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欢迎 邹江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瑞琪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石海强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朱琳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杨开泰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刘佩仓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任浩浩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罗浩奇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灿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孙存发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吴佳静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周桃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Tashiro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心茹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谢程程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邵志超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扈健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阴彩霞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张庆宝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欢迎 李颖 会员加入中国化学会
咨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沧州师范学院, 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或同等级别
学习/工作经历
1981.09-1985.08 天津轻工业学院制盐工程专业本科学习
1985.08-1996.07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教师(期间1989.09-1992.06 河北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研究生)
1996.07-1999.10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主任助理(1999.9月副教授)
1999.10-2003.08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
2003.08-2010.03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教学科研处处长(2004.11教授)
2010.03-2015.09 沧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主任
2015.09-2019.05 沧州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2015年三级教授,2018年二级教授)
2019.05- 沧州师范学院党委常委 副校长
研究领域和兴趣
高等教育研究,环境分析,天然产物化学
主要业绩
1.论文: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0多篇,另有多篇被SCI、EI等检索。
2.课题:主持主研各类科研课题40多项,包括主持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普专项、河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河北省省级教改课题。
3.学科专业建设:2013年作为学科负责人应用化学学科评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2012年作为专业负责人的化学专业评选为河北省“十二五”本科质量工程试点专业;2019年作为专业负责人的应用化学专业评为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顺利通过验收。
4.课程建设:2011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仪器分析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9年作为课程负责人仪器分析课程又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作为重要成员仪器分析课程评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5.教学科研奖励:2013年作为负责人“高等师范院校增设环境教育课程教学实验研究”获河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作为负责人“专业综合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建构与实践”获河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科普著作《能源新视野》获河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6.团队建设:2023年作为带头人带领的“天然产物与功能材料创新教师团队”荣获河北省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0年作为核心成员的“化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荣获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2023年作为负责人的仪器分析课程团队荣获河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0年作为重要成员的“天然产物化学科研创新团队”荣获沧州师范学院重点科研创新团队。
7.荣誉称号和学术身份:2015年获河北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17年获河北省优秀教师称号;2020年获河北省化学类学术带头人称号;2006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2010年评为沧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当选两届河北省高等学校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6年荣获沧州师范学院首届教学名师。
代表成果
1.论文:
(1)Fan Xiaozhen,lu Bo,Gong Aijun.Dynamics of solar light photodegradation behavior of atrazine on soil surfac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B117(2005),10.1016/j.jhazmat. 2004.09.011;
(2)范小振,孙继国,李国岭,张翠华.高效氯氰菊酯与马拉硫磷复配制剂的气相色谱分析,化工进展,17(10)(2008);
(3)范小振,林建楠,张翠华.25%丙溴磷·灭多威乳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农药,55(8)(2016), 10.16820/j.cnki.1006-0413.2016.08.007;
(4)范小振,袁园,刘博静,尹春春.40%丙草胺·噁草酮微乳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农药,58(10) (2019), 10.16820/j.cnki.1006-0413.2019.10.007;
(5)刘长霞,金儒颖,董翠芳,刘树恒,范小振(通讯作者).醛-亚胺-壳聚糖水凝胶的构筑及性能研究进展,精细化工,38(5)(2021),10.13550/j.jxhg.20200813;
(6)徐美,王剑,李煦,范小振(通讯作者).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完全线上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化学教育(中英文),43(4)(2022),10.13884/j.1003-3807hxjy. 2021020062;
(7)李煦,董翠芳,刘长霞,凌含悦,李英,范小振(通讯作者).负载花色苷的壳聚糖-水杨醛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食品工业科技,44(9)(2023),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60293.
2.著作:
(1)范小振,张翠华.生活中的绿色化学,河北大学出版社,2014,保定;
(2)申金山,马子川,范小振.化学实验(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北京;
(3)张翠华,范小振.能源新视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北京.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