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陈子韬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仁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玲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衡翔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严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郦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建波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一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文兵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邬家臻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彭建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郑会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黄晓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黄焰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正裕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施宇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赵一凡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建凤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贲翔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任天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84.09-1988.07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学生
1988.07-1991.05上海工业大学化学化工系,硕士研究生
1998.07-2001.06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03.09-2004.11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理论计算化学研究生,进修人员
1991.05-1999.12四川师范大学工作,助教,讲师
1999.12-2003.12四川师范大学工作,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3.12-2012.12四川师范大学专职科研,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0.12-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三级教授
研究领域和兴趣
物理化学 化学教育
主要业绩
2006.01-2008.12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基金获得者;2009.09-2015.04 “先进功能材料”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10.01-2012.12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编委;2012.01-2017.1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2005.8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2006.01四川省、重庆市、成都市等单位的科技项目评审专家;2007.11四川省化学化工专业教授级咨询师;2011.01第九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1.06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暨创业计划大赛指导教师;2012.12“刑事检验”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14.04四川省中小学教科研专家;2016.2成都市环境科学学会会员、理事2019.04;2016.09全国第五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8.05成都市普通高中学生“菁才计划”首批导师;2020.04-“特色植物开发研究”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四川师范大学从教30年来,担任物理化学、材料设计、化学与社会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面向学生开展科学素养与学术能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健康等专题讲座,指导培养研究生20多名,其中获得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2名,指导培养本科生60多名,大部分考取研究生。指导学生获2011 年“挑战杯”四川省一等奖、国家三等奖,2009年四川省二等奖。从教30年来,主持科研项目16项,其中省级项目8项,发表SCI研究论文70多篇,研究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排名2/5,2009年;排名2/5,2005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4/5,2010年)、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6/10,2018年)、四川省第六届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5/6,2018年)。201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奇彩化学(夏年利、李权、樊敏、夏彪、吴桂英编著)。2016年荣获全国第五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自2012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等各种教师培训项目40多项,其中担任首席专家15项。供给侧导向构建初中化学教师培训的“三核心四层次”特色课程体系的培训成果获得四川省2020年度教师培训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8-2004年主要从事双原子分子及分子离子的结构与势能函数研究,通过对PuXn+ (X=O, H, N, C, n=1, 2, 3)分子离子的稳定性与其离解通道相关性的系统研究,指出如PuO2+ 离解为Pu2 + O,分子间无离子间排斥力,因而不出现势能极大,具有创新性。这为建立双分子势模型,进而研究液晶分子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关系奠定基础。主持教育厅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14篇,研究成果“大气相关反应模型与核材料钚分子结构性能研究”获得200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3-0681,2/5)。2004-2018年主要从事氢键复合物、材料设计与计算研究,在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的资助下系统研究了氮杂苯化合物分子与水簇复合物的氢键结构与性质,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氢键构筑超分子液晶材料的分子设计研究打下基础。与液晶材料分子的实验研究结合,开展了金属配合物液晶发光材料、苯并菲盘状液晶材料的分子结构与电子光谱、非线性光学、电荷传输性质等相关的理论计算研究。主持四川省科技厅、人社厅、教育厅项目7项,发表SCI论文50篇,研究成果“有机液晶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性能,以及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获得200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3-0718,2/5),2010年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227-2,2/5)。2016-现在,开展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研究,主持四川省科技厅、教育厅、横向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6篇,ESI热点论文2篇、高被引论文2篇。
代表成果
1. Quan Li(李权)、Zhenghe Zhu、Hongyan Wang、Gang Jiang,Potential energy function for PuO2+, PuH2+ and PuN2+,J. Mol. Struct. (Theochem.) 2002,578(1-3),177-180
2. 陈俊蓉、蔡静、李权、赵可清,N,N-二甲基乙酰胺与醇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化学学报2008,66(5),536-540
3. 游晓莉、徐布一、李权、赵可清,噻唑类生色分子的电子光谱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物理化学学报2009,25(2),314-318
4. 聂汉、李权、赵可清,西红花酸二甲酯电子吸收光谱与热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有机化学2012,32(1),121-126
5. 蹇磊,谭英雄,李权,赵可清,吐昔烯衍生物分子的电荷传输性质,物理学报2013,62(18),183101-1-6
6.Kai Dong,Jie Liang,Yuanyuan Wang,Zhaoquan Xu,Qian Liu,Yonglan Luo,Tingshuai Li,Lei Li,Xifeng Shi,Abdullah M Asiri,Quan Li(李权),Dongwei Ma,Xuping Sun(孙旭平),Honeycomb Carbon Nanofibers: A Superhydrophilic O2-Entrapping Electrocatalyst Enables Ultrahigh Mass Activity for the Two-Electro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Angew. Chem. Int. Ed. 2021,60(19),10583 –10587
7. Chengbo L,Dongwei Ma,Shiyong Mou,Yongsong Luo,Benyuan Ma,Siyu Lu,Guanwei Cui,Quan Li(李权),Qian Liu,Xuping Sun(孙旭平),Porous LaFeO3 nanofiber with oxygen vacancies as an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for N2 conversion to NH3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2020,50,402–408
8. 夏年利、李权、樊敏、夏彪、吴桂英编著,奇彩化学,科学出版社2016出版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