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陈梁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魏文欣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尹志刚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底兰波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陶晨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任秀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国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赵辉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卢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夏杰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陈子康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杜鑫淼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铁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蔡灵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林仁兴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苗洁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王永鹏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曹诚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夏凯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点击申请中国化学会会员

王宁

男,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2002.10 ~ 2006.07 青岛科技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学士
2006.09 ~ 2009.06 青岛科技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硕士 导师 吴其晔 教授
2009.09 ~ 2013.0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博士 导师 董金勇 研究员
2012.07 ~ 2014.08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博士后 合作导师 季君晖 研究员
2014.08 ~ 2022.09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22.10 ~ 至今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副研究员

研究领域和兴趣

高分子 分离与吸附材料

主要业绩

面向国家“健康海岸带”、“美丽中国建设”和地方经济主动脉发展需求,以绿色循环发展为理念,从新型高分子材料(膜材料、共价有机框架)设计角度,分别建立了海水痕量金属尺寸分级新方法,研发了耐酸膜实现废酸提取回用,开发了共价有机框架基功能性吸附材料提升了离子选择性,实现海岸带资源的分离富集和循环利用。主要科研业绩包括:
1. 建立了海水痕量金属尺寸分级新方法
在高盐、高浓度干扰离子的复杂基质条件下,通过膜结构调控策略在胶体尺度范围内制备一系列孔径梯度的嵌段共聚物抗污超滤膜,实现海水胶体态金属的多梯度尺寸分级和多倍富集,降低方法检出限,获取不同尺度胶体态金属的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解析胶体态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相关工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其中Top文章13篇,影响因子>5的1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重点研发项目和相关企业横向课题支持,研发经费两百余万。其中,代表性工作1通过调控合成的聚砜末端基团获得反应性聚砜,利用缩聚反应制备了两亲性聚砜-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相转化法制膜并通过溶剂热诱导相分离,实现了亲水基团在膜表面的富集,提高了超滤膜的抗污染能力。美国工程院院士克日什托夫·马蒂亚谢夫斯基评述该工作为“通过对膜孔和膜表面“巧妙”的功能化,可显著增强分离膜的抗污染能力”(Emerging Functional Porous and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olymeric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and Energy Storag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30, 2020, 1907006, 影响因子18.5)。
2. 研发耐酸膜实现废酸提取回用
利用膜分离技术,结合膜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开发新型耐酸纳滤膜,实现了含酸废水中酸的提取和回用,解决了传统酸碱中和法成本高、固废多、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该技术应用于烟台金正钛白酸废水废酸提取项目,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2000万元;获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 开发共价有机框架基功能性吸附材料提升了离子选择性
利用吸附-还原-沉积效应实现痕量金属离子的颗粒化沉积富集,大幅提升痕量金属的吸附量,通过小体积淋洗液的流动淋洗获取百倍富集痕量金属,同时实现样品的脱盐,大幅降低方法检出限。相关成果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2)。印度新德里大学Sharma教授在综述中(Silver Nanomaterials: Synthesis and (Electro/photo) Catalytic Application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50, 2021, 11293-11380,影响因子40.4)整版引用功能性共价有机框架富集金属离子的工作并评述为“共价有机框架设计和金属高效吸附方面的重要工作”(代表性工作2)。
承担项目列表
1.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膜结构调控的超滤分级技术解析黄河口胶体态铁的迁移转化过程”,No. 42377455,49万,2024.01~2027.12,项目负责人。
2.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两亲性聚砜嵌段共聚物的分子设计、形态控制及其在纳滤膜中的应用”,No. 51903247,25万,2020.01~2022.12,项目负责人。
3. 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均孔抗污膜的分子设计及在黄河口胶体态铁分离中的应用”, No. ZR2023ME096,10万,2024.01~2026.12,项目负责人。
4. 烟台市重点研发计划“烟台近海工厂化养殖水处理中新型抗污染超滤膜的开发与应用”,No. 2022MSGY063,20万,2022.01~2024.12,项目负责人。
5. 烟台市重点研发计划“烟台近海海水养殖水处理中高通量抗污染超滤膜的开发与应用”,No. 2018ZHGY075,10万,2018.01~2020.12,项目负责人。

代表成果

1. Wang, N.(第一作者); Wang, T.; Hu, Y. Tailoring Membrane Surface Properties and Ultrafiltration Performances via the Self-Assembly of Polyethylene Glycol-block-Polysulfone-block-Polyethylene Glycol Block Copolymer upon Thermal and Solvent Annealing.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9 (36) (2017), 31018-31030, DOI: 10.1021/acsami.7b06997. (Top期刊)
2. Wang, N.(第一作者); Wang, F.; Pan, F.; Yu, S.; Pan, D. Highly Efficient Silver Catalyst Supported by a Spheric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for the Continuous Reduction of 4-Nitrophenol.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13 (2) (2021), 3209-3220, DOI: 10.1021/acsami.0c20444.(Top期刊)
3. Wang, N.(第一作者); Zhang, Z.; Huang, J.; Hu, Y. Facile Synthesis of Copper Ions Chelated Sand via Dopamine Chemistry for Recyclable and Sustainable Catalysi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3 (2019), 312-320, DOI:10.1016/j.ces.2019.04.009.(Top期刊)
4. Wang, H.; Wang, N.(通讯作者); Wang, F.; Xiao, F.; Pan, D. Spherical Montmorillonite-supported Molybdenum Disulfide Nanosheets as a Self-sedimentary Catalyst for Organic Pollutants Removal.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51 (2020), 117346, DOI: 10.1016/j.seppur.2020.117346.(Top期刊)
5. Zheng, Y.; Qi, X.; Xiao, F.; Wang, F.; Wang, N (通讯作者). Spheric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Supported Black Phosphorus@Au Nanocatalysts for Nitrophenol Hydrogenation in a High Efficiently Flow-through Proces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611 (2023), 155723, DOI: 10.1016/j.apsusc.2022.155723.(Top期刊)
6. Xiao, F.; Yu, R.; Wang, N (通讯作者). Black Phosphorus@Au NPs Decorated on a Porous Spherical Montmorillonite as a Self-sedimentary Catalyst for Cost-effective and Efficient Catalysi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604 (2022), 154568, DOI: 10.1016/j.apsusc.2022.154568.(Top期刊)
7. Pan, F.; Xiao, F.; Wang, N (通讯作者). Towards Application of a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ilver Nanoparticles@sand heterostructure as a high-efficiency catalyst for flow-through reduc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565 (2021), 150580, DOI: https://doi.org/10.1016/j.apsusc.2021.150580.(Top期刊)
8. Luan, F.; Yang, T.; Lu, Y.; Wang, N (通讯作者). Molecular Size-fraction and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Trace Metals in River and Estuarine Waters of the Yellow River, China.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9 (2022),1074829, DOI: 10.3389/fmars.2022.1074829.(Top期刊)
9. 王宁, 潘大为,肖凤艳,亓晓乐,一种酯基封端的聚醚砜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申请年份: 202405,申请号:202410535221.2,批准年份: 202408,授权号: ZL 202410535221.2 (中国发明专利)。
10. 王宁, 潘大为,肖凤艳,亓晓乐,一种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年份: 202405,申请号:202410535222.7, 批准年份: 202408,授权号: ZL 202410535222.7。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