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田华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岑望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袁治章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姜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马元元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赵燕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崔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YEN LENG PAK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钊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正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苏润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春林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雅荃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沈婷婷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玲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永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童圆君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申纪伟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耿朋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陈德良

男, 东莞理工学院,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95年9月-1999年07月,中南工业大学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9年9月-2002年1月,中南大学 矿物工程专业(矿物材料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2年3月-2005年3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2005年4月−2007年3月,日本早稻田大学 应用化学系访问研究助手(Visiting Research Associate)。
2007年4月−2007年12月,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2008年1月−2012年12月,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期间:2011年3月−2012年3月,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核能与量子工程系访问学者(中韩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支持)。
2013年1月-今,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
期间:2014年2月−2014年3月,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物质材料系高级访问学者;
2018年2月−2018年3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16年3月−2021年3月,东莞理工学院 高层次人才(学科方向领军人才);
2018年9月−2019年8月,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2018年9月−2019月6月,东莞理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行政临时负责人;
2019年7月−2023年4月,东莞理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广东省高性能覆铜板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3年5月−今,东莞理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广东省高性能覆铜板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电子互联与封装材料创新校企联合实验室负责人。

研究领域和兴趣

(1)陶瓷微纳结构制备科学:创新可控制备新方法与技术(如微波、熔盐、超声、超临界技术等),开发新型化学传感材料、储能与能源转换材料、环境净化材料等。 (2)粉体工程与复合材料:特种陶瓷粉体的超细、分散、改性以及功能化技术与基础科学问题,调控界面结构,发展功能的高性能复合材料。 (3)矿物材料与固废资源化利用:功能矿物的短流程材料化、废旧锂电回收再利用。

主要业绩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11月生,湖南祁阳县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学科领军(方向)。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1995-2002),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02-2005)。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2005-2007)、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2011-2012)、日本长岗技术科学大学(2015)、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2018)做博士后与高级访问研究。曾任郑大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系主任、学科带头人,东莞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任广东省高性能覆铜板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电子互联与封装材料创新联合实验室负责人;中国硅酸盐学会矿物材料分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理事。长期从事先进陶瓷与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科学、表征分析与应用研究,重点聚焦在粉体工程与颗粒技术、过渡金属陶瓷纳米材料、生物质碳材料、层状固体插层剥离化学、矿物材料改性等方面,发展能源与环境催化、化学传感、储能、导热、环境修复等功能新材料。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4项,以及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省高校创新人才、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纵向项目;主持光电薄膜、彩妆粉质原料、健康陶瓷、陶瓷超级电容器、矿物功能材料、类金刚石涂层、导热填料、聚合物复合材料等产学研横向课题。在国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40余件;合著外文章节3部,参编高校教材4部,获省部级学术奖励10余项;指导研究生50余名。获郑州市第七届青年科技奖(授予“郑州市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016)、河南省“全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6)、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2015)、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2019)、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8)等。

代表成果

1. Mengyang Zhao, Ruigeng Yang, Yueru Wei, Xiaonan Wang, Nan Zhang, Pengchao Sun, Deliang Chen*, Yongxing Zhao*. Dual isolated bimetal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tumor ROS cycle and parallel catalytic therapy, Nano Today 2022, 44:101493.
2. Song He, Ming Li, Xiaoying Lin, Tao Li*, Furui Tan, Shiji Hao, Zhenyu Yang, Lifeng Cui, Chenghua Sun, Yongjun Xu, Yubin Ke, Deliang Zhu*, Deliang Chen*, Superior Electrocatalytic Orr Performance of Melaleuca Leucadendron L Barks Deriv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with Abundant Atom-Scale Vacancies and Multiheteroatom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48 (2022),11111. (TOP期刊, IF=4.527, 中科院一区)
3. Mengyang Zhao, Nan Zhang, Ruigeng Yang, Deliang Chen*, Yongxing Zhao*, Which Is Better for Nanomedicines: Nanocatalysts or Single-Atom Catalysts?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10 (2021), 2001897. (TOP期刊, IF=9.933, 中科院一区)
4. Ze-Yuan Wang, Hua-Min Li, Sha-Sha Yi*, Ming-Zhu You, Hui-Juan Jing, Xin-Zheng Yue, Zong-Tao Zhang, De-Liang Chen*, In-Situ Coating of Multifunctional FeCo-Bimetal Organic Framework Nanolayers on Hematite Photoanode for Superior Oxygen Evolution,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97 (2021), 120406. (TOP期刊,IF=19.503,中科院一区)
5. Sha-Sha Yi*, Ze-Yuan Wang, Hua-Min Li, Zaiba Zafar, Zong-Tao Zhang, Li-Ying Zhang, De-Liang Chen*, Zhong-Yi Liu, Xin-Zheng Yue*, Coupling Effects of Indium Oxide Layer on Hematite Enabling Efficient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83 (2021), 119649. (TOP期刊,IF=19.503,中科院一区)
6. Hua-Min Li, Ze-Yuan Wang, Hui-Juan Jing, Sha-Sha Yi, Sheng-Xi Zhang, Xin-Zheng Yue, Zong-Tao Zhang, Hong-Xia Lu, and De-Liang Chen*, Synergetic Integration of Passivation Layer and Oxygen Vacancy on Hematite Nanoarrays for Boosted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Oxidation,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84 (2021), 119760. (TOP期刊,IF=19.503,中科院一区)
7. Huijuan Jing, Lu Chen, Shasha Yi, Tao Li, Jing Sun, and Deliang Chen*, Comparative Insight into Effect of Hybridizing Potassium and Hydrogen Ions on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Oxidization Behavior of g-C3N4 Nanocrystal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417 (2021), 129187. (TOP期刊,IF= 13.273, JCR中科院一区)
8. Huijuan Jing, Mingzhu You, Shasha Yi, Tao Li, Haipeng Ji, Yu Wang, Zongtao Zhang, Rui Zhang, Deliang Chen* and Huaming Yang*. "Precursor-Engineering Coupled Microwave Molten-Salt Strategy Enhances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Performance of g-C3N4 Nanostructures." ChemSusChem, 13 (2020), 827-37, doi:10.1002/cssc.201902730. (IF= 7.962, JCR中科院一区)
9. Xinghui Hou, Zhaowu Wang, Guijun Fan, Haipeng Ji, Shasha Yi, Tao Li, Yu Wang, Zongtao Zhang, Lei Yuan, Rui Zhang, Jing Sun, and Deliang Chen*, 'Hierarchical Three-Dimensional MoS2/GO Hybrid Nanostructures for Triethylamine-Sensing Application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317 (2020), 128236, doi: 10.1016/j.snb.2020.128236 (IF= 7.100, JCR中科院一区)
10. Mingxiang Hu, Huijuan Jing, Tao Li, Jiahao Wang, Huaming Yang, Ruitao Lv*, Deliang Chen*. Composite K2Mo4O13/α-MoO3 Nanorods: Sonochemical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for Advanced Li+/Na+ Pseudocapacitanc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9, 7, 10954 - 10961. JCR Q1. (IF= 11.301, JCR中科院一区)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