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陈子韬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仁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玲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衡翔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严微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郦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建波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一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文兵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邬家臻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彭建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郑会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黄晓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黄焰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正裕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施宇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赵一凡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建凤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贲翔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任天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冯季军

女, 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95.09-1999.07,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应用化学系 理学学士
1999.09-2002.01,天津大学 理学院 理学硕士
2001.09-2004.06,天津大学 化工学院 工学博士
2006.11-2010.10,山东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博士后
2010.12-2012.01,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inghamton,访问学者
2004.07- 至 今 ,济南大学 物理化学系 教师

研究领域和兴趣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能化学电源、储能材料、应用电化学。

主要业绩

冯季军,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和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及企业合作委托研发项目。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获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第七届“济南市青年科技奖”,济南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
讲授本科生《物理化学》、《应用物理化学》、《应用电化学》、《化学专业导论》等理论课程和《基础化学实验Ⅲ》、《物理化学实验》等实验课程,开设通选课《新能源与化学电源》,并讲授研究生《电极过程动力学》、《现代电化学》等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广大师生好评。获第二届“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和济南大学青年教学能手、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管理奖和科教学贡献奖等教学荣誉。主持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和济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现代电化学》、济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应用物理化学》和济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氨噻肟酸新工艺仿真-实训综合实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国家级一流课程《氨噻肟酸新工艺仿真-实训综合实验》、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简明物理化学》、山东省省级一流课程《物理化学》骨干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化学化工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济南大学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济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济南大学校级重点、面上和青年教学研究项目及化学化工学院院级教研立项等多项教研课题,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和省、校、院各级教研项目多项,发表了一系列教研论文。参编《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作为主持人和核心成员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济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济南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等多项。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努力带动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指导学生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二等奖。连年指导学生在“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济南大学“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济南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济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创新赛事中各级奖励多项。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和济南大学SRT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等20余项。指导学生获山东省“省级优秀学士论文”和济南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和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多项。

代表成果

代表性文章:
1. 田润赛, 卢芊, 张洪滨, 张渤, 冯源源, 魏金香, 冯季军*. 氮杂碳原位包覆Cu2O/Co3O4@C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的设计构筑及其高效储锂性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 42(8): 2592-2601.
2. Ruifeng Qian, Chengfu Yang, Dongwei Ma, Kaiming Li, Ting Feng, Jijun Feng*, Jia Hong Pan*. Robust lithium storage of block copolymer-templated mesoporous TiNb2O7 and TiNb2O7@C anodes evaluated in half-cell and full-battery configurations. Electrochimica Acta, 2021, 379: 138179.
3. Dongwei Ma, Yuanyuan Feng, Bo Zhang, Jijun Feng*, Jia Hong Pan*. Concurrent Ce-doping and in-situ carbon coating of Li2MnSiO4 nanoparticles with enhanced capacity via a rapid microwave-assisted sol-gel process. Scripta Materialia, 2021, 193: 122-126.
4. 马东玮, 田润赛, 刘振江, 冯源源, 丁泓宇, 冯季军*. Na掺杂Li2-xNaxMnSiO4/C正极材料的微波辅助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 40(6): 1280-1287.
5. Zhenjiang Liu, Runsai Tian, Misbah Mushtaq, Wenjuan Guo, Mingming Yao, Jijun Feng*. Performance Modulation through Synergetic Effect of Interstitial Water with Ti-substitution for Sodium Ion Battery Cathode. Chemistry Letters, 2019, 48: 670-673.
6. Zhenjiang Liu, Runsai Tian, Misbah Mushtaq, Wenjuan Guo, Mingming Yao, Jijun Feng*. Tailoring high voltage cathode for sodium 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9, 791: 39-44.
7. Caiyun Chang, Zhipeng Huang, Runsai Tian, Xinyu Jiang, Chunsheng Li, Jijun Feng*. Targeted Partial Surface Modification with Nano-SiO2@Li2CoPO4F as High-voltage Cathode Material for LIB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7, 364: 351-358.
8. Caiyun Chang, Ye Li, Wei He, Guobao Li, Wenjuan Guo, Peihua Zhu, Mingming Yao, Jijun Feng*. NaVPO4F prepared under air as a cathode mater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Materials Letters, 2017, 209: 82-85.
9. 黄志鹏, 郭琳昱, 郭超, 赵盟盟, 王雪华, 金钊, 罗晋花, 王鑫, 冯季军*. 碳热还原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氟代聚阴离子型嵌/脱锂材料LiVPO4F/C. 物理化学学报, 2015, 31(4): 700-706.
10. Jijun Feng*, Zhipeng Huang, Chao Guo, Natasha A. Chernova, Shailesh Upreti, M. Stanley Whittingham*. An organic coprecipitation route to synthesize high voltage LiNi0.5Mn1.5O4.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3, 5 (20): 10227-10232.
11. Zheng Li, Natasha A. Chernova, Jijun Feng, Shailesh Upreti, Fredrick Omenya, and M. Stanley Whittingham*. Stability and Rate Capability of Al Substituted Lithium-Rich High-Manganese Content Oxide Materials for Li-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12, 159(2): A116-A120.
12. Jie Xiao*, Xilin Chen, Peter V. Sushko, Maria L. Sushko, Libor Kovarik, Jijun Feng, Zhiqun Deng, Jianming Zheng, Gordon L. Graff, Zimin Nie, Daiwon Choi, Jun Liu, Ji-Guang Zhang*, and M. Stanley Whittingham. High-Performance LiNi0.5Mn1.5O4 Spinel Controlled by Mn3+ Concentration and Site Disorder, Advanced Material, 2012, 24: 2109-2116.
授权发明专利:
1. 一种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氟磷酸钴锂的水热制备方法(2014105367996)
2. 一种二氧化硅包覆的氟化磷酸钴锂及其制备方法(2015104186521)
3. 一种空气气氛制备氟磷酸钒钠材料的方法(2016108810472)
4. 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亚锰酸钠的制备方法(2017101351988)
5. 一种协同改性的氟磷酸钴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017111130680)
6. 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的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018101535717)
7. 一种正极材料氟硅酸锰锂及其制备方法(2018101987714)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