsulfonyl-3,5-bis(arylidene)-4-piperidone derivatives as activation NF-kB inhibitors in hepatic carcinoma cell lines.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8, 155, 531-544. (SCI收录,影响因子5.572,中科院一区)
7. 侯桂革,王春华,孙居锋,陈琴,李宁,具有抗肿瘤活性的3,5-二芳亚甲基-4-哌啶酮席夫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2018.02.13,中国,201610134778.0
8. 侯桂革,王春华,孙居锋,陈琴,李宁,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哌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2018.02.13,中国,CN201610134780.8
9. 侯桂革,王春华,孙居锋,杨美子,林栋,一种检测亚铁离子的罗丹明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2014.11.26,中国,CN201310360477.6
10. 侯桂革,王春华,辛文妤,赵峰,丛蔚,李洪娟,姚彬荣,基于骨架跃迁策略的新型抗炎和抗肿瘤分子的合成与作用机制研究,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0年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